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转型对地方意义流变的影响——以深圳华侨城空间文化生产为例
发布时间:2017-10-10 17:36
本文关键词:文化转型对地方意义流变的影响——以深圳华侨城空间文化生产为例
【摘要】:以深圳华侨城为例,以地方命名和广告文本为分析对象,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意义的建构及其流变过程和特征的分析,讨论文化转型对地方意义流变的影响。研究指出,文化转型期产生多股文化时尚。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借助空间想象化,透过建筑名称、形式、结构、景观、生活方式和社会网络等符号和关系的文化生产,并配合空间物质性建设,赋予地方新的文化意义,构筑符合主流社会阶层和时代菁英的想象的社区。在此过程中,空间的文化生产是在某一时期以某种文化时尚为主流,其他文化共同参与,而地方意义可能呈现多元性。空间文化生产与再生产方式具有多样性,在某一时期某种文化生产方式占主导,其他方式共同发挥作用,导致地方意义形式的多样性。同一时期地方意义所呈现的复合性和多种形式可能满足了不同时代菁英多元的文化认同。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关键词】: 文化转型 地方 空间文化生产 深圳华侨城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114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40000-3161113)资助
【分类号】:G124
【正文快照】: 地方是检视当代社会经济转型和重构背景下文化态势的重要议题[1]。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城市化推动中国的“文化转型”[2]。沿海城市通过实施城市更新、历史街区改造、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等方式,不断变换城市文化的表达。传统工业时代的码头、仓库和工厂被现代的写字楼、创意中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泓;张四维;;生产、复制与特色消亡——“空间生产”视角下的城市特色危机[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4期
2 张中华;张沛;王兴中;;地方理论应用社区研究的思考——以阳朔西街旅游社区为例[J];地理科学;2009年01期
3 林耿;;居住郊区化背景下消费空间的特征及其演化——以广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9年03期
4 李凡;朱z,
本文编号:1007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1007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