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本文选题:文化产业 切入点:影响因素 出处:《图书情报工作》2014年10期
【摘要】:基于钻石模型,构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要素、市场及政府和广电三大因子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分类分析,提出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重在吸收、转化和创新;技术应用和人才培养双轮驱动文化产业发展;放宽准入门槛,促进资本和产业深度融合;做好政府角色定位,营造公平竞争的业态环境等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diamond model,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China,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d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market, government and radio and television a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China. The paper further analyzes 31 provinces, c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by cluster analysi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ultural resources should be absorbe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transforming and innovating; applying technolog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to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relaxing the entry threshold to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capital and industry; doing a good job of government role orientation and creating a fair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etc.
【作者单位】: 深圳市委党校图书馆;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0zd&021)子课题“文化与科技融合战略: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阶段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江;高莉莉;;我国省际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与提升——基于31省市数据的实证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8期
2 万丽娟;张变玲;;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3 罗能生;张希;肖丽丽;;中国文化软实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07期
4 陈美华;陈东有;;英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5 袁海;吴振荣;;中国省域文化产业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软科学;2012年03期
6 王家庭;;区域文化产业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1期
7 顾国达;张正荣;;服务经济与国家竞争优势——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肖博华;李忠斌;;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集聚度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S1期
9 刘涛;;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3年02期
10 傅利平;王明海;;文化产业竞争力及其评价[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慧娟;美国文化产业政策及其对中国文化建设的启示[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显兰;;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的风险及防范[J];北方经济;2012年04期
2 王婷;;西方马克思主义技术理性批判理论探析[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3 赵志浩;;网络文化对人们生活影响的哲学思考[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罗松涛;;《论历史概念》:历史的辩证意象——兼论本雅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黄学胜;;主体性哲学的困境与出路[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1期
6 王学博;;小说《香水》对启蒙理性的反思[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7 糜海波;;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三个前提[J];长白学刊;2009年05期
8 李智慧;;“贫穷色情”下的文化霸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10期
9 王利涛;;启蒙与神话的纠缠——论哈贝马斯对《启蒙辩证法》的批判[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10 张波;;技术语境下的艺术[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乔国强;;用异端向正统挑战的阿多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2 李三达;;走向解放的“老农”——论后现代艺术的观众[A];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新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虚无主义的超越[D];吉林大学;2011年
5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学胜;青年马克思对启蒙的扬弃[D];复旦大学;2010年
8 姜海波;论马克思对施蒂纳历史观的批判[D];复旦大学;2011年
9 杜开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荣清;批判与建构: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陈庆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谷立平;论互联网“人肉搜索”的社会责任缺失[D];湘潭大学;2010年
4 万维玮;大众文化视野中的新革命历史小说[D];南昌大学;2010年
5 邹玉兰;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王安顺;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0年
7 陈伟雄;技术进步视阈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月华;天津文化产业中的相声演出市场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9 刘贺;马克思与生态学思想的关系及其实践意蕴[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周党;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及策略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花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结构和战略重点[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孙景民;;从经济的视角审视文化——论美国文化产业理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冯东;;合同法散论[J];晟典律师评论;2004年00期
4 张卫国;柴瑜;曹万立;;公益类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王洁;;我国创意产业空间分布的现状研究[J];财贸研究;2007年03期
6 雍奎;;论美国宪政制度发展过程中的大智慧[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李淑芳;;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及启示[J];当代传播;2010年06期
8 方宝璋;;略论中国文化产业的内涵与分类[J];当代财经;2006年07期
9 陈建军;葛宝琴;;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09期
10 郭建磊;;对美国文化产业的反观与思考[J];东岳论丛;2006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崔成泉 高艳鸽;[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 刘悦笛;[N];消费日报;2011年
3 陈秋福;[N];学习时报;2012年
4 山东省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 陈金秀 吴继兰;[N];中国信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斌;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邓显超;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杨吉华;文化产业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4 郭永航;政府治理创新视域下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国辉;近十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李力洋;试论西方文化渗透及应对策略[D];吉林大学;2004年
3 李微;中美文化产业比较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4 况莹;论美国文化产业的全球霸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5 邓晓伟;论二战后美国的对外文化扩张[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亚娟;冷战后美国文化霸权战略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成波;中美文化产业政策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侯艳红;文化产业投入绩效评价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8年
9 彭红英;中美创意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丹;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芸涵;;异质文化产品跨文化传播的冲突与发展[J];新闻传播;2009年09期
2 茹慧;曹兴兴;;城市与小城镇居民家庭文化消费差异及其影响——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1期
3 宋建伟;;影响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规模的因素研究[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4 吕强;;南疆首届杏子文化节调查研究[J];魅力中国;2010年03期
5 关玉军;周辉;杨中华;李天明;;浅谈全球化时代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安全的因素[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6 王丽娟;;跨文化适应研究现状综述[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7 滕贺圆;王枫;;动漫产业中创意商业化的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时代;2008年04期
8 刘丽华;何军;;国内民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度实证研究——以沈阳市民的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为例[J];旅游论坛;2009年04期
9 叶永成;;略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文化转型的影响因素[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8期
10 张永贞;张开城;;关于海洋文化生态的几个问题[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伟然;;山东省农村文化状况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2 刘杨;方晓义;;文化适应的标准、过程及影响因素[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陆军;;美国文化中的面子问题及其维护方略[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本报记者 邵岭;大众文化 成影响青少年主流[N];文汇报;2006年
2 俞敏;由《白鳍豚》想开去[N];中国商报;2006年
3 如意;金银币新品种缘何走势弱[N];中国商报;2007年
4 ;关注阿巴两国的当代文化有助于促进地区和平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宋晓亮;文化博弈视角下的三方选择[N];学习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姜鸾;文化产业类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动态优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年
2 刘晓彬;中国工业化中后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任涛;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模式和政府支持策略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4 乐祥海;我国文化产业投资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华强;北京文化产业及文化贸易发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2 滕贺圆;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叶丽君;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地区差异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李婷;中国创意产业六大核心子行业集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5 王星;文化维度框架下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其门槛效应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6 姜雅瑞;我国文化贸易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7 黄文虎;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与结果变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彩云;辽宁省动漫产业链模式的构建[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兵;大理白族三月街变迁的影响因素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2年
10 潘龙梅;中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82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1682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