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文化经济论文 >

生态博物馆理念、功能转向及中国实践

发布时间:2018-05-11 09:37

  本文选题:生态博物馆 + 遗产保护 ; 参考:《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06期


【摘要】:生态博物馆是一种新博物馆理念,它改变了人们对博物馆的固有想法,颠覆了传统博物馆的运作模式,采用人类学方式改造博物馆与大众的关系。生态博物馆以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为初衷,随其理念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生态博物馆形式呈现出多样性,功能有所改变。贵州省镇山布依族生态博物馆具有明显的本土化特点,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给当地社区传统文化带来了较大的改变。
[Abstract]:Ecological museum is a new kind of museum idea, which changes people's inherent idea of museum, overturns the operation mode of traditional museum, and uses anthropology to transfor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eum and the public.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ecological museum is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cultural heritage. With the practice of its concept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e form of ecological museum presents diversity and its function is changed. The Shanbuyi Ecological Museum of Guizhou Provinc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ization, which has brought great changes to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local community while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11&ZD123)
【分类号】:J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乔治·亨利·里维埃;;生态博物馆——一个进化的定义[J];中国博物馆;1986年04期

2 于格·戴瓦兰;;生态博物馆”一词及其它[J];中国博物馆;1986年04期

3 雷内·里瓦德;苑克健;;魁北克生态博物馆的兴起及其发展[J];中国博物馆;1987年01期

4 安来顺;;在贵州省梭嘎乡建立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文本)[J];中国博物馆;1995年02期

5 胡朝相;贵州生态博物馆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博物馆;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me;;非遗生态场的整合与“一村一品”观念——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方式传承[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0年05期

2 李me;;“一村一品”观念与绵竹年画文化的生态重建[J];当代艺术;2010年01期

3 安来顺;;国际生态博物馆四十年:发展与问题[J];中国博物馆;2011年Z1期

4 宋向光;;守望社区价值服务社会发展——谈社区博物馆的特性与社会责任[J];中国博物馆;2011年Z1期

5 苏东海;;生态博物馆的思想及中国的行动[J];国际博物馆(中文版);2008年Z1期

6 张勇;生态博物馆思维初探[J];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02期

7 赵洪雅;;生态博物馆参与性结构对比研究:以加拿大上比沃斯和中国梭戛生态博物馆为例[J];东南文化;2012年04期

8 刘迪;;关于未来中国博物馆发展的几点预测[J];博物馆研究;2013年01期

9 侯春燕;;新博物馆学理念的创新和倡导——国际博协第23届大会研讨主题管窥[J];中国博物馆;2013年03期

10 余压芳;刘建浩;;生态博物馆研究进展及其对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影响[J];建筑学报;2006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余压芳;生态博物馆理论在景观保护领域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2 钟经纬;中国民族地区生态博物馆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吕屏;传统民艺的文化再生产[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段阳萍;中国西南民族地区不同类型生态博物馆的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颖;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理论与实践[D];四川大学;2002年

2 李洪涛;梭戛苗族文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3 吴天裔;威海海草房民居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王鹤北;交流美学与博物馆行为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5 姜丽;我国早期生态博物馆的得失与续建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良艳;九寨沟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于翔;山东省荣成市民俗特色建筑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年

8 张姝;文化遗产区域保护模式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9 熊宾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生态博物馆的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10 黄秀;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审美现代性视域中的审美文本[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卷首语[J];民族艺术;2005年03期

2 曾学文;;怎样看待民间艺术的“原生态”问题[J];福建艺术;2006年06期

3 ;CONTRIBUTORS[J];明日风尚;2011年08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谢海;艺术之牌 大众之利[N];美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瀚予;当代博物馆伦理问题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本文编号:1873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1873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0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