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影业公司与大同影业公司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8 07:12
本文选题:国泰 切入点:大同 出处:《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战后中国商业电影经历了一个发展高峰,然而大部分商业电影以及商业制片机构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国泰影业公司和大同影业公司作为当时最具实力的电影生产机构同样存在长期被忽视的问题。两公司的发展不仅是战后民营电影公司的一个缩影,其经营者柳中亮和柳中浩兄弟的发家史同样是中国电影业家族式经营的一个最好例证。本论文尝试通过大量史料分析,从源头梳理柳氏兄弟的影院经营史和制片机构经营史,并从成立、发展、分立和转型改造四个时期论述两公司的发展概况。两公司在1952年被国有化改造后结束经营,也标志着电影业家族式经营体制在内地的阶段性消亡。最后一章借助影像文本和史料,尝试从类型片的角度来具体探析两公司商业影片的创作特点。本论文对国泰影业公司和大同影业公司的研究目的,是试图补充和纠正传统电影史对于两公司论述的疏漏和偏差,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公司研究,还原战后时期中国商业电影业态,以期为中国电影史的书写做补充。
[Abstract]:The China commercial film has experienced a development peak, but most commercial and commercial movie studios did not get enough attention and research, Cathay company and Datong film company as the most powerful film production institutions also have long neglected problem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companies is not only a microcosm of the private film company the operator, Liu Zhongliang and Liu Zhonghao brothers history is also one of the best examples of China film industry family oper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from the source through a lot of historical data, combing Liu brothers studios and theater business history and business history, from the establishment, development, sepa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four periods is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companies. Two companies were nationalised in 1952 after the end of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also marks the stage of the film industry family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mainland Of the die. The last chapter by means of text and image data, try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re specific analysis of the two company commercial film. This thesis studies on Cathay company and Datong film company, is trying to supplement and correct omissions and deviation of traditional film history for the two companies discussed, but also hope to through the research, reduction of China commercial film format of the postwar period, in order to supplement the China film history.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9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蒋敏;;国泰影业公司初探(1946-1952)[J];通俗歌曲;2015年02期
2 罗卡;;战后上海和香港的黑色电影及与进步电影的相互关系[J];当代电影;2014年11期
3 周治平;王岚;;我父亲周伯勋的银幕前后[J];党史文苑;2011年21期
4 石川;;赎罪与新生: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创建[J];电影艺术;2010年05期
5 陈山;;豆蔻年华:宁波影人对早期中国电影的贡献[J];当代电影;2010年08期
6 叶宇;;历史的另一种面貌——从《申报》广告看20世纪40年代中国电影的商业类型建设[J];当代电影;200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沙莉雯;大中华电影企业公司研究[D];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15年
2 陈超华;吴村电影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尹鹏飞;沦陷时期上海电影初探(1941-1945)[D];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14年
4 刘文宁;徐欣夫导演研究[D];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13年
5 侯凯;类型正名与价值重估[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6 常菲;李萍倩电影道路初探(1926年至1948年)[D];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10年
7 陈清洋;吴村电影研究[D];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10年
,本文编号:1582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1582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