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媒介形象传播策略探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视角
本文选题:“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切入点:西安 出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全面推进以及网络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社会背景下,西安市正值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阶段。笔者运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分析西安市在媒介形象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操作性的传播策略建议,改善受众对西安城市形象的认知,用良好的城市品牌为经济发展增色。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highly developed network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Xi'an is in the critical stage of building a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The author uses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and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edia image communication in Xi'an and puts forward some operable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audience's cognition of Xi'an city image, and to use good city brand to add color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分类号】: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朋进;;“媒介形象”研究的理论背景、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J];国际新闻界;2010年06期
2 向勇;皇甫晓涛;;泛媒介革命的内容生产与新媒体的文化创新[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李勇;周谊;;论城市形象的网络传播[J];人民论坛;2011年2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彦,张丽;从接受美学看电视受众参与[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2 宋玢璐;;影视剧对社会性别观念的正面建构——从受众接受的角度[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郑威,黄晦蕾;当前农村科技传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6期
4 袁立庠;;微博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林慎民;;电视硬新闻的娱乐化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1期
6 刘红军;;浅谈手机微博的亲和力传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7 赵岩;王丽雪;;“开心农场”的传播学视角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8 王霞;;浅析德育课教学中的非语言符号传播及其德育功能[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9 郑亚灵;;论仪式观视域下传播的本质与传播学研究方法[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曾文莉;;从文本消费到文本生产——浅析《阿凡达》中国粉丝的文本生产类型[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清芳;;大众传播·社会角色·和谐社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潘海啸;;关于3G时代的音乐产业和音乐文化的预见性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魏一平;;近十年我国非学术期刊研究综述——以对“中国期刊网”1996-2005年有关文献的内容分析为依据[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4 王迪;;儿童对电视广告中健康信息认知的“知沟”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宋奎波;陈红兵;;媒介分析学派的媒介技术社会影响思想述评[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魏少婧;吴月娥;;试论手机电视的市场营销策略[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7 陶开俭;;动漫之大众传播符号特质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8 韩瑞霞;;互联网对拉斯维尔5W模式的冲击[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9 夏炎;;西方传媒对奥运的不实报道与中国的对策——从奥运圣火传递谈起[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文卫华;王圆;;从美剧的流行看中国观众对外来节目的接收——美剧的中国观众调查[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东阳;中国舆情调控机制的渐进与优化[D];暨南大学;2010年
2 吴越民;中美报纸新闻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4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琼;中国网络新闻可信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劲松;都市类报纸的社会角色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杨娟;中国媒介生产融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予敏;;论媒介形象及其生产特征[J];国际新闻界;2007年11期
2 王朋进;;媒介形象: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关键环节——一种跨学科的综合视角[J];国际新闻界;2009年11期
3 皇甫晓涛;;符号经济与数字文化的国家创新系统[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1期
4 熊澄宇;科技融合创新拓展文化产业空间[J];w挛胖芸,
本文编号:15756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1575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