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达斯的整合营销_《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微电影的整合营销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15年
微电影的整合营销策略研究
尹文鑫
【摘要】:整合营销作为一种系统性观念,与传统的营销理念一脉相承,是以往营销理念的演变和深化。整合营销理论是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基础上发展开来的,它在系统性思维的基础上继承并改进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整合营销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产生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整合营销的重要意义并试图研究运用整合营销的战略思想来指导营销活动以期赢得良好的营销效果。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整合营销做出了自己的看法,对整合营销的理论发展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就目前来看,对整合营销的研究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关于整合营销的众多方面,还需要各界的进一步研究,,更好地为实践提供正确的战略指导。 与此同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众的日常生活。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技术上的进步与发展为微电影提供了便捷的传播平台,影视技术的更新和普及带来的影视制作成本的下降和门槛的降低为微电影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同时“碎片化”时代下人们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及及时消费需求为微电影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整合营销作为一种战略方法,在营销过程中强调以关系为先,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对内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最佳利用,从而完成品牌资产的构建。微电影的内容特点、创作特点和传播特点都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在其传播过程中与消费者有高度互动性,有利于建立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在整合营销中体现了其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微电影作为整合营销的渠道所体现出的商业价值。但是尽管如此,微电影在被运用到整合营销中时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在与消费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上,目标受众的不确定,对用户心理需求的把握不到位以及微电影与品牌核心价值的融合度不理想等都是重要问题,另外传播渠道相对单一,缺乏与其它营销形式的资源整合等都严重影响了微电影的继续发展。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试图针对这些问题找到微电影在整合营销中的应对策略,本研究认为,要利用关系营销建立起消费者的忠诚度,整合微电影的营销手段,积极寻求与其它营销形式的协同合作,以尝试为微电影的营销发展提供一份参考。 本研究分四部分来展开探析,第一章微电影的产生与发展,首先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梳理了微电影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为下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章分析了微电影在整合营销中的价值意义。第三章分析探讨了微电影在整合营销中的问题与原因。第四章根据微电影在整合营销中的问题并结合成功案例的分析,提出了微电影在整合营销中的应对策略,为微电影的营销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4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晓君;;微电影——“微”时代广告模式初探[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陈红莲;;网络“微电影”的传播学解读——以《老男孩》《四夜奇谭》等的热播为例[J];今传媒;2011年12期
3 薛芙蓉;;“微”传播“巨”影响——网络微传播特点及效果浅析[J];今传媒;2012年01期
4 李照;;论微电影的广告营销成长策略[J];今传媒;2012年06期
5 吴江文;;新媒体盈利模式探析[J];当代传播;2010年01期
6 张雪;朱润萍;;试论“微电影”时代的广告营销[J];东南传播;2012年07期
7 陶冶;;微电影:路在何方?——一种营销学的读解[J];当代电影;2012年10期
8 刘书亮;;微电影的传播效果及相关因素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9 房栋;;微电影的发展特点与趋势[J];电影文学;2012年05期
10 王广飞;;论新媒体视域下的微电影传播特征[J];当代电影;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文莉;;从文本消费到文本生产——浅析《阿凡达》中国粉丝的文本生产类型[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齐伟;;微博与华语电影营销的新选择[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赵国祥;;广告视觉语言传播与受众研究[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01期
4 曹海峰;曹亚峰;;试论小众传播与新媒介文化[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5 袁志坚;;媒介融合进程中的编辑业务变革——基于理念、流程、产品的视角[J];中国编辑;2009年06期
6 李建伟;董彦君;李天姣;;社会化媒体编辑力初探——以新浪微博为例[J];中国编辑;2012年03期
7 田华;;粉丝电影热映的传播学解读[J];编辑之友;2012年02期
8 胡思勇;;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党报传播市场演化[J];今传媒;2010年04期
9 徐家钏;;食品安全须正网络视听——论食品安全时代的网络舆论引导[J];今传媒;2011年09期
10 丁云亮;;伯明翰学派对媒介批评理论的贡献[J];今传媒;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少婧;吴月娥;;试论手机电视的市场营销策略[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2 韩瑞霞;;互联网对拉斯维尔5W模式的冲击[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3 文卫华;王圆;;从美剧的流行看中国观众对外来节目的接收——美剧的中国观众调查[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廖亮;;当代中国社会认同的建构——基于中国电视的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沈逸;;信息技术革命、跨国信息流动与舆论塑造[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6 柳珊;;新媒体语境下当代中国社会的变革[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7 林晓华;;关于少数民族农村信息传播现状的调查与思考[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8 蔡骐;;大众传播与作为受众的粉丝[A];新闻学论集(第25辑)[C];2010年
9 张炜;;观点的自由市场——浅析网络谈话节目的生存策略[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新“容器人”: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人际关系探析[A];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婷婷;网络微内容推荐方法及支持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劲松;都市类报纸的社会角色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杨娟;中国媒介生产融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贺夏蓉;多重视角下的女书及女书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红波;农村受众的使用、需求与IPTV发展[D];上海大学;2011年
