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文化经济论文 >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0 11:23

  本文关键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北京 文化创意产业 集聚 实证研究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发达国家获得了高速发展,并呈现出空间集聚的重要特征。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自2004年以来,发展势头十分迅猛,规模日益壮大。北京作为我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已经成为影响北京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十分必要和有价值的课题。那么怎样衡量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水平?集聚水平如何测度?影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水平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影响?如何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选择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文化创意产业和产业集聚相关理论,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出发,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进行了实证研究。 具体来说,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综述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论文的理论基础;随后,总结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目前的集聚发展概况,继而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实证分析;然后,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了影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因素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法对集聚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基于前文对于集聚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针对性的提出了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本文通过以上研究,得出的结论主要有:第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水平独占鳌头,在全国具有显著的领先优势;集聚水平在2008年之前保持平稳,2008年有较大提升,2008年之后呈现小幅回落,总体来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水平发展平稳,优势明显。第二,影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最主要因素是产业发展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其次是政府支持和科技水平,然后是资本融通能力和文化环境,最后是创意人才和市场需求能力。第三,关于推动北京文化创意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分别是:优化完善文化创意产业链、积极引导和促进文化领域消费、加快实施创意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拓宽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渠道完善投融资体系以及转化政府职能提升服务能力。
【关键词】:北京 文化创意产业 集聚 实证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1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3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9-10
  • 1.2 研究内容10-11
  • 1.3 研究方法11-12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12-13
  • 2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研究的理论基础13-19
  • 2.1 文化创意产业概述13-16
  • 2.1.1 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13-14
  • 2.1.2 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14-15
  • 2.1.3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15-16
  • 2.2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6-19
  • 2.2.1 国外研究现状16-17
  • 2.2.2 国内研究现状17-19
  • 3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水平测度及实证分析19-29
  • 3.1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发展概况19-20
  • 3.2 产业集聚水平的测度方法20-23
  • 3.2.1 产业集中度指数20
  • 3.2.2 区位熵指标20-21
  • 3.2.3 空间基尼系数21-22
  • 3.2.4 赫芬达尔指数22
  • 3.2.5 空间集聚指数22-23
  • 3.3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水平测度23-25
  • 3.3.1 测度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23-24
  • 3.3.2 区位熵计算过程24-25
  • 3.4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水平的实证分析25-29
  • 3.4.1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水平的纵向比较分析25-26
  • 3.4.2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水平的横向比较分析26-29
  • 4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29-45
  • 4.1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分析29-31
  • 4.1.1 文化消费需求和文化环境资源29
  • 4.1.2 文化创意人才和创新能力因索29-30
  • 4.1.3 文化产业资本和关联性产业因素30-31
  • 4.1.4 政府支持和管理因素31
  • 4.2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及指标体系构建31-34
  • 4.3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处理34-40
  • 4.3.1 研究方法的确定及数据来源34-36
  • 4.3.2 集聚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灰色系数和关联度计算36-38
  • 4.3.3 集聚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关联度排序38-40
  • 4.4 对灰色关联计算结果的分析40-45
  • 4.4.1 总体层面分析40-41
  • 4.4.2 指标层面分析41-45
  • 5 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45-50
  • 5.1 优化完善文化创意产业链45-46
  • 5.2 积极引导和促进文化领域消费46-47
  • 5.3 加快实施创意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47
  • 5.4 拓宽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渠道完善投融资体系47-48
  • 5.5 转换政府职能提升服务能力48-50
  • 结论50-52
  • 参考文献52-55
  • 附录55-64
  • 致谢64-65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军;葛宝琴;;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09期

2 陈祝平;黄艳麟;;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机理[J];国际商务研究;2006年04期

3 宋泓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12期

4 李新安;;文化资源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化的支撑因子分析[J];经济经纬;2010年04期

5 吴艳;陈秋玲;;基于共生理论的上海创意产业集群价值取向探究[J];经济论坛;2006年10期

6 邹立清;;浙江省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分析[J];经济论坛;2008年01期

7 张振鹏;马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理探讨[J];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02期

8 苏卉;;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中的政府行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7期

9 康芸;;风险投资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问题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08期

10 顾乃华;陈丰哲;;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服务业竞争力:基于全球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翟瑛栋;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集群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060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10060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b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