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系列电影的消费主义研究
本文关键词:《小时代》系列电影的消费主义研究
【摘要】:诞生于西方的消费主义,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副产品近年来在我国广泛蔓延。产业化进程中的中国电影本身既是这一思想潮流的投射物,同时作为文化艺术又成为了其向大众进行传播的输出单位。本文选取了"跨界导演"郭敬明的"IP改编"系列电影《小时代》作为核心案例,对消费社会中的电影和电影的消费性进行具体分析,并试图从这例突出典型性的案例中探寻具有普适性和规律性的结论。在结尾中,作者进一步从消费主义视阈观察和思考当代中国电影之境况,并就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泛影视的演化趋势进行了瞻望。本文的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文献综述,以及研究中的创新与不足之处。次章首先对消费主义进行了介绍,为全文的论述奠定基础。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提出的诸多概念和部分理论在本文立论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但笔者同时也吸收了偏向大众主义立场的自由主义观点,对消费主义的优点、利端也进行阐述,一定程度上中和了学界主流对消费主义的浓烈批判论调,将作为抽象概念的"消费主义"立为中性概念,明确其中的利弊两端,也对当代我国社会中消费主义的具体存在状况作出了阐明。第三章,从各个方面出发,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小时代》中出现的诸多消费主义元素,如影片的选角、演员在作品中的表演、角色及情节的设定、奢侈品牌的堆砌、身体符号的直观展露等。根据前章中所梳理的消费主义之弊端,对影片做出了消费主义角度下的批判。而作为一部电影的灵魂,导演郭敬明,是影片哲学的来源根本。经历决定着人的思想意识,因而本文更为深入一层,对以作家身份进入公众视野的郭敬明之发迹史进行了回溯,从中找寻时代与经历对郭敬明消费主义哲学形成的影响。在本章后段,针对郭敬明曾做出的关于消费主义抨击指斥的反驳,笔者也进行了相应的详细拆解和评介。末章基于对《小时代》这一典型案例的研究,推广出部分具有普适性的结论,从消费主义视阈试观望中国当代电影的部分现状和发展。根据第二章中所谈及的消费主义之优点,结合事实,指出《小时代》也对严肃艺术电影做出了直截的贡献和帮助。而细观电影这门艺术形式,它的消费性深植于自身的基因当中,既无法否决和忽视,同时也不需怀有恐慌。针对互联网时代的背景,笔者以艺术史和当下正在真实发生的事例为基础,做出了合理的推断和展望。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9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光严;人类不能承受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泛滥[J];河北学刊;2000年06期
2 杨魁,董雅丽;消费主义文化的符号化解读[J];现代传播;2003年01期
3 张筱薏;李勤;;消费·消费文化·消费主义——从使用价值消费到符号消费的演变逻辑[J];学术论坛;2006年09期
4 刘丽娟;;解读消费社会语境中的广告观[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1期
5 王埃亮;;消费时代的文化向度[J];北方论丛;2008年01期
6 陆林;;现代消费主义文化的符号化特征[J];新闻世界;2009年09期
7 段礼乐;;中国的消费主义与“山寨”[J];博览群书;2009年11期
8 赖洪波;;文艺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中的困境与突围[J];文艺争鸣;2011年14期
9 李刚;;消费文化与文化消费——20世纪90年代“散文热”再考察[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佘世红;;微博语境下的消费主义文化[J];中国出版;2012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小立;秦志希;;广告与消费主义文化的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秦志希;徐小立;;论消费文化语境下新闻传媒的变异[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士兵;应警惕膜拜消费主义文化现象[N];中国信息报;2005年
2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董天策;我们如何看待消费文化[N];文汇报;2008年
3 肖显静;消费越多并不越幸福[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南京师范大学 王小锡;消费也有个道德问题[N];光明日报;2010年
5 包霄林;文化消费的十大特征[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赖洪波;文艺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中的困境[N];文艺报;2011年
7 沈鹏;从“协作消费”说起[N];人民日报;2012年
8 孙希有;有限消费是对人类文化永续存在的贡献[N];中国信息报;2013年
9 早报记者 田波澜;观察中国消费景观背后的逻辑[N];东方早报;2013年
10 ;消费文化:撩开“她世纪”面纱[N];中国妇女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慧;消费文化视域中的艺术接受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2 张爱丰;消费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何志钧;文艺消费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王亚南;中国语境下的消费主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赵卫东;妇女身体:作为“性”符码的生产和消费[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7 蒋荣昌;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形态的转折[D];四川大学;2003年
8 董辉;财富与信仰的冲突及其化解[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管宁;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叙事[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瑞娇;消费文化语境下的新世纪女性文学[D];河北大学;2015年
2 甘来;消费主义文化背景下的慢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温雪锋;论1990年代以来观影空间之衍变[D];西南大学;2015年
4 常超;当代伊斯兰消费主义伦理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5 赵梦静;福克纳小说《圣殿》中的消费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昕怡;消费主义文化影响下受众审美心理的扭曲与救赎[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诗曼;消费社会中电视美食节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8 卫攀虹;消费主义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9 华文龙;西安市婚礼市场消费行为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6年
10 段丹洁;中国当代传媒消费主义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018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1201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