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 文化产业 产业安全评价 粗糙集 层次分析法 电影产业 出处:《安徽工程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文化产业作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具备污染小、低能耗和高收益的产业特点,符合当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时期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将"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作为我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近十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远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9.7%,可以看出我国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但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竞争力弱、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低等一系列安全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文化产业安全评价迫在眉睫,急需构建一套科学的文化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我国文化产业安全进行预警。从文化产业安全评价相关文献中,可以看出主要是围绕文化产业和产业安全评价展开,即使有少部分的研究涉及文化产业安全评价,但与文化产业的契合度仍不够,没有结合文化产业的特性,很多研究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文化产业的定量研究。本文在借鉴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依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结合文化产业特点,从经济视角构建文化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粗糙集对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约简,得到24个关键指标,即文化产业竞争力生成能力、文化产业生态环境、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文化产业控制力和文化产业对外依存度五个一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为了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使用熵权法对得到的权重进行修正。采用合理的文化产业安全评价方法,将文化产业安全状态分为五个等级,从总体安全和关键指标安全两个方面评价文化产业安全。基于建立的文化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由于文化产业的范围较广,本文采用文化产业的细分产业电影产业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对相关统计网站电影产业数据的收集,根据2010-2016年我国电影产业安全评价指标数据评价我国电影产业的安全态势,针对评价结果反映的电影产业安全问题,提出促进电影产业健康发展的科学性对策。
[Abstract]:As a sunrise industry in the new century, cultural industr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pollution,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igh income.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 CPC Central Committee clearly proposed that "the cultural industry should become the pillar industr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s the "13th Five-Year Plan" of our country. A major objectiv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last ten years. The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the added value of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is 21%, which is far higher than the growth rate of the 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 of 9.7%. It can be seen that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has gradually become a new engin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but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started relatively late,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re are weak competitiveness and small scale of enterprises. A series of safety problems, such as low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seriously affe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China.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China. It is urgent to construct a set of scientifi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safety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China.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cultural industry and industrial safety evaluation is mainly carried out, even if there are a small number of studies involving cultural industry safety evaluation, but the degree of agreement with cultural industry is not enough, did not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l industry. Many studies only stay at the theoretical level, lack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 of cultural industry.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industrial safe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l industry,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ultural industry safety from the economic perspective, and reduces the established index system based on rough set, and obtains 24 key indicators, that is, the ability to generat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ultural industry. Cultural industr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ultural industry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cultural industry control and cultural industry external dependence degree of five indicators. The use of AHP to give the index weight, in order to avoid the impact of subjective factors. At the same time, we use entropy weight method to modify the weight, and adopt a reasonable evaluation method of cultural industry safety, and divide the security state of cultural industry into five levels. Bas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safe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 due to the wide range of cultural industry. This article uses the cultural industry subdivision industry film industry to carry on the case analysis. Through the correlation statistics website movie industry data collection. According to the safety evaluation index data of China's film industry from 2010 to 2016,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security situation of China's film industry, and aims at the safety problems of the film industry reflected i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The scientific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film industry are put forward.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来金;文化经济简论[J];理论导刊;2001年03期
2 陈永昊;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若干思考[J];江南论坛;2002年09期
3 许臣泰 ,刘美俊;比利时文化经济代表团在山西[J];今日山西;2002年06期
4 赵秀玲;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经济探析[J];南都学坛;2002年06期
5 胡惠星;;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J];浙江人大;2002年08期
6 龚强华;;对先进文化价值的再认识[J];学习月刊;2002年07期
7 陈湘舸 ,江胜玉;文化产业与文化经济[J];湖南经济;2003年06期
8 魏玉芝;谈经济与文化的融合[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孙福成 ,李柱林 ,程云瑞 ,刘海峰;河北龙型文化产业策略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06期
10 傅守祥;文化产业:世贸规则整合下的“文化经济”发展[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永生;;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建构文化经济新型形态的价值核心[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2 谭本基;;把握文化经济发展规律,建设崇左文化经济品牌[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庄云云;;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主导作用——如何发展文化经济[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4 张新勤;;培育河南省县域文化产业的战略思考[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5 庄云云;;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主导作用——如何发展文化经济[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6 程崇仁;;“文化经济时代”的到来与启示[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举惠;;论“南涧跳菜”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关于开发南涧文化产业的论证报告[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8 王玉春;郭明兰;;借鉴国际经验抢抓机遇 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9 王家忠;;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提高文化软实力[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10 宁福海;;当前我省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邓碧泉 作者系中共湛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文化经济≠知识经济[N];南方日报;2005年
2 黄明哲;文化经济三题[N];江西日报;2007年
3 陈福梅;文化经济与科学发展观[N];长治日报;2008年
4 记者马子雷;第三届国际文化产业学术年会聚焦东西方交融[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记者 宁波 通讯员 周楠;台湾中华文化经济交流协会来孝考察[N];孝感日报;2010年
6 记者 顾玮;市文化经济代表团赴台交流活动启动[N];宁波日报;2012年
7 记者 冯翠昕;强化项目建设 提升质量效益 努力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实现新跨越[N];承德日报;2013年
8 记者 雷新;文化市场将迎来大规模兼并重组[N];人民政协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焦亮 王海玲 实习生 朱婧;文化产业发展:奏响强音 谱写华章[N];新乡日报;2013年
10 通讯员 宛轩研 记者 鲍亮亮;全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大会举行[N];安徽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魏来;中国文化经济的理论渊源与现代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2 李东铁;文化全球化与民族国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黄亮;我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4 刘珊;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机制及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军;滦河文化产业区发展战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张茜;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3 邓奕;陕西省文化产业财政政策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季波;中华文化认同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影响探析[D];复旦大学;2014年
5 龚大有;江苏省经济转型与文化产业发展互动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6 肖璐;我国文化产业二重开放的集聚效应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7 葛雪欢;北京市文化产业同质化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8 柯焱;”观看与表演“跨文化视野下中国大陆英剧迷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9 陈阁;传统庙会的复兴与传承[D];吉首大学;2015年
10 张韧男;中国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研究[D];鲁迅美术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483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1483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