7 宋瑜;后现代语境下的传媒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赵冰;宗教的虚拟化传播与国家安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薛婷婷;我国对外报道新修辞情境理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陈炜;俗世之镜—台湾综艺节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堃;都市青年女性时尚消费中意见领袖的传播影响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丰义哲;国内网球专业期刊对上海大师杯赛报道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易小邑;中国军事题材电视剧的传播学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4 潘娴;网络暴力现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韩韬;网络电视的传播优势与发展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6 丁雅敏;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文化传播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秀波;选择性心理价值的传播哲学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余尉;中国民营影视企业生存现状与发展对策[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叶冰清;媒介融合背景下广告受众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罗钰;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报业面临的困境及其应对[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晓君;;微电影——“微”时代广告模式初探[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陈红莲;;网络“微电影”的传播学解读——以《老男孩》《四夜奇谭》等的热播为例[J];今传媒;2011年12期
3 王成宇;;微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研究[J];长城;2012年04期
4 吕屏;杨永红;;网络新词与网络舆情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柳斌杰;;新媒体发展的现状与趋势[J];传媒;2006年12期
6 唐丽芳;病毒式网络营销[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郭传菁;;病毒式广告营销的“圈套”[J];当代传播;2010年02期
8 高畅宏;;新媒体发展现状与趋势浅议[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9 吕艳萍;;解读微电影的传播特点与未来之路[J];东南传播;2012年04期
10 三替;;微电影,流行的“万金油”[J];大众电影;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 星;[N];中国艺术报;2005年
2 记者 刘琼;[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3 张辉;[N];经理日报;2011年
4 饶曙光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N];中国电影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曹文龙;营销性微电影的传播机制及发展态势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权亚楠;微电影的艺术特点及其传播机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玄,大功;试论电影的雅俗分流[J];江南论坛;2002年08期
2 张春晓;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数字电影的挑战[J];影视技术;2002年07期
3 邓天颖,张威;透视澳大利亚电影业[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洪帆;从传统到现代——任侠黑帮电影中的日本文化精神[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贾磊磊;中国电影的数字化生存[J];电影创作;2002年05期
6 ;电影学术书讯[J];当代电影;2003年04期
7 克莱尔·安-沃特金斯 ,陆孝修;葡语非洲电影:历史和当代的视角[J];当代电影;2003年04期
8 陆孝修;北部非洲(阿拉伯)电影今昔[J];当代电影;2003年04期
9 徐溧遥;电影,斯派克·李的娱乐场所[J];当代电影;2003年05期
10 汪朝光;光影中的沉思——关于民国时期电影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历史研究;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圣达;;电影在东南亚:发展、问题和前景[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周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3 丁亚平;;电影史的视界:方法与范式——兼谈人物志电影研究[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祁林;;景观电影之“景观”魅力探源[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海日寒;;新时期蒙古族电影的文化与艺术问题[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6 王准;;数字时代的电影特效创作[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3年
7 施梅轻;陈冠平;李淑英;;农村16毫米电影中间片国产化研究[A];2011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1年
8 孙绍谊;;新媒体与早期电影[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任庭义;;论电影与青年文化消费[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10 王婷;;论数字时代电影版权侵犯的内生救济——〈阿凡达〉带给电影产业的“潘多拉”[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瑞典记者 刘仲华;[N];人民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王东;[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谢迪南;[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4 钰添 编译;[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5 戴锦华;[N];文汇报;2003年
6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 童刚;[N];中国电影报;2006年
7 何勇海;[N];民营经济报;2006年
8 卫西谛;[N];西部时报;2006年
9 卫西谛;[N];中华读书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胡嵘;[N];中国电影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运冬;电影,作为隐喻的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2 李静;新时期体制演变中的电影进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刘弢;基于认知符号架构下电影深层体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侯微;战争电影与国家认同[D];复旦大学;2009年
5 康尔;电影表述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4年
6 孟岩;泰中动作电影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7 王者凌;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抒;电影中的电影:元电影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邱宝林;新世纪中国青年导演电影话语建构图景与传播逻辑[D];上海大学;2012年
10 冯俊锋;国民党当局在大陆时期对电影的管理与控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曼;华语“同志电影”的命运及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赵砚杰;中国公路电影初探[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3 黄友丽;俄语电影对白汉译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罗丽丽;论中国知青电影的流程与范式[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0年
5 张秀娟;电影的非线性叙事[D];兰州大学;2010年
6 姚昱;浅论战前电影检查制度下的官营与民营电影机构关系[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7 朱敏;试论我国手机电影的突围之道[D];中南大学;2010年
8 李桢;绿色之路——中国生态电影三十年(1980-2010)[D];复旦大学;2010年
9 杭玫;奇幻电影:文本解读与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裴培;论电影中的意象[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微电影的整合营销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2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172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