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文化经济论文 >

文化大发展抑或文化大危机——一个后现代视角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3-04 01:12

  本文选题:文化生产 切入点:文化再生产 出处:《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第一和第二产业出现大量产能过剩,这些过剩产能就会转移到第三产业包括文化产业中,并由此引发文化产品的"过剩",这种文化产品生产过剩的情况与日常生活的时尚化是一致的。当文化生产时尚化的时候,文化生产的实际意义消失,而形式意义盛行。这种形式化的文化生产表现为机械化的复制。这种简单复制的文化生产是为了使文化生产得以维系而进行的"再生产",而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生产。这种"再生产"实际上就是文化符号的简单重复,而简单重复的生产导致意义的消失。后现代文化的危机表现为意义消失的危机。面对这样的危机,我们虽然应该重新审视我们的意义标准,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彻底否定文化中的意义标准。
[Abstract]:With the emergence of large overcapacity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industries, these excess capacity will be transferred to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cluding the cultural industry. And this leads to the "surplus" of cultural product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ashion of daily life. When the cultural production becomes fashionable, the actual significance of cultural production disappears. The formal cultural production is mechanized copy. This simple reproduction is "reproduction" to maintain the cultural production, not to satisfy people. This "reproduction" is, in fact, a simple repetition of cultural symbols. The crisis of post-modern culture is manifested in the crisis of loss of meaning. In the face of such a crisis, we should re-examine our standards of meaning, but, However, we can not completely deny the meaning of the standard of culture.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G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晓升;;政治的终结与后现代政治哲学的崛起[J];学术月刊;2013年09期

2 王晓升;;论学术“时尚”——从鲍德里亚对时尚的分析说起[J];哲学动态;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3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吕萌;论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5 徐福来;;伦理人生的义理与实践——梁漱溟在现代新儒家阵营中的特色与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胡功胜;;图像霸权时代的小说叙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裴德海;;中国文学悲剧意识的流变与依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朱寿兴;;网络文学的公共空间建构与文学网站的使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洪永稳;;美学教学的难点与解决方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与影视传播研究——以贵州影视作品为例[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吕佳;;大众文化语境下精英文化遭际的文化意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秦国柱;罗勇;;特区大学能否“杀出一条血路”——知识分子与大学的现代性悖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5 肖竞;曹珂;;城市工业遗产资源潜力与更新途径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8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戴艳军;刘则渊;;论科学技术的道德评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冯波;;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途径[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7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10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2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燕玲;关联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郭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柏春;试析后现代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分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晓升;;重新理解权力[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霞;;文化再生产的迷思——对一个民族乡“土家女儿会”的考察[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马强;;俄罗斯社会变迁的缩影:新年枞树的文化再生产[J];俄罗斯学刊;2013年04期

3 李晓丹;马丽娜;;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简介[J];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14期

4 邹海蓉;刘辉;;从文化再生产到社会再生产——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研究述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5 高书生;;文化再生产论——兼论文化和经济融合[J];行政管理改革;2011年07期

6 王伶鑫;;Cosplay中的文化再生产[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09期

7 李佳;;乡土社会变局与乡村文化再生产[J];中国农村观察;2012年04期

8 杜谆;;文化再生产视野中的伏羲女娲信仰[J];民间文化论坛;2011年02期

9 高燕;;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解读[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桂榕;;文化再生产视角下的少数民族民间教育文化圈研究——以云南回族为例[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宣部改革办副主任 高书生;文化再生产论[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雷喜斌;“重建”土楼[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63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15634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a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