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文化经济论文 >

网络媒体对《非诚勿扰》社会效应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10-30 16:56

  本文关键词:以整合营销传播的视角透析《非诚勿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广西师范大学》 2013年

网络媒体对《非诚勿扰》社会效应的影响

钟茜  

【摘要】:由充满了剩男剩女的时代应运而生的《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一档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为广大单身男女提供公开的婚恋交友平台,其精良的节目制作,全新的婚恋交友模式以及劲爆敏感的话题得到了观众和网友的广泛关注。有人在通过电视或网络观看这个节目;有人在现实生活中或网上讨论节目中的话题或嘉宾;有人想报名或推荐别人参加这个节目。社会各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都对《非诚勿扰》产生浓厚的兴趣,《非诚勿扰》拥有广大的观众群,甚至影响到海外。与此同时,节目中对婚姻及其它社会话题的讨论传播出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一些偏离大众文化的思想引起了巨大的社会轰动效应。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信息可以通过文本形式、图片形式、音频形式和视频形式进行广泛传播,使电视媒体也变得信息产品形式多样化和传播渠道多样化;而在WEB2.0的网络技术下,网络的互动性加强,从某种程度上讲,受众和信息的发布者已经融为一体,网络互动对于电视媒体的发展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那么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的成功以及其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效应是否也与网络媒体有关,又有多大关联? 本文以《非诚勿扰》为例,着重研究网络媒体对其社会效应的影响。首先从研究《非诚勿扰》的网络传播渠道入手,对其在官网、网络电视、网络视频、微博、百度论坛等各个渠道上的传播一一进行分析;然后结合传播学“媒介理论”、“效应理论”,以及“把关人”等理论,从正反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网络媒体对《非诚勿扰》社会效应的影响以及解释了为什么会造成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电视仍然是《非诚勿扰》最主要的传播渠道,但是如果没有网络媒体,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不可能引起如此持久、广泛,轰动的社会效应。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06;G22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鸿;解读电视真人秀[J];今传媒;2005年07期

2 展宁;;《非诚勿扰》电视相亲节目的叙事话语分析[J];今传媒;2010年10期

3 谭天;刘晓旋;;2010年媒介融合关键词:关系与平台[J];传媒观察;2011年04期

4 许敏球;许晓;;《非诚勿扰》节目成功元素分析[J];当代电视;2010年06期

5 陈建明;网络媒体解析与电视媒体的发展[J];电视研究;2001年11期

6 熊澄宇;;整合传媒:新媒体进行时[J];国际新闻界;2006年07期

7 叶匡政;;从《非诚勿扰》看中国的女性意识[J];廉政瞭望;2010年07期

8 邱广宏;;电视交友节目《非诚勿扰》热播的冷思考[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9 王燕;;百度贴吧“粉丝文化”解读[J];青年记者;2008年20期

10 毛慧敏;;从《非诚勿扰》看失真的媒介女性形象[J];青年记者;2010年2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华;论搜索数据在网络传播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与途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罗继磊;中国内地电视娱乐节目的网络传播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王一越;电视娱乐节目与网络互动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李思琦;以整合营销传播的视角透析《非诚勿扰》[D];云南大学;2011年

5 李占旗;媒介融合视角下的中国网络电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齐琦;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分众化传播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曾丽清;媒介融合—网络时代电视媒体的发展之路[D];南昌大学;2007年

8 沈斐旻;新媒体时代的电视娱乐节目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昶;;基于iPad平板电脑的传统报刊数字化衍变层次分析[J];编辑之友;2011年12期

2 王炎龙;蒋亚隆;;传媒经济时代的产业融资和经营模式分析[J];今传媒;2009年11期

3 曾燕;;电视栏目对频道品牌建设的正效应——以江苏卫视“婚恋三部曲”为例[J];今传媒;2011年06期

4 周蓉;;粉丝现象浅述[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5 王昕;;论相亲交友类栏目的发展及火爆原因[J];中国传媒科技;2012年02期

6 刘小丹;;浅析真实电视的“真实”[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孔卫英;;新兴媒体条件下宗教向高校渗透的方式、特点及预防思考[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陈冰馨;;中国女性和外国男性的距离有多远——以《非诚勿扰》中的个案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1期

9 陶喜红;;2006年传媒发展研究综述[J];当代传播;2008年01期

10 鲍枫;沈颂东;王以宁;;我国新媒体产业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基于产业组织理论SCP范式分析[J];当代传播;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运荣;喻国明;;30年来我国传媒经济之演进[A];新闻学论集(第21辑)——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辑[C];2008年

2 刘洁;;资源追逐和技术神话——追问媒介融合对新闻教育的影响[A];新闻教学与学术研究[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志晖;媒体融合的经济学分析[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文捷;另类奇幻的解构性娱乐意态的新兴[D];武汉大学;2011年

3 杜晓红;电视文化中的“快感”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黄炜;构建中国广播电视新媒体政策体系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5 王文杰;策划媒介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6 蔡海龙;传媒生态视阈下的电视新闻叙事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7 赵曦;纪录片边界问题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8 石永军;论新兴媒体的公共传播[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李冬梅;网络时代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内容生产与营销创新[D];山东大学;2010年

10 鲍立泉;数字传播技术发展与媒介融合演进[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璐;解读中国电视场域下的新型真人秀娱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涂曼;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叙事解析[D];南昌大学;2010年

