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偏离—份额分析的湖南省文化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研究
本文选题:文化产业 切入点:现状 出处:《南昌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文化产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当前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文化观念的变化,我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湖南省文化产业风生水起,发展蓬勃,尤其是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业、文化休闲业的发展更是在全国居于前茅。现阶段,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在区域产业结构及竞争力问题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运用此方法对文化产业进行研究的还是比较少,鉴于目前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研究的地区和行业空缺,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湖南省文化产业的结构和竞争力进行研究,并且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湖南省的文化产业能够快速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文化产业的内涵、特征以及相关理论基础,然后对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总体评价,首先从总量规模、结构现状、产品状况和市场主体四个方面揭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还分析了湖南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有一个总体把握,之后从人力资源、资本投入、创新能力、制度等方面分析了其结构和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为湖南文化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的分析奠定基础,接着构建出区域文化产业结构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湖南文化产业的结构与竞争力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文化产业的产业结构状况较差,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湖南省的新闻业、网络文化业、文化休闲业以及文化旅游业在结构上处于劣势;竞争力方面,虽然湖南省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较强,但是各行业发展不平衡,文化艺术业、网络文化业以及文化旅游业缺乏竞争优势。最后本文根据分析结果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湖南文化产业结构优化与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建议,概括起来有: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创新政府管理制度;以创新为重点,努力提高产业的创新力;建立特色文化产业区,启动品牌战略;提高产业集中度;平衡文化产业各行业间的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Abstract]:The cultural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ll over the world 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pillar industries of national economy in many countries and region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change of people's cultural concept,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Hunan Province's cultural industry has developed vigorously, especially in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radio, television and film industries.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leisure industry is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whole country. At present, the method of deviation-share analysi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study of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veness. However, the use of this method to study the cultural industry is still relatively few, in view of the current deviation from the method of share analysis of the region and industry gap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tructure and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in Hunan Provinc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deviation-share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enabl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in Hunan Province. Fir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theoretical basis, then the overall evaluation of Hunan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first from the total scale, structural status, product status and market main body four aspects of Hunan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the basic status. It also analyzes the contribution of Hunan's cultural industry to economic growth, and has a general grasp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unan's 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resources, capital input, innovation abilit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tructure and competitiveness of Hunan cultural industry in terms of system, and establishe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egional 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venes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and competitiveness of Hunan's cultural industry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deviation-shar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Hunan's cultural industry is worse than that of the national average. The network culture industry, the cultural leisure industry and the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are at a disadvantage in structure. In terms of competitiveness, although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in Hunan Province is relatively strong,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industries is not balanced, and the cultural and artistic industry, The network culture industry and cultural tourism lack competitive advantage.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Hunan 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promotion from the macro, meso and micro levels. To sum up, there are: perfecting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novating 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system; focusing on innovation, striving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industry; establishing the characteristic cultural industrial district, starting up the brand strategy; improving the degree of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To balance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industries of cultural industr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 to establish a diversified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丽芬;论信息化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周勤;“藕”状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乔海曙,王鑫;发展知识经济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陈殿阁;企业群与产业结构升级[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丁志艳;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全面促进小康社会[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S2期
6 韩霈qV;;简析战后日本产业结构的变迁[J];日语知识;2008年07期
7 张和平;产业结构的分类和变化的一般规律[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汉语与政治专版);1989年04期
8 周玉梅;;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对策[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9 覃茂福;广西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优化[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10 管怀鎏;;产业结构高度化:形式与内容分析[J];长白论丛;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如贤;成盛超;王毅;;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与机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2 邹礼瑞;乔海迎;;产业结构转移机制及地区产业结构转移若干问题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3 戴锦;;生态化的产业结构[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马慧强;;山西省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陈方正;周勤;;江苏和西部产业结构的衔接和互动模式[A];民革全国西部大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梁少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7 王晶;;一种基于需求的产业结构优化控制模型[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陈树文;袁方;;创新驱动在实现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应用[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9 孙利杰;;廊坊市加强“两个环境”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A];基于对接京津的科技创新与环首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王光;李久洲;;对廊坊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思考[A];基于对接京津的科技创新与环首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桂丽;培育产业结构调整主体 从源头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2 西江日报记者 袁绫 实习生 白凌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N];西江日报;2012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张淼;献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江淮时报;2014年
4 孙曙英;什么样的产业结构才算合理[N];发展导报;2002年
5 臧斗尔;调整产业结构要多听群众意见[N];保定日报;2006年
6 广西大学商学院 张林;优化我区产业结构[N];广西日报;2007年
7 苗蓓;省政协调研产业结构优化[N];南通日报;2007年
8 孙红源 林静 作者单位:通化市房屋管理处;充分发挥品牌企业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N];通化日报;2007年
9 本报评论员;更新发展理念 调整产业结构[N];渭南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鄢来雄;以节能降耗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中国信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凤波;我国铁矿需求与经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2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3 贺丹;基于生态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4 汪朝阳;对外开放与产业结构[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江洪;自主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尚慧丽;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雪松;利用外资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8 姚德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制度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9 刘开华;贵州省产业结构的优化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4年
10 曹亚军;服务业FDI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韶华;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张晓倩;我国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3 高爽;徐州市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刘璐;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唐山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5 胡泽明;首都经济圈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6 段春莲;“泛珠三角”区域内云南省产业结构差异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7 陆道芬;八师石河子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8 杨露鑫;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9 姜江;东、中、西15省相对劳动生产率及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10 贾明乐;日本ODI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189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1618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