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文化经济论文 >

我国主要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04 18:16

  本文关键词:我国主要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12期总第194期 2007年12月

商业经济与管理
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

No.12

Voi.194

Dec.2007

我国主要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顾乃华1,夏杰长2
(1.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

究院,广东广州510632; 2.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



要:在廓清文化产业竞争力概念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由3个模块、12个竞争面、14个竞争

力评价点共同组成的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借助因子分析模型,比较了北京、上海、 广州、深圳、厦门、长沙、武汉、苏州、天津等9个城市的文化产业竞争力现状。最后,文章根据波特 的“钻石模型”,分析了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要点所在。 关键词:文化产业;竞争力;因子分析;钻石模型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07)12—0052—06

一、引言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内容的创造为核心,通过市场化和产业化的组织,大规模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的经济形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在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综合实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 要。特别地,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而言,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筹码之一。城市是人lYl的聚集,也是 产业的聚集,城市的竞争和发展最终还是要通过产业来实现。但到底哪个产业最终决定着一个城市在竞争 和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和控制转化有效资源的能力,以及抢占、控制市场以获得经济和社 会效益的能力,会随着区位以及经济发展阶段变化而变化。在经济发展到“服务经济”时代,由于城市土地 价格和劳动力成本日益提高等因素,城市在发展传统工业方面几乎没有什么比较优势可言。在新一轮的城 市竞争中,那些靠耗能发展起来的传统工业城市的地位在逐渐下降,面临的产业转型压力越来越大。和传 统工业相比,文化产业无论是发展内涵、发展脉络还是产出的社会效应,都有其特殊的产业个性。总体来 看,文化产业各行业都具有高收入弹性、高增值、强辐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特性,对自然资源的依 赖性更弱,受环境承载力的约束更低。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创造大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 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形成日益扩大的文化市场,而且,文化产业还是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为 其他产业提供可观的附加值。并且,文化产业还有助于一个国家(城市)对外传播自己的价值观、提升自身 形象以及争取广泛的认同和合作。正因为如此,文化产业非常适宜在大城市充当“服务经济”的主导产业。 事实上,在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中心城市,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正迅速从边

收稿日期:2007—09—1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06BJY090)、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服务经济理论前沿 与中国服务业发展”、暨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基金项目(006JSYJ021)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顾乃华(1977一),男,江苏响水人,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博士 后,主要从事服务经济与管理研究;夏杰长(1964一),男,湖南新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学 博士,主要从事财政税收与服务经济研究。

万   方数据

第12期

顾乃华,夏杰长:我国主要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53

缘产业转变为支柱产业。从美国、加拿大到日本、欧盟,无不把发展文化产业生产力作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并且把扩大对外贸易、争夺国际文化市场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就我国而言,北京、上海、深 圳、广州等发达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强调在注重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总量等“硬指标”的同时,对“软 实力”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更多地去关注教育、文化、法制等“软指标”,有的城市明确地把文化产业列为支 柱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它们不断加大文化产业领域的改革创新力度,优化发展环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这 为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增添了后劲和活力。那么在中国这个大舞台上,各个城市的文化产业的相对发展程 度如何?其未来成长潜力又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深入、细致地思考这个问题,无疑有助于我们对这些城 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总体水平进行准确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进而有利于提出更切合实际的发展政策。

