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文化经济论文 >

面向目标市场的信息最大覆盖算法

发布时间:2018-05-08 12:34

  本文选题:社会网络 + 目标营销 ; 参考:《计算机学报》2014年04期


【摘要】:当一个企业或商家需要投放广告时,往往会先通过历史数据、个人兴趣等挖掘出可能购买自己产品的用户,即目标市场(Target Market),然后将广告信息通过电视、报纸等公共媒体的形式传递给这些目标用户,希望有更多的目标用户接受信息.然而调查显示,相比于传统大众媒体,人们更倾向于从自己认识的人那里去获取信息,因此文中考虑利用社会影响力的方式去传播广告:在社会网络中说服有限数目的初始用户,并让他们向熟识的人传播信息,期望信息可以通过级联传播覆盖尽可能多的目标用户.由于以往的信息覆盖最大化的工作集中于对全局网络的考虑,因此会忽略目标节点和全局网络之间的联系.通过数据观察可以发现,目标用户往往会由于同质性等原因而聚集在一起,因此文中提出基于聚类的KCC算法,算法通过对用户进行聚类分析,找出每个聚类的代表性用户,使得这些代表性节点可以影响尽可能多的目标用户,同时避免他们之间对信息覆盖的重叠.在不同的真实的数据集的实验显示KCC可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得优于其它常用算法的性能,尤其当种子节点数增多时,KCC可以更多地避免节点之间信息覆盖的重叠,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KCC只需要很短的运行时间,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Abstract]:When an enterprise or business needs to place an ad, it often uses historical data, personal interest, and so on to find out who might buy its own product, the target market, and then send the advertising message over television. The form of public media, such as newspapers, is passed on to these target users in the hope that more target users will receive information. However, surveys show that people tend to get information from people they know more than traditional mass media. So the article considers using social influence to spread advertising: persuading a limited number of initial users in social networks and allowing them to spread information to people they know well. The desired information can be propagated in cascades to cover as many target users as possible. Since the previous work of maximizing information coverage focused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global network,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rget node and the global network would be ignored.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data,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target users tend to gather together because of homogeneity and other reasons. Therefore, a clustering based KCC algorithm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y clustering analysis, the algorithm finds out the representative users of each cluster. These representative nodes can affect as many target users as possible and avoid overlapping of information coverage between them. Experiments on different real data sets show that KCC can achieve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other commonly used algorithms in most cases, especially when the number of seed nodes increases, it can avoid the overlap of information coverage between nodes. In addition, KCC only needs very short running time and has good expansibility.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军队管理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6132149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021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集成项目基金(91218302)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1510)资助~~
【分类号】:TP301.6;G2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满凤;唐厚兴;;基于社会网络模型的知识溢出传导过程研究[J];当代财经;2010年05期

2 张廷;高宝俊;宣慧玉;;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创新扩散模型综述[J];系统工程;2006年12期

3 段文奇;陈忠;惠淑敏;;基于复杂网络的网络市场新产品扩散:采用网络和初始条件的作用[J];系统工程;2007年05期

4 张青敏;胡斌;刘婉;;信息传播及其生命周期对移动商务价值链运行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12年04期

5 陈斌;徐志明;张永超;;基于微博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分析[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3年05期

6 陈锟;;种子顾客的网络分布对创新扩散的影响[J];管理科学;2010年01期

7 王学光;;基于动态网络影响扩散问题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2年06期

8 田家堂;王轶彤;冯小军;;一种新型的社会网络影响最大化算法[J];计算机学报;2011年10期

9 崔凯楠;郑晓龙;文丁;赵学亮;;计算实验研究方法及应用[J];自动化学报;2013年08期

10 李培馨;陈运森;王宝链;;社会网络及其在金融研究中的应用:最新研究述评[J];南方经济;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Minimizing the Complete Influence Time of a Social Network with Limited Resource[A];第七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余慧;;同质性与社团参与积极性的研究[A];上海青年政治学论坛(2012)论文集[C];2012年

3 余慧;;同质性与社团参与积极性研究[A];上海青年政治学年度报告2013[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天印;基于系统模拟的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颜海兴;基于创新扩散模型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3 苗旺;消费者视角的创新产品扩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柴海燕;旅游目的地网络口碑传播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张青敏;移动商务信息扩散及其对价值链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程秀芳;虚拟社区网络口碑对消费者决策行为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黄玮强;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创新扩散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8 于宇梅;两个高维竞争模型的全局性态分析[D];苏州大学;2006年

