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产业 全要素生产率 DEA-Malmquist指数法 系统GMM法
【摘要】:文化产业以其特有的科技含量高、低能耗、少污染等优势,在快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出巨大的潜力,成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由于文化产业发展落后,规模小等因素,使得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生产率低下,投入的增长并未带来高产出,以致文化产业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并不显著。因此,如何提升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生产率,增强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对于促进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使其成为推进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值进行测度和分析,以探析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值的变化情况和考察其增长源泉,并通过应用系统GMM法对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所研究结果得知,第一,2005—2012年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达7.9%,其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其次为技术效率的改善。除甘肃外,2005—2012年西部各地区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大于1,均表现出技术进步状态,而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差不大,两区域文化产业均表现出技术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的状态。第二,对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性影响的因素包括滞后一期的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城镇居民文化产品及服务需求、经济增长水平、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它们均对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带来正向的促进作用,而农村居民文化产品及服务需求、人力资本水平、市场化水平、文化产业政策、文化产业集聚程度这几个因素并未对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带来显著性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12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熊鸿军;李再跃;陈香;;关于生产率研究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探析[J];科学经济社会;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京海;胡鞍钢;Arne Bigsten;;中国的经济增长能否持续?——一个生产率视角[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3期[C];2008年
2 李刚;;全要素生产率与上市公司绩效相关性研究——基于传统行业与高技术行业的对比分析[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3 祝志勇;罗刚平;;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基于Malmquist指数方法[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4 王争;孙柳媚;史晋川;;外资溢出对中国私营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来自普查数据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8卷第1期[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海成;关注顾客导向的服务生产率[N];天津日报;2004年
2 王燕坊;郑京海: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一个生产率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东平;中国生产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李星光;中国石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魏梅;区域经济增长中的生产率与产业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李玲;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5 郑明海;开放经济下中国金融发展的生产率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韩妍;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郑文;金融发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贺胜兵;考虑能源和环境因素的中国省级生产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邓学平;我国物流企业生产率研究与分析[D];重庆大学;2008年
10 王争;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与贸易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峰;考虑到气候因素影响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孙立秋;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和趋同分析:来自跨国的证据[D];湖南大学;2010年
3 杨华;中国农业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4 江佩;我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5 赵旭杰;基于凸约束回归模型的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陈君君;对外贸易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D];浙江大学;2008年
7 杨顺元;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及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肖俭明;湖南省各市州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D];中南大学;2008年
9 张丽娜;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问题研究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D];厦门大学;2014年
10 端瑞东;我国小麦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40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1240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