二、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概念
文化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由于文化产业是最重视内容和最具有原创力的产业,这具体 表现在每一件文化产品或服务都要具有自身的文化内涵和创意,无法进行简单的模仿,文化创造力是文化 产业最重要的发展要素。也正由于文化产业特殊的产业性质,引发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在同一平台 上进行对话的空间反而缩减了,于是截至目前尚没有一个有关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公认的概念…。但已经达 成共识的是,文化产业竞争力概念应该具有多角度、多层次、动态化的特征。此外,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在 研究文化产业竞争力时,应该更侧重科技研发能力、财富创造能力以及软硬实力的综合对比。 著名战略管理学者波特把产业竞争力定义为:一个国家(地区)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使该国(地 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u1。很显然,波特所给的竞争力定义更多地是从外部环境考虑某一特定产业竞 争力的源泉。国际竞争力评价权威机构WEF(世界经济论坛)和IMD(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认为: 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的企业和企业家设计、生产、销售产品和劳务的能力,其产品或劳务的价格和质量比竞 争对手具有更大的市场吸引力,是企业家在适应、协调和驾驭外部环境的过程中成功地从事经营活动的能 力。与波特定义竞争力的切人点不同,WEF和IMD是从企业自身来理解竞争力的。综合波特和WEF、IMD 对竞争力的理解,我们认为可以这样来理解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所谓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文化产品的生 产经营者在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创造的商业环境下,掌控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品和服务,在文化市场上 体现出来的比竞争对手更大的市场吸引力。基于上述概念,我们可将文化产业竞争力概括为现实竞争力和 潜在竞争力两个方面,前者反映当前(也就是静止状态下)文化产业表现出来的经营效率和占据市场的能 力,后者反映文化产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
(一)比较对象的确定
目前研究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文献在选择比较对象时,都是将省和城市同时引入口】。由于在经济总量和 结构、区位、资源等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差异,不同级别行政区的文化产业竞争力通常并不具备可比性,因此 上述比较引申出来的结论很可能会产生误导作用。为此,本文将比较对象仅限于主要城市。兼顾可比性和 数据的可获得性,将比较对象确定为如下9个城市:深圳、上海、北京、天津、广州、苏州、厦门、武汉、长沙。

(二)确定指标体系的原则
确定统一的指标体系是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而指标的选择将决定整个 评价的效果。借鉴现有的研究,我们在设计评价指标将遵循以下几个原则b叫】: 1.代表性原则。这要求评价指标体系是在对文化产业的产业内涵、总体结构和影响要素的分析与认识 的基础上,结合可得数据,用比较全面、立体、有代表性、蕴涵明确信息的指标体系,来反映文化产业竞争力 的各个领域和侧面,从而建立文化产业竞争力全方位的信息平台。

万   方数据

54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7年

2.简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要删繁就简,尽量使计算、评价方法简便易行,即评价指标体系不能设计 得太繁琐,能基本保证评价结果和客观性、全面性即可,不应列入一些对评价结果影响甚微的指标。 3.通用可比性原则。通用可比性指的是设计的指标在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经济主体间可以相互比较。 为了使指标在不同城市之间具有可比性,我们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中除了引用一些必要的体现规模效应的总 量指标外,更多考虑的是强度指标,从而使不同城市的规模优势对评价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降到最小,使人 口规模不同和总量规模也不同的地区可以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

(三)指标系统
根据上述原则,结合2005年上述城市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指标,我们建立了由3个模块、12个竞争面、 14个竞争力评价点共同组成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具体见表1)。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衡量文化产业竞争 实力时,仅覆盖了文化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教育、文化体育娱乐)。之所以没有将文 化产品制造业也纳入进来,除了数据不容易获得因素外,还因为本文所选择的比较对象主要是国内文化产 业比较发达的城市。这些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基本上都已经进入向技术成熟推进时期的创新阶段,依靠 “代工”起步和成长的文化制造业的重要性日益下降,文化服务业才是它们竞争的焦点领域所在。
表1 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 市场份额

文化产业的经济地位 竞争实力 文化产业发展深度
文化产业增长能力 政府扶持能力

文化服务业增加值 人均文化服务业增加值 文化服务业经济贡献
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四)评价方法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模型 评价文化产业竞争力。该方 法的基本思路是用少数几个 潜在指标(因子)的线性组合 来表示实际存在的多个指标, 从而达到降维和对原始变量 进行分析的目的。同其它方 法相比,其优点主要体现在: 第一,生成的公共因子能够反 映原始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

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文化服务业增长率
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占GDP比重

潜在需求能力

消费便利性 居民的文化消费力 产业融合可能性
消费惯性推动

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密度 城市居民人均纯收入 文化制造业总产值 人均文化服务消费 对外贸易依存度
人均GDP

潜在供给能力

经济环境的外向化程度 相关产业发展能力 技术支撑能力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与地区GDP的比值

信息损失量小;第二,这些因子之间互不相关,能有效避免指标间的信息重叠;第三,各综合因子的权重是根 据综合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来确定,方差越大的变量越重要,省去主观因素对权重的干扰,减少了随意性,加 大客观合理性;第四,因子变量的数量远少于原始指标的数量,能够减少计算工作量,提高分析工作的效 率‘副。