3 金珊;生存游戏型电视真人秀节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东妮;笑着长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任占涛;媒介融合视野下中国电影业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言浩;媒介融合的动因与现实路径选择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罗继磊;中国内地电视娱乐节目的网络传播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宁莉;报纸数字传播渠道拓展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高娴子;近年来我国社交网络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徐暮耘;找“神”的人们[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先姣;欧阳超英;;浅析整合营销传播与广告效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2 孙月亚;从竞争走向融合——浅析电视与网络媒体的特点和发展趋势[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严三九;论传媒品牌运营[J];报刊之友;2003年05期

4 邹伟,聂文婷;解析《非常6+1》“体验式”形态的成功[J];今传媒;2005年02期

5 尹鸿;解读电视真人秀[J];今传媒;2005年07期

6 蔡雯;;媒介融合发展与新闻资源开发[J];今传媒;2006年11期

7 周少四;;国内电视娱乐节目的三点偏差[J];今传媒;2007年04期

8 李荣;韩秋雯;;电视与网络新媒体融合初探[J];今传媒;2008年01期

9 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新闻教育改革[J];今传媒;2009年01期

10 查国伟;;从新华搜索面世 看搜索引擎传媒功能的凸显[J];今传媒;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姚志峰;[N];中华新闻报;2006年

2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新闻系 吴闻莺;[N];中华新闻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禹建强;建国以来受众分化和传媒细分的轨迹[D];郑州大学;2001年

2 夏洪艳;从广告主角度探讨电视媒体的广告营销策略[D];厦门大学;2001年

3 方雪琴;大众传播分众化趋势及对策[D];郑州大学;2002年

4 韩砺;网络时代电视传媒的发展态势与战略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5 冉儒学;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形态特征及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6 马炳新;试论我国电视媒介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D];广西大学;2004年

7 莫继严;宝洁公司在华品牌形象传播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8 王宝利;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及其应用[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春梅;品牌价值及传播增值对策[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李骏;论“真人秀”电视节目的消费文化特征与动因[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伟兵;传统媒体样式的终结与网络媒体的一统天下[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西部地区新闻媒体第一期“网络媒体高级研讨班”[J];中国传媒科技;2000年06期

3 贾汉平;网络报(版)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新闻前哨;2001年03期

4 朱维贵;网络媒体会打败传统媒体吗?[J];印刷杂志;2001年08期

5 庞亮;关于我国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年03期

6 孙 强,王敬东;共生共荣:网络与电视的耦合模式[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年07期

7 刘刚;郭本玉;;地市党报打造“立体传媒”[J];青年记者;2002年12期

8 杜在桂;;用网络媒体构筑民族文化传播平台[J];记者摇篮;2002年05期

9 史安斌;全球网络传播中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问题[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03期

10 杨剑虹;网络媒体的局限性和对传统媒体冲击的有限性[J];平原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Mobile Information Service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Telecommunication Company in China[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The Study of the Feasibility of Setting up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fession by Institutions[A];Proceedings of 2011 National Teaching Seminar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NTS-CIS 2011) Vol.1[C];2011年

3 石勇;;用户分辨:消除计算机网络信息过载的基本方法(英文)[A];信息科学与微电子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School Running Guiding Ideology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Major Research[A];Proceedings of 2011 National Teaching Seminar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NTS-CIS 2011) Vol.1[C];2011年

5 ;数字图书馆中个性化主动服务系统的研究(英文)[A];第十八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研究报告篇)[C];2001年

6 张春华;;陕西网络“民生”热点发生机制与态势分析[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Lee Tsu-Tian;;Research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n Taiwan[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An Objective Image Fusion Performance Index:Normalized Edge Mutual Information[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9 张琪;;平面媒体在网络时代的生存和发展[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琪;;平面媒体在网络时代的生存和发展[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钢;[N];中华新闻报;2004年

2 何美;[N];中华新闻报;2008年

3 记者 张海旺;[N];祁连山报;2008年

4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出版科学研究所 杨舒丹;[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5 市委党校教师 郑波辉;[N];铁岭日报;2010年

6 黄锴;[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7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李希光教授;[N];电脑报;2001年

8 市委宣传部 谢德炎;[N];九江日报;2011年

9 尚晋生;[N];发展导报;2002年

10 张 斌;[N];人民法院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Harrison J. Bii;[D];武汉大学;2009年

2 张凯;纳米技术对社会影响的风险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3 方冰;论如何利用挖掘社交资讯来改进推荐系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郭歌;智能铁路体系结构建模与分析技术的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5 范劲松;中国英语考试行为准则制订:一项探索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KONATE Djibril;城市化中的公园和花园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7 周陆扬;[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Mozahim Mohammed Mustafa(莫扎西姆);建筑设计课教学比较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Rashwan Khalil(王睿);[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磊;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靖林;网络媒体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2 鬲波飞;网络媒体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3 邢立双;试论网络媒体对电视的批评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郑素侠;网络媒体社会责任与商业利益的平衡[D];郑州大学;2004年

5 刘娜;网络媒体中的城市形象传播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韩春阳;大连网络媒体舆情疏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林涛;论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D];北京印刷学院;2004年

8 钟茜;网络媒体对《非诚勿扰》社会效应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邓红专;网络媒体公信力初探[D];广西大学;2005年

10 谭萍;中国网络舆论现状及引导方略[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以整合营销传播的视角透析《非诚勿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91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1591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3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