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文化经济论文 >

统筹藏区特色文化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和机制探讨

发布时间:2018-03-04 22:30

  本文选题:藏区 切入点:文化保护 出处:《中华文化论坛》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保护特色文化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文化传承,发展文化产业是实现特色文化有效传承的重要方式。藏区特色文化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应按照统筹文化保护与文化发展的思路,统筹藏区特色文化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走传承中发展、发展中传承的"发展性保护"道路。藏区文化产业兼具产业与事业双重功能,应统筹产业与事业发展,实行"产事一体"机制,避免产业发展中的"逐利"倾向造成社会文化问题和特色文化资源的破坏。
[Abstract]:The protection of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culture is the cultural inheritanc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betan culture heritage.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closely interdependent, should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verall culture protection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Tibetan characteristic cultur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go in the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eritage protection" road. Tibetan cultural industry has double functions of industry and business, should co-ordinate the industry and business develop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one" mechanism, avoid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profit" tendency caused by social and cultural issues and special cultural resources destruction.

【作者单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民族与宗教研究所;
【分类号】:G1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又春;刘慧群;;刍议本土文化意识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主要特征[J];前沿;2009年10期

2 尤明慧;;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变迁研究——十八站鄂伦春族个案[J];前沿;2011年15期

3 赵云艳;;基诺族“大鼓舞”的当代变迁[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马莉娟;;社会文化变迁中元谋县新队村苗族婚俗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2年01期

5 李巍;;移民社会的文化记忆——朝阳社火文化的象征意义阐释[J];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6 程晶晶;;文化变迁与经济发展的互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年07期

7 卢德生;冯玉梓;;民族文化传承与教师的文化自觉[J];教育探索;2010年11期

8 张建军;汪俊;;从游牧到农耕:一个哈萨克族村落五十年经济生活变迁的调查研究[J];实事求是;2009年05期

9 朱小田;;人类学方法在地域社会史研究中的应用——倾向于江南的案例[J];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03期

10 施惟达;民族文化的价值及其经济化[J];思想战线;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但文红;彭思涛;宋江;黄娟;;贵州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研究[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2 刘鑫渝;土地制度变迁视野下的哈萨克牧区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3 耿毅;白族农村社区文化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戴嘉艳;达斡尔族农业民俗及其生态文化特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李耀锋;旅游地文化生产的支持性社会结构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6 史晖;转型与重构:中国近代课程制度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余晓慧;世界历史语境中的文化认同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8 张晓琼;变迁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9 苏德;多维视野下的双语教学发展观[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蒙祖强;基于分类模型的知识发现机理和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飞;;美国的传播霸权及其激发的世界范围的文化保护[J];对外大传播;2005年04期

2 艾新伟;李丰洲;叶鹏;;城市建设中的文化保护——访曾宪梓教育基金奖一等奖获得者叶鹏教授[J];今日中国论坛;2006年04期

3 朱向华;余三乡;;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保护[J];农业考古;2006年06期

4 肖华;;靠“申遗”来保护是文化保护的悲哀[J];观察与思考;2007年03期

5 孙正国;;端午节的文化精神与文化保护[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王大悟;郑世卿;黄小春;;旅游开发中的文化保护与文明进步[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7 傅培凯;;作为系统的文化保护——以徽州民居的保护为例[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杨玲;;浅析贵州省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中的政府职能[J];知识经济;2008年04期

9 覃德清;;人保护文化?抑或文化拯救民族?——文化保护基本理论的人类学阐释[J];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02期

10 张树俊;;论文化自觉与文化保护[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继熔;;积极参与文化保护事业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2 吴悠;;阿昌族本族文字的缺席和文化保护课题[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1年

3 陈朝隆;陈敬堂;;民族旅游的文化透视[A];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田海军;;文化平等视域下蒙古传统体育的文化保护[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江昀;;论盐文化保护的大众媒介策略[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C];2010年

6 张晓;;西江苗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思考——兼论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7 姜敏;;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策略探析[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段超;;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推动北京文化之都建设——天坛文化保护及发展、传承浅谈[A];繁荣古都历史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坛文集[C];2013年

9 段超;;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推动北京文化之都建设——天坛文化保护及发展、传承浅谈[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10 郝莉莉;;论公园文化保护与传承[A];繁荣古都历史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坛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顾荣;文化保护 将把“根”留住[N];西安日报;2009年

2 朱迅W,

本文编号:1567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1567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7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