四、竞争力比较结果
(一)分析步骤
应用因子分析法评价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步骤如下:将原始数据标准化,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采用 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R),并计算出相关矩阵R的特征值与方 差贡献率①;对因子载荷阵实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使因子载荷矩阵中的系数向0和1分化,从而使因子变 量更具可解释性;计算各因子得分并排序,并以各因子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出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前面 的分析步骤系利用SPSSl3.0统计分析软件完成。

(二)评价结果
为节省篇幅,这里略去中间计算结果,仅汇报最终的排名(见表2)。

①结果显示,本文选取的三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达到85.849%,能够对大多数的数据做比较充分的说明,足以客观地描
述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万   方数据

第12期
表2 竞争实力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厦门 长沙 苏州 天津 武汉
2.2678 0.5592 一O.0428 —1.35 —0.5717 —0.0946 O.0285 一O.580r7 —0.2157

顾乃华,夏杰长:我国主要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2005年国内部分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对比
排名
l 2 4 9 7 5 3 8 6

55

需求潜力
O.1762 1.2124 0.9798 1.5112 —0.4837 —0.5532 —0.9834 —0.8294 —1.0298

排名


供给潜力
0.1263 0.3758 —0.8404 0.2738 1.1669 —1.4281 1.5672 一O.1552 —1.0863

排名
5 3 7 4 2 9 l 6 8

综合得分
1.1657 0.8289 0.4078 O.0756 —0.3504 —0.3852 一O.5007 —0.6326 —0.656

排名
l 2 3


2 3 1 5 6 8 7 9

5 6 7 8 9

从表中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广州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位列前三名,这主要得益于这些城市文化产 业竞争实力强,而这又与这些城市的政府起步早、力度大的政策扶持密不可分。北京市委和市政府早在 1996年召开的“首都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就明确提出,要“重新认识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迅速壮大北京 的文化产业,为首都的文化建设与发展奠定经济基础”。同年12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北京文 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再次明确“要充分利用北京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大力发展北京文化产业,使其 成为北京的支柱产业之一,使北京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2006年,北京又颁布了《北京市促进文 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出台了若干具体的保障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上海在1993年就提出:像 广播电视这类大众传媒,“既是喉舌,又是产业”,要重视文化的产业属性,把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统一起来。在制定“九五”和“十五”规划时,上海都把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了建 立支柱型文化产业、活跃多层次文化市场,加快与国际文化市场接轨的发展战略和具体措施。广州自1990 年代中期以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建设大规划时期,市政府制定了《广州文化发展战略纲要》、《广州建设 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发展总体规划》等一系列法规和文件,对活跃文化市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另外,=l匕京、上海、广州这三个城市均是高校集中地,发达的教育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深圳作为新兴的工业化城市,其文化资源尤其是历史文化资源、教育资源、文艺资源远不及其他城市深 厚,这必然会削弱深圳文化产业的竞争实力。事实上,深圳该指标在9个城市中排在末位。深圳文化产业的 综合竞争力之所以能领先厦门、长沙、武汉、苏州、天津,主要是因为其在文化产业的需求潜力方面拥有非常 强大的竞争优势。2005年,深圳需求潜力得分为1.5112,在9个城市中排在第一位。深圳文化产业潜力大, 首先得益于深圳文化产业分布的高度集中。文化产业分布相对集中,将大大降低消费者的搜寻成本,提高 他们购买的积极性。深圳文化产品制造业发达、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水平高,是另外两个造成其文化产业需 求潜力领先的重要因素。2005年,深圳城市居民人均纯收入21494元,在9个城市中居于首位;文化制造业 总产值为201亿元,仅落后于上海。在产业不断融合背景下,发达的文化产品制造业会产生对生产性文化服 务的需求;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水平高,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后,自然会转向更高层次的文化消费。 厦门、长沙、天津、武汉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相对北京、上海等城市显得滞后,其主要原因存在相似之 处:(1)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文化产业相对于辖区其他产业而言,无论是总量还是比重 都相对较低,抑制了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2)受当地居民消费能力的限制,本地文化消费市场规模和 潜力均相对较小;(3)文化产品制造业不够发达,妨碍了文化服务业同文化产品制造业的融合成长。苏州文 化产业的竞争实力和供给潜力排名均相当靠前,但需求潜力弱严重影响了综合竞争力的名次。 从各城市文化产业供给潜力指标的排名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苏州、厦门、上海、深圳 分别位列该指标的前四名,而这四个城市在文化产业竞争实力和需求潜力方面的排名差别甚大。这表明, 影响文化产业供给潜力的因素迥然有别于竞争实力和需求潜力的影响因素。现代文化产业的一个鲜明的 特点,就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能够打破传统文化产 业固有的产业边界,而且能够使文化产业生产、消费在一定程度上突破空间的约束,广泛嫁接外地生产资 源,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群体。同时,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还能带动传统文化产业更新换代,日益 向技术密集、知识密集方向发展,不断形成文化产业的新兴领域。苏州、厦门、上海、深圳均在高新技术产业