9 赵正龙;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创新扩散模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吴江;组织—信息系统互动动态网络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昊;网络论坛中的用户主题讨论建模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2 兰如钦;社会网络上的影响力最大化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梁雁;男士洁面产品购买者的自我形象对口碑传播效果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姜秀芳;面向复杂网络的社区发现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元文娟;面向在线用户评论的管理反馈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宋晓龙;突发事件的互联网信息传播规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李玄;企业间相互作用下中小企业集群技术扩散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8 刘婉;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运行规律的集成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郑蕾;面向社会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章云龙;社交网络中基于话题的影响最大化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楚;;微博将创造信息传播新方式——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彭兰教授[J];互联网天地;2010年12期

2 戴雨森;皋琴;康若谷;范藻;;社会网络信息服务质量因素分析[J];情报杂志;2008年01期

3 薛可;陈f^;王韧;;基于社会网络的品牌危机传播“意见领袖”研究[J];新闻界;2009年04期

4 丁时杰;舒华英;闫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危机信息人际传播机制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18期

5 喻国明;张佰明;;嵌套性:一种关于微博价值本质的探讨(下)[J];新闻与写作;2011年09期

6 李志杰;曾瑛;陈康;李智龙;;社会软件的信息传播思想及应用分析[J];甘肃科技;2008年01期

7 彭兰;;影响公民新闻活动的三种机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胡百精;;新媒体、公关“元话语”与道德遗产[J];国际新闻界;2010年08期

9 王晓兰;;2010年中国微博客研究综述[J];国际新闻界;2011年01期

10 易水;;外刊精粹[J];微电脑世界;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典全;黄朝阳;;基于位置的社会网络(LBSN)研究及其产业化[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2 李莉;武邦涛;陈忠;;社会网络作为双刃剑:交易网络的摩擦、中介可能性与结构洞[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3 刘丹;潘煜;谈j;;ICT技术对信息扩散网络的影响研究综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4 丁邡;张学宏;陶星;蓝颖杰;;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IT决策模式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燕飞;张铭;谭裕韦;唐建;邓志鸿;;综合社会行动者兴趣和网络拓扑的社区发现方法[A];NDBC2010第27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B辑)[C];2010年

6 衣伟婧;张淑华;白涛;;企业科技人员社会网络与知识分享行为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罗晓光;;顾客口碑传播网络特点分析[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国霞;鲁亿方;徐银梅;;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视角看实验教学[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陈忠卫;王志成;;社会资本对企业成长的推动作用分析[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彭晖;;四川北路购物中心对地方社会网络的影响[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冠勇;用社会合力构筑维权长城[N];中国工商报;2002年

2 记者 石巍;张家口建食品安全监管社会网络[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章建潮;链接社会网络的神经系统[N];人民政协报;2001年

4 唐彬;抗灾须防信息“穴居效应”[N];东莞日报;2008年

5 岳峰;信息传播莫损品牌形象[N];医药经济报;2008年

6 王本朝;微博时代:说话的自由与责任[N];光明日报;2011年

7 周丽萍;社会资本在保险业发展中的作用[N];中国保险报;2003年

8 天津美术学院 杜伟伟;感悟设计中的流行[N];莱芜日报;2007年

9 张竹赢;创新思路 提升图书信息传播服务水平[N];中国信息报;2007年

10 郑晓涛 石金涛 郑兴山;织好员工社会关系网[N];组织人事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洋;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危机传播机理与治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倪顺江;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传染病动力学建模与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3 袁晓婷;企业R&D团队内部社会网络与团队知识创造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淑娟;吴景濂与民国政治:1916~1923[D];复旦大学;2007年

5 徐峰;互联网宏观拓扑结构中社团特征演化分析及应用[D];东北大学;2009年

6 肖春静;在线社会网络中用户行为分析与预测[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苏春艳;社会网络与职业获得[D];上海大学;2005年

8 王小明;社会资本的经济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9 邓学军;企业家社会网络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丁楠;高管团队社会网络、运作过程与绩效间关系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磊;社会网络与金融危机[D];南京大学;2011年

2 李高吉;社会网络对集群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南华大学;2010年

3 沈金波;基于社会网络的竞争情报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旭;基于社会网络的隐性知识转移机制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5 孙瑾;基于情境感知和社会网络的移动旅行助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索利娜;基于社会网络的知识扩散与服务创新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易成岐;社会网络的信息传播规律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8 张扬;暗娼人群同伴干预社会网络分析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9 王莹;大学生社会网络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庄佳婧;拓展人脉还是维护关系[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614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18614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2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