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城市文化产业化转型再构——以贵州凯里为例
本文选题:城镇化 切入点:民族文化产业 出处:《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摘要】:在全球化、现代化、数字信息化、网络化背景下,经济理性和市场化主导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凯里市作为以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苗族传统文化在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发展策略推动下经历着深刻的文化重构,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开拓民族文化产业化转型的创新模式。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modernization, digital information and network, economic rationality and marketization dominat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ulture. Kaili, as a multi-ethnic city with the Miao nationality as the main body, is rapidly advancing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The Miao traditional culture is undergoing profound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under the promo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both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n the road of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the Miao traditional culture develops the innovative mode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transforma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作者单位】: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项目编号:13(A)ZH001)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西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2XJY010)阶段成果
【分类号】:F299.21;G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彩芳;计划经济失控对贵州民族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影响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995年06期
2 牟代居;论贵州少数民族经济的基本特点[J];贵州民族研究;1986年02期
3 陈庆德;;文化经济学的基点与内涵[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4 汪和建;超越纯粹经济理论——韦伯经济社会学探索的思想历程与现代意义[J];社会学研究;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音;;社会记忆的文化资本化——以洛带客家社会记忆资源的旅游开发为例[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阳宁东;刘韫;;符号化生产在民族旅游舞台表演中的运用——以九寨沟藏羌歌舞表演《高原红》为例[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孔伟婧;;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民族认同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4 骆惠珍;;维吾尔族麦西来甫的形成、发展及功能演变[J];昌吉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卢鹏;赵莲;;民俗在现代旅游中的三大功能[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周红;;民族文化产业化中的社区主体建构——以鹤庆县新华村为例[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陈泠霏;;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与文化整合[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3期
8 李蕾;;关于钧瓷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研究[J];当代经理人;2006年21期
9 覃琮;;民族旅游舞台表演中的符号化生产及其互动——以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为例[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金柄珉;;东北亚文化与东北亚经济[J];东疆学刊;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郑宇;谭本玲;;支系多样性与民族共同性——以红河州哈尼族为例[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2 杨星星;孙信茹;;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可能性路径——以广告为分析视角[A];新闻学论集(第25辑)[C];2010年
3 罗树杰;;“原生态文化”传承的动力略论——以广西虎村彝族的跳弓节为个案[A];走进原生态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10卷[C];2010年
4 麻勇恒;;文化能量学说视域中的“原生态文化”[A];走进原生态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10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2 方忠;中韩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应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田静;教育与乡村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翟玉龙;人力资本与少数民族就业能力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6 李涯;电子媒介传播与嘉绒“达尔尕”口承教育的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杨光;赫哲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立周;发展型社会政策视野下的边疆少数民族农村社区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9 樊传庚;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陈锋;文化资本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依凡;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优玄;广西民族文化资本化中的政府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陈巧岚;参与式发展:程阳桥景区民族旅游的人类学透视[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兰春;南丹白裤瑶拉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卢鸿燕;区域文化视野下高考语文和文综试卷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6 屈兰;民俗旅游与土族民族社区变迁[D];兰州大学;2011年
7 张春亮;葫芦丝文化在云南当代的发展[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8 关珊;云南特色民间工艺产业化发展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9 史映蕊;藏族餐饮文化的都市化发展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王琳;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来芳;民俗文化产业化的构想[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2 陈煦;文化产业化发展战略的思考[J];理论与改革;2000年05期
3 张金凤;;关于文化产业化问题的探讨[J];青海学刊;2001年03期
4 万锦;谈谈文化产业化[J];江西省团校学报;2002年01期
5 万锦;谈谈文化产业化[J];抚州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6 孙丹;文化产业化崛起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J];江南论坛;2003年09期
7 李钟植,叶雷;试论文化产业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几对关系[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8 孙楠;孙进已;;更新理论认识是文化产业化的前提[J];民主;2003年10期
9 龚永新;三峡茶文化产业化及其模式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孔伟;杨晓宁;;民间文化产业化的思考[J];设计艺术;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烽;;加快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化进程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2 吴展城;;关于陕西历史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思考[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道路·创新·发展——“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交流论文选编[C];2009年
3 熊澄宇;;文化产业化与文化多样化[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IT产业与现代文明传播”信息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胡颖;王登勃;;对民间文化产业化建设的若干思考[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柯杨;;关于民间文化产业化的三点思考[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姜虹;;近代上海文化产业化发展原因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7 刘颖;;关于陕西民间文化产业化的思考[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4年优秀论文集[C];2004年
8 刘颖;;关于陕西民间文化产业化的思考[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4优秀论文集[C];2004年
9 马勇;黄猛;王勇;;以科学发展观来实现湖北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创新思考[A];湖北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文江;武文;;民间文化产业化的经济人类学思考——政府导向与市场导向的双维度结构[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健 见习记者 郭晓东;我市召开廉政文化产业化尝试工作座谈会[N];嘉兴日报;2010年
2 赵世民;文化产业化荒谬吗?[N];音乐周报;2011年
3 佛山日报记者 张艳利;传统文化产业化要破旧创新[N];佛山日报;2013年
4 本报实习生 周瑶慧;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化发展进程[N];内江日报;2014年
5 记者 李长刚;汉服复兴崭露文化产业化商机[N];商务时报;2007年
6 文化战略研究学者、市场调研专家 高国兴;龙江文化产业亟待“脱胎换骨”[N];黑龙江经济报;2008年
7 记者 牛前进 郑璐;加快文化产业化步伐 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N];太行日报;2012年
8 记者 黄玉魁;集邮界人士座谈集邮文化产业化发展[N];中国集邮报;2012年
9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邹昱琴;催化地方文化产业化进程[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孙若风;明明白白发展文化产业[N];中国文化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莲花;文化产业化的哲学思考[D];新疆大学;2008年
2 闵光辉;关于我国文化产业化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3 迟雪;“文化产业化”的困境及其出路[D];燕山大学;2012年
4 戴维;鄂尔多斯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5 马会会;文化产业化时代文艺的二重性[D];河北大学;2007年
6 张雪瑞;对我国文化产业化及其重大关系问题与发展之路的探索[D];内蒙古大学;2005年
7 苗燕;文化产业化与文艺价值再认识[D];河北大学;2006年
8 江林波;关于推进热贡文化产业化的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朋;文化的产业化与新时期文学生产格局的转变[D];山东大学;2009年
10 黄凤娇;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政府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26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1726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