万   方数据

56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7在

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积累起雄厚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

五、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要点——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
分析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措施,离不开特定的理论模型的支持。在产业竞争力的诸多基础理论模型 中,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又称菱形模型)堪称最具说服力的理论模型。波特是从产业层面研究竞争力的 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他把产业定义为生产直接相互竞争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集合,并将产业竞争力置于企业、 产业和国家这三个主体的互动过程中进行分析,从而为分析产业竞争力提供了一个全面、正确的分析框架。 波特认为,产业的竞争力是国家(地区)竞争优势的核心基础,而产业竞争力形成的关键在于能否使主导产 业具有优势,分析国家(地区)的竞争力问题应从产业人手,考察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政治等环境如何影 响各个产业的竞争力。由于世界各国都在通过强大的产业竞争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推销其文化价值观和文 化产品,同时我国在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时也明确承诺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开放进度表,在这种复 杂的全球市场格局中讨论我国如何提升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将更具现实意义。 “钻石模型”最基本的内涵是,一国特定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取决于四个基本因素:一是生产要素,包括 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波特特别强调的是“要素创造”,而不是一般的要素 禀赋;--是需求条件,包括市场需求的量和质(需求结构、消费者的行为特点等);三是相关与辅助产业的状 况;四是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对手。此外,政府和机遇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在钻石体系中,每个点以 及体系本身都是影响企业和产业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各点的作用要看其他点的表现,任何一点 出问题,都会限制整个产业进步与升级的潜力。此外,每个点也会自我强化,构筑成一个体系。波特不仅给 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准确的定义,还提出了产业竞争力四阶段学说,即产业竞争力的成长阶段大致分为四个 依次递进的阶段: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属于产 业竞争力的上升时期,后一个阶段属于衰落时期。 波特的“钻石模型”为我们分析文化产业竞争力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启迪。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第一,为促进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必须“多管齐下、齐头并进”,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适宜的外部环境,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大有作为的空间,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处在转型发展期的中国来说更 是如此,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事实为该论点提供了确凿的论据。综观全球文化产业 发展的成功案例也可以看出,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确实有很大的施展空间,例如曾是制造业大国的 英国,在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后,大量制造业向外转移,为了调整产业结构并获取更高附加值,英国在 1997年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随后英国还设立创意产业局,负责相关扶持政策和产业规划的制定。 短短数年时间,创意产业局就在英国培育了12万家创意企业,每年产值高达600至700亿英镑,创意产业相 关从业人员,竞占全英国就业人口的一半。类似成功典范,也出现在韩国。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以及结 合英国、韩国以及我国发达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可以看出,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制 定科学、合理和适时的文化产业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和规范文化市场,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必要的支撑 模块,便于文化企业抓住发展机遇和克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具体而言,就是要针对“钻石模型”包含 的决定竞争力的模块,施加相应的政策,使这些模块能够协调地产生效力。 决定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首要模块是文化企业战略系统和文化需求状况系统。文化企业战略系统包括 了文化企业的经营战略、治理结构、营销方式和竞争状况等。文化企业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具体提供 者,因此,一个地区文化企业的竞争力状况将直接影响着该地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状况。从国际文化产业 成功的经验来看,文化企业的民间化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其关键所在。政府一般不直接介 入文化企业的市场运作,它对文化产业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宏观调控和经济支持,依靠税率差别对不同 文化企业进行调节,对文化企业进行监督管理等。 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需求状况系统反映的是公众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需求,是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 原动力。有效需求能够不断刺激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进而促进文化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在 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需求又包括了国内需求和国际需求两个层次的需求状况。由于文化产业是通过 创造供给来培育和创造消费需求的。也就是说,在文化产品未被生产出来之前,市场对此的需求是难以判

