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园区间协同创新的机理及能力评价
本文选题:文化产业园区 切入点:协同创新能力 出处:《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13期
【摘要】:从多集群协同的视角出发阐述文化产业园区间协同创新的机理,分析文化产业园区协同创新能力的内涵,并据此设计出包括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文化产业园区协同创新能力的DHNN评价模型,阐述该评价模型的具体应用步骤。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 multi cluster innovation mechanism of Collaborative Culture Industrial Park,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Park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he design includes 4 first grade indexes, 12 level two indexes and 33 level three indexes, DHNN evalua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Park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bility the model,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steps of the evaluation model.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东南大学集团经济与产业组织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数字内容产业链网状化下的集群群际协同创新网络研究:动态演化与运作机制”(71403133)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产业集群群际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与演化:以长三角集聚经济圈为例”(2013SJB6300073) 南京邮电大学引进人才项目“数字内容产业集群间创新网络的形成与演化研究:机理与路径”(NYS212012)
【分类号】:G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吕志元;;基于学习型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与系统构建[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2 范纯增;姜虹;;产业集群间互动发展的动力机制、合争强度与效应——以长三角医药产业集群为例[J];经济地理;2011年08期
3 喻登科;涂国平;陈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路径与模式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年04期
4 欧光军;刘思云;蒋环云;成厚进;;产业集群视角下高新区协同创新能力评价与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07期
5 解学芳;;文化科技产业园区企业集群生态化与绩效评估体系构建[J];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01期
6 张彦军;刘利永;沈晓平;;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年S2期
7 宿慧爽;兰衍霏;衣兰文;;企业研发合作伙伴选择研究综述:基于影响因素的视角[J];现代管理科学;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珂慧;姜劲松;甄峰;;基于“创新圈层网络”的产业布局规划——以苏州太湖科技产业园为例[J];规划师;2012年09期
2 冯德连;;皖江城市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叶林;赵旭铎;;科技创新中的政府与市场:来自英国牛津郡的经验[J];公共行政评论;2013年05期
4 赵红凌;揭聪;;广东学科集群与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研究[J];高教探索;2013年06期
5 蔡坚;杜兰英;;协同创新网络嵌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机制与路径研究——基于知识协同的中介效应[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11期
6 毛才盛;;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法的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实证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4年01期
7 孙智慧;孙静;王伟;;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绩效提升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8 王毅;徐晗;王萍萍;董宇星;;我国创新管理研究前沿[J];创新与创业管理;2013年00期
9 万幼清;张妮;;我国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综述[J];当代经济管理;2014年08期
10 王雪瑞;;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研究[J];管理学报;201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乃定;李慧;;基于共生理论的陕西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模式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温小霓;杨蓬勃;李雯;方蕊;刘鹏;李庆继;武小娟;;科技发展与保险业创新研究[A];陕西省保险学术优秀论文集(2013-2014)[C];2014年
3 赵立雨;任静;贺红;唐一方;;社会网络视角下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创新网络构建研究[A];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昕;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曹群;基于产业链整合的产业集群创新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蔡宇飞;基于开发区生命周期理论的国家级经开区与高新区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兰宏;全球价值链下的学习障碍和低端锁定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郝俊卿;关中城市群产业集聚特征、机理及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6 张云伟;跨界产业集群之间合作网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罗立国;高校专利知识流动能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孙建超;基于网络视角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9 Muhammad Mudassar;巴基斯坦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10 项杨雪;基于知识三角的高校协同创新过程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磊;山东大企业集群技术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9年
2 余雯婷;区域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3 刘丹;信息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4 张然;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5 田庆爱;重庆市医药产业集群式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6 熊广;茂森汽车零配件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7 吴进;基于文本分析的我国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政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段浩楠;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哈尔滨市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仿真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9 夏天;外部联系对轮轴式产业集群影响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汪智;基于产业集聚的合肥都市圈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兵,冉启秀;产业集群形成的理论溯源[J];商业研究;2004年14期
2 范玉刚;;对文化产业园发展的战略思考[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6期
3 陈泉;臧新;;集聚经济对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分布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江苏主要城市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9期
4 杨舒杰;李凯;;中国医药企业市场行为研究[J];世界临床药物;2009年01期
5 陈少峰;;陈少峰:创意产业集聚园的十大误区[J];中国高新区;2008年03期
6 林兰;叶森;曾刚;;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0年01期
7 朱美光;韩伯棠;;基于空间知识溢出的中国区域经济协作发展研究框架[J];经济经纬;2006年02期
8 李扬;沈志渔;;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规律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10期
9 解学梅,隋映辉;科技产业集群:价值链及其实现途径[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9期
10 彭展声;;合作研发伙伴选择的模糊多属性决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秦琴;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孟繁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评价与定位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许京婕;;漳州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与分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2 ;[J];;年期
,本文编号:1700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1700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