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性:多屏时代的电影本体
本文关键词:影院性:多屏时代的电影本体
更多相关文章: 电影史 影像产品 影像作品 电影是什么 网络电影 电视电影 电视屏幕 安德烈·巴赞 电视综艺节目 卢米埃尔兄弟
【摘要】:多屏时代的电影之所以为电影,影院性几乎是其唯一区别于其他影像作品的特性。电影的"影院性"体现为对观众的"控制力"和吸引观众的"必看性"。无论什么类型的电影,在多屏时代,如果脱离了"影院性"这一根本,电影恐怕都很难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影。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会;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电影史;影像产品;影像作品;电影是什么;网络电影;电视电影;电视屏幕;安德烈·巴赞;电视综艺节目;卢米埃尔兄弟;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产业的变革与发展》成果。(项目批准号:14JHQ037)
【分类号】:J946
【正文快照】: 尹鸿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会会长。袁宏舟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2级博士研究生。“电影是什么”这个似乎早已不成问题的老生常谈,在电影形态诞生了整整120年之后,却再次成为了人们讨论的新问题。1958年,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在他的《电影是什么》(第一卷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玲;关于类型电影的再阐释[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2 余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与八十年代主旋律电影特点之比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郦苏元;;袁牧之的电影修辞艺术[J];当代电影;2009年02期
4 李金梅;;疏离·靠拢·颂扬——张艺谋电影意识形态研究[J];电影文学;2008年17期
5 苗瑞;;影像修辞研究的发展历程[J];电影评介;2006年15期
6 田春;;审美知觉的语言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李盛龙;;一道别致清新的风景——评电影《观音山》[J];名作欣赏;2011年33期
8 贾磊磊;;影像国家的文化认同及其现实意义[J];文化艺术研究;2008年01期
9 郑琳;;《立春》:一首曲高和寡的艺术悲歌——论理想的失落与现实的回归[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3期
10 段运冬;;电影隐喻:理论原点与逻辑延展[J];文艺研究;2008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鸿;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高蓓;媒体与建筑学[D];同济大学;2006年
3 袁洁玲;探源动画之“魅”[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晓灵;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马军英;媒介变化与叙事转换[D];上海大学;2008年
6 段运冬;电影,,作为隐喻的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7 孙鹏;电影理论中的结构主义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曹文慧;论中国当代新生代小说的影视改编[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张遥;当代中国网络影视评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王永收;中观视阈下的形式本体与认知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齐伟;电影批评理论的反思与重建[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庞立军;电影修辞的形态和功能[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娟;许鞍华后期电影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斌;论冯小刚贺岁电影对中国影视业发展的启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茜;暗夜中的一道强光—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导演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媛媛;用电影写诗:特伦斯·马利克电影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郜亚楠;卡通总动员[D];西南大学;2012年
9 田田;论小说转换成电影的如何可能[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10 金真徽;小说到电影——中国现当代文学转化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玄,大功;试论电影的雅俗分流[J];江南论坛;2002年08期
2 张春晓;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数字电影的挑战[J];影视技术;2002年07期
3 邓天颖,张威;透视澳大利亚电影业[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洪帆;从传统到现代——任侠黑帮电影中的日本文化精神[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贾磊磊;中国电影的数字化生存[J];电影创作;2002年05期
6 ;电影学术书讯[J];当代电影;2003年04期
7 克莱尔·安-沃特金斯 ,陆孝修;葡语非洲电影:历史和当代的视角[J];当代电影;2003年04期
8 陆孝修;北部非洲(阿拉伯)电影今昔[J];当代电影;2003年04期
9 徐溧遥;电影,斯派克·李的娱乐场所[J];当代电影;2003年05期
10 汪朝光;光影中的沉思——关于民国时期电影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历史研究;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圣达;;电影在东南亚:发展、问题和前景[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周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3 丁亚平;;电影史的视界:方法与范式——兼谈人物志电影研究[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祁林;;景观电影之“景观”魅力探源[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海日寒;;新时期蒙古族电影的文化与艺术问题[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6 王准;;数字时代的电影特效创作[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3年
7 施梅轻;陈冠平;李淑英;;农村16毫米电影中间片国产化研究[A];2011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1年
8 孙绍谊;;新媒体与早期电影[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任庭义;;论电影与青年文化消费[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10 王婷;;论数字时代电影版权侵犯的内生救济——〈阿凡达〉带给电影产业的“潘多拉”[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瑞典记者 刘仲华;瑞典 让电影发扬光大民族文化[N];人民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王东;电影图书的“华丽转身”[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谢迪南;电影票房在上涨,电影图书呢[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4 钰添 编译;美电影图书的选题角度[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5 戴锦华;“学电影的孩子 告别讲义时代”[N];文汇报;2003年
6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 童刚;继承百年电影传统 谱写新的电影篇章[N];中国电影报;2006年
7 何勇海;数字电影:高票价的颠覆者[N];民营经济报;2006年
8 卫西谛;电影图书:有品位无市场[N];西部时报;2006年
9 卫西谛;大开眼戒:内地电影图书五年记[N];中华读书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胡嵘;奥运官方电影出征全球[N];中国电影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运冬;电影,作为隐喻的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2 李静;新时期体制演变中的电影进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刘_";基于认知符号架构下电影深层体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侯微;战争电影与国家认同[D];复旦大学;2009年
5 康尔;电影表述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4年
6 孟岩;泰中动作电影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7 王者凌;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抒;电影中的电影:元电影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邱宝林;新世纪中国青年导演电影话语建构图景与传播逻辑[D];上海大学;2012年
10 冯俊锋;国民党当局在大陆时期对电影的管理与控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曼;华语“同志电影”的命运及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赵砚杰;中国公路电影初探[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3 黄友丽;俄语电影对白汉译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罗丽丽;论中国知青电影的流程与范式[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0年
5 张秀娟;电影的非线性叙事[D];兰州大学;2010年
6 姚昱;浅论战前电影检查制度下的官营与民营电影机构关系[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7 朱敏;试论我国手机电影的突围之道[D];中南大学;2010年
8 李桢;绿色之路——中国生态电影三十年(1980-2010)[D];复旦大学;2010年
9 杭玫;奇幻电影:文本解读与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裴培;论电影中的意象[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20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1020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