万   方数据

第12期

顾乃华,夏杰长:我国主要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57

断的,投资文化产品是要承担市场高风险的。因此,政府应该尽力通过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整顿和规范文 化市场秩序等途径,协助企业去建立有利于刺激文化消费的市场环境。 影响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其他模块还包括生产要素系统、相关辅助产业系统。建立和完善这两个模块, 根据国外的成功经验以及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政府应该:首先,增强所辖区域内外的连接性和开放 性,从而能够集中各种人群的文化需求,刺激文化市场的迅速扩大,赋予各类文化资源以更强的互补性,提 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其次,培育文化组织和机构,增强文化活动的分工协作,形成对周边地区的强大辐射 力,通过形成与国际文化市场接轨的投资和退出机制、中介服务机制、信托责任机制等,以吸引大量灵活高 效的创业投资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同时,要坚决而稳妥地推进体制改革,打破不适应文化生产力的行政区 域分割,促进文化资源的自由流动,通过完善信息通讯网络和技术创新平台,为文化产业提供技术支撑系统。 第二,应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选择匹配的驱动方式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经济起飞前期阶段 发展文化产业,主要是依靠要素驱动,也就是依托相对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产业。在 进入起飞时期,发展文化产业主要依靠投资驱动,即通过承接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文化产品制造产业,推进 文化产业的发展。当进入向技术成熟推进时期的创新阶段,技术密集的高附加价值的文化产业逐步上升到 主要地位,如软件、影视、动漫等高水平的文化服务业。到了大众高额消费时期的财富驱动阶段,能保持一 定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主要是娱乐、奢侈文化品制造等,而其他大部分文化产业开始失去竞争优势。此时,文 化企业应注重保持地位而不是进一步增强竞争力,政府也应该有意识地出台相应政策保护辖区内的文化企 业。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正处于依靠投资驱动促进文化产业的阶段,少部分城市已经进入或者正欲进入向 技术成熟推进时期的创新阶段。为了顺利接驳这两个阶段,政府所要做的工作除了前面所说的建立和完善 文化产业发展必需的生产要素系统、相关辅助产业系统外,还应该做好相关的制度建设和搭建相应的公共 平台。主要包括:应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机制,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各种限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特 别是要努力培育和吸引大批的文化创意精英“Creative Class”;要营造包容多元文化、社会秩序良好而宽松和 谐的城市环境。另外,政府应遵循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客观属性要求,围绕配套产业的发展,坚持规划导向, 做到规划先行。根据国内外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应包括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和 空间布局规划,三者要相互衔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要充分注重时间与空间的有机结合,从具体产 业到业态的布局,从规模到数量,均要在规划中予以明确,并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 第三,发展文化产业应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主动、科学地选择主导产业,不要违背自身条件 的客观制约,盲目地贪大求全。波特认为,由于各国(地区)资源禀赋不同,比较优势不同,选择具有竞争优 势的产业也会不同。事实上,在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上,任何国家特别是一个城市不可能在所有的文化产业 领域拥有竞争优势。只要在一些关键的文化产业领域占有竞争优势,该地区整个文化产业和经济的竞争地 位就会提高。因此,意欲发展文化产业的地区必须首先结合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主导文化产业。 第四,要促使文化产业链协调发展,逐步实现文化产业集群化成长。文化产业从诞生之初就具备了明 显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在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知识积累性和学习创新性领域所具备的独特特征异常明 显,从而在世界各国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好莱坞、迪斯尼等产业集群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1。产业集群之所 以对于文化产业发展非常重要,原因主要有二:首先文化产业集群中会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 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其次,产业集群具备着天然的横向扩张和纵向扩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因此,文化产 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将伴随着文化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不断扩张的产业规模又反过来促进产业集群的 发展和壮大,从而对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花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结构和战略重点[J].北京大学学报,z005(2):9—16. [2]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中译本)[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5—6. [3]赵彦云,余毅,马文涛.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4):72—82. [4]向宝云,卢衍鹏.四川省文化竞争力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12—120. [5]徐萍.陕西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3):77—80. [6]康小明,向勇.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北京大学学报,2005(2):17—21.

