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新媒体的经济学与传播学特征看数字出版策略选择
[Abstract]:From the economic point of view, digital new media has asymmetric market equilibrium, and it is easy to lock in consumers. It is necessary to distinguish the competitive situation of network and the precise positioning of product network when digital publishing is carried o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the audience of digital new media has become more active in communication, the behavior of the audience can be accurately recorded and analyzed, 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can be more accurate and direct. Therefore, the function module of social network should be added to the digital publication. Accurate dissemination through data analysis, timely feedback to user information.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重庆中科普传媒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
【基金】:重庆市博士后日常经费资助项目(RC20120026)
【分类号】:G2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小和;;传播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张海东;;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2期
3 张原;;价值传播与舆论引导:新闻评论社会功能的传播学解释[J];编辑之友;2010年08期
4 毛雪皎;;豆瓣网对构建当前城市公共领域的有益尝试[J];今传媒;2009年06期
5 陈艳辉;;传统媒体在信任危机事件中应该如何担当——以“李刚门”事件为例[J];今传媒;2010年12期
6 闫名驰;;解释性媒介对美国媒介发展及其从业者的影响[J];今传媒;2011年06期
7 杨玲;;仪式观传播视觉下的营销活动[J];今传媒;2012年05期
8 李良荣;郑亚楠;;关于提高新闻传播能力的几点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张文鸯;;“浅阅读”时代编辑的坚守与应对[J];出版科学;2012年02期
10 屈慧君;;做“德、理、情”三馨教师——兼论亚氏《修辞学》中的传者意识[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春容;;科技期刊互联网发展思考[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2 林铁;;媒介知识分子:公共性与议程设置[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金长江;陈小娟;;三峡工程新闻传播:动力、影响、战略与策略[A];新闻学论集(第22辑)[C];2009年
4 张金海;黎明;;媒体演进的价值规律[A];新闻学论集(第25辑)[C];2010年
5 马晓雪;李艳;;文化旅游政务微博在地域文化传播中的效用研究[A];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2012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李相君;荆烽;罗争光;;艾滋病预防知识传播中的“间接影响模式”研究——以上海地区白领为研究对象[A];第五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郝建国;;当代中国传媒政治的内涵与演变——以改革开放为起始点[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刘娟;胡怡;;电视房地产报道的框架分析——以《新闻联播》、《第一地产》、《财经夜行线》为例[A];首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0年
9 潘祥辉;;中国区域媒介转型的制度经济学分析——浙江传媒业60年转轨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9)——1949-2009:共和国的媒介、媒介中的共和国论文集[C];2009年
10 吴文汐;;独占接触还是复合使用?——全媒体时代城市居民的媒介接触行为模式选择[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1)——交往与沟通:变迁中的城市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2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劲松;都市类报纸的社会角色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易旭明;中国电视产业的制度变迁与需求均衡[D];上海大学;2011年
7 王建磊;公民视频新闻传播及影响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刘云雁;朱生豪莎剧翻译—影响与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郑亚楠;地市级媒体转企改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赵冰;宗教的虚拟化传播与国家安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璐;解读中国电视场域下的新型真人秀娱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玲;文化全球化影响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现状及发展之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程;文化视域下的我国网络阅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杨;网络与传统媒体舆论引导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罗钰;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报业面临的困境及其应对[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沈晓霞;信息时代警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庞万红;传媒上市公司运营绩效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张晓锐;论时尚传播在大众文化语境中的嬗变及其特征[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9 郑晓燕;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与路径[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沈卉;互联网时代下“山寨”视频短剧考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和宝;;新媒体“失范”——传播新技术的“罪”与“罚”[J];新闻世界;2011年06期
2 夏晓娣;;手机报的市场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5期
3 张幼琪;;融合的力量[J];新闻窗;2007年02期
4 邓新民;;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J];探索;2006年02期
5 晏燕;;网络传播中的自媒体报道研究[J];新闻传播;2011年06期
6 陈鹏;;新媒体内容产业的数据库市场竞争分析[J];当代电影;2008年06期
7 余秀才;陈少华;;2007“中国网络传播年会”暨“新新论坛”综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8 