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业态”下中国电影产业文化滑坡的反思
本文选题:“互联网+电影” 切入点:“泛娱乐化” 出处:《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摘要】:近三五年来,中国电影产业持续以30%左右的年度平均增长率领跑全球市场,其票房连连井喷,呈现出一派市场繁荣的景象。但是,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高速成长,人们对物质财富无节制的追逐和对"泛娱乐化"的盲目放纵,促使一种纯粹物质主义的感官享乐被这个市场所鼓动,并成为新的时尚。以BAT网络资本寡头所统领的互联网企业,乃借势而兴,竟逐步开启了对电影产业的侵袭和颠覆。他们借助"互联网+电影"这一新兴的电商营销模式而推出了一种"新业态",一则促成了电影票房的节节飙升(但仅限于国门之内),与此同时,更导致时代的主流价值观渐渐淡出银幕。东方电影美学的经典性及其主体精神,一点点遭到蚕食并被推到无可遏止地向下滑坡的困局。当务之急,我们需要清醒地应对好莱坞霸权的挑战,冲破"互联网+电影"这一电商营销业态的自我封闭与妄自尊大,在现代文明的意义上来推进中国电影全产业链的建构,迎接21世纪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
[Abstract]:Over the past three to five years, China's film industry has continued to lead the global market with an annual average growth rate of about 30 percent, with booms at the box office booming.However,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people's pursuit of material wealth and blind indulgence of "pan-entertainment" urge a purely materialistic sensual pleasure to be inspired by this market and become a new fashion.Internet enterprises dominated by BAT network capital oligopoly seize the opportunity and gradually open the invasion and subversion of the film industry.With the help of the new e-commerce marketing model of "Internet Film", they have launched a "new format", which has contributed to a surge in box office sales (but only within countries, at the same time).The mainstream values of the times gradually fade out of the screen.The classical nature and the main spirit of Oriental Film Aesthetics are a little bit nibbled and pushed down unstoppably.As a matter of urgency, we need to soberly deal with the challenge of Hollywood hegemony, break through the self-closure and arrogance of the "Internet film" e-commerce marketing format, and push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ntire industrial chain of Chinese films in the sense of modern civilization.Welcom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in the 21 st century.
【作者单位】: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
【分类号】:J9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尹鸿;梁君健;;“网生代元年”的多元电影文化——2014年中国电影创作备忘[J];当代电影;2015年03期
2 王一川;;当代社会的新审美构型——2014年度中国电影的文化景观[J];当代电影;2015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杜思梦 林琳;[N];中国电影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郑坤峰;[N];中国电影报;201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吕萌;论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徐福来;;伦理人生的义理与实践——梁漱溟在现代新儒家阵营中的特色与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胡功胜;;图像霸权时代的小说叙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裴德海;;中国文学悲剧意识的流变与依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李明毫;;“情感真人秀”类型电视栏目的兴起及发展进路[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洪永稳;;美学教学的难点与解决方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蒋乃玢;;视觉文化语境下的媒介转换与融合——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刘怀光;韦应举;;回眸:流行文化合法化30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10 苏文婷;;从现代——后现代主义看美术发展的线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蓓蓓;;结构与圈层:媒介文化视域中流动的“话语空间”——从“黄山门”事件进展引发的思考[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林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与影视传播研究——以贵州影视作品为例[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吕佳;;大众文化语境下精英文化遭际的文化意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曹国新;;旅游软实力:旅游业本土意识与国际营销的理论基础[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6 秦国柱;罗勇;;特区大学能否“杀出一条血路”——知识分子与大学的现代性悖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7 肖竞;曹珂;;城市工业遗产资源潜力与更新途径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10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4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7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10 侯东阳;中国舆情调控机制的渐进与优化[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思童;从受众探析中国纪录片发展范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欣跃;新时代的电视媒体影响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方敏;“功夫王”赛事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李惠;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李静;提高电视节目文化品位的思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郭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柏春;试析后现代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分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迪;试论当代中国信仰问题及危机的消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刁亦男;尹鸿;;风格即是救赎的手段——对话刁亦男[J];电影艺术;2014年03期
2 安晓芬;赵海城;尹鸿;丁涵;陈晨;;互联网时代的电影生产与传播[J];当代电影;2014年05期
3 尹鸿;朱辉龙;王旭东;朱晓敏;;“网生代”电影与互联网[J];当代电影;2014年11期
4 王一川;;中国电影美学新样态及其挑战[J];当代电影;2014年12期
5 任媛媛;王长潇;;移动网络视频传播的功能补偿与时空重塑[J];现代视听;2014年06期
6 毛力群;;微信与微语言生活[J];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12期
7 王少磊;;新闻客户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体融合探索[J];视听界;201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青;;中国电影产业的“三次售卖”盈利模式[J];新闻世界;2010年01期
2 吴静;;中国电影产业投资现状分析[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6期
3 贾慧敏;;中国电影产业品牌构建初探——基于传统文化的开发与创新[J];齐鲁艺苑;2011年02期
4 李平凡;彭楷涵;;3D时代:中国电影产业如何迎接新挑战[J];电影评介;2011年22期
5 王晓文;;挑战与机遇:当代中国电影产业的改革与发展[J];理论学习;2012年02期
6 杭东;;中国电影产业盈利模式的思考[J];中国电影市场;2014年05期
7 高桥;;《2011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在京发布[J];大众电影;2011年12期
8 王晓文;;面向自我与突破升级:浅议中国电影产业的当前现状及未来走向[J];艺术学界;2012年01期
9 高桥;;“2013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艺术报告”发布[J];大众电影;2013年10期
10 任仲伦;;加入WTO后上海电影业发展的对策[J];电影新作;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军;;数字电影:中国电影产业在数媒经济时代的机会[A];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2年
2 陆绍阳;;中国电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方法[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黄升民;赵子忠;;2002:透视中国电影产业投资[A];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2年
4 骆思典;;全球化背景中的中国电影产业:以美国市场为例透视中国电影的海外市场前景(英文)[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孟建;;论民营电影在中国电影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保利华亿公司”八年民营之路的崛起为例[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尹鸿;王晓丰;;中国电影产业年度备忘[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黄琳;;论文化与经济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电影产业、电影文化的发展战略与策略[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藩;中国电影产业: 曙光在前 期待崛起[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赵卫防;中国电影产业研究的新拓展[N];文艺报;2008年
3 赵军;做大规模的中国电影产业充满希望[N];中国电影报;2009年
4 王鹏;对2009年中国电影产业的反思[N];吉林日报;2010年
5 黄式宪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李欣 采访 整理;电影人要用心灵接触时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赵军;2011年中国电影产业继续高速发展[N];中国电影报;2011年
7 宋维才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改革潮中的中国电影产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杜思梦;《2011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发布[N];中国电影报;2011年
9 袁莉莉;中国电影产业的融资问题[N];中国电影报;2011年
10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唯;中国电影产业世界角色之变[N];北京商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盛薇;中国电影产业结构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李睿杰;中国电影产业展模式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李波;中国电影产业资本运营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4 石磊;中国电影产业的法律规制及其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李忠;中国电影产业投融资机制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6 袁红松;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电影产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孟峗彦;论中国电影产业的文化环境与运行模式[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陆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产业的投资[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9 陈盛璋;中国电影产业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凌非;中国电影产业风险投资机制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23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1723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