(下转第§8页)

万   方数据

68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7年

三、结语
在中国旅游业强劲发展的宏观环境下,浙江旅行社行业既迎来了大好发展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旅行社行业地位渐趋弱化的形势下,如何探寻旅行社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巩固旅行社业的“龙头”地 位,成为业内人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浙江旅行社行业发展新动向的分析,浙江旅行社行业须走实施经营创 新、注重品牌建设、调整分工体系、采用现代营销手段的整合发展道路,再创行业明日辉煌。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旅游局.浙江省旅行社业务年检情况通报[R].杭州:2001—2006. [2]邓德智.对浙江省旅行社人力资源流动性的分析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22. [3]郭鲁芳.旅行社经营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58—62. [4]牛林豪.浅析我国旅行社建立品牌的误区[J].开封大学学报,2002,16(2):41. [5]郭防.我国旅行社行业现状及发展体系探讨[J].经济视点,2006(12):39—41. [6]红文比.中国旅行社业的发展趋势与应对措施[J].改革探索,2003(3):25—27.

R姻earch

on

Zhejiang Travel Agency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Measures

GUO Lu—fang,ZHANG Su

(Tour/sin and City Management&hool,Zhejiang Gongshang Um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Abstract:Entering the 21st the historical
century

with



highly integrated world economy and building




socialist well—off and harmonious society in

process,Zhejiang travel agency industry has come into

new

period of development,and the economy of

Zhejiang and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travel agency industry

will bdllg about newly hish

demands.This paper completely analyzes
agency

the new environment of

Zhejiang travel agency industry,then gives 80me suggestions about Zhejiang travel challenges,Zhejiang travel agency industry should analyze the
well,then
new

industry.Therefore,to seize opportunities

and meet
very

environment

comprehensively and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s

ensuie the industry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dopment.

Key words:Zhejiang;travel agency industry:new situation;new suggestions

(责任编辑傅凌燕)
-+——■-—■---.——■—+———-●_—+——f—_.——■——+——+——+—-+——+——+——+——+——+——+——+叫—卜__.——+——+——+——卜—_.—-_.——■—-一.——+—-+——+——+——+——卜—+—_+——+——卜★_.——■——■—?■。—叫——’.一

(上接第57页)
A Comparison of Cultural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among Some Important Cities in Cllina
GU Nai—hua;,XIA Jie—changz

(J.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Jinan University,Guangztwu 510632,China;
2.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Trade Economics,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ring 100836,China)
concept

Abstract:This

paper defines the

of cultural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firstly.Then,we construct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cultural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We compare the cultural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of Beijing,Guangzhou,Shenzhen,Xiamen,
on

Changsha,Wuhan,Suzhou and Tianjin based
provides the policy measures for Key

factor analysi8 method.In the end,according

to

Porter’s Diamond Model,this paper


enhancing cultural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words:cultural industry:competitiveness;factor analysis method;Diamond Model

(责任编辑毕开凤)

万   方数据

我国主要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顾乃华, 夏杰长, GU Nai-hun, XIA Jie-chang 顾乃华,GU Nai-hun(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32), 夏杰长,XIA Jiechang(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 商业经济与管理 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 2007,194(12) 3次

参考文献(7条) 1.结果显示,本文选取的三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达到85.849%,能够对大多数的数据做比较充分的说明,足以客观地描 述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2.康小明;向勇 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期刊论文]-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3.徐萍 陕西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期刊论文]-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6(03) 4.向宝云;卢衍鹏 四川省文化竞争力研究 2006 5.赵彦云;余毅;马文涛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期刊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04) 6.迈克尔·波特 竞争战略 1997 7.花建 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结构和战略重点[期刊论文]-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引证文献(3条) 1.傅利平.宋俊生.邓晶.何兰萍 近年来文化产业竞争力及其评价研究综述[期刊论文]-学术论坛 2010(6) 2.李雪茹 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基于VRIO模型的修正[期刊论文]-人文地理 2009(5) 3.曾咏梅.袁媛 湖南四大核心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期刊论文]-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3)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词:我国主要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45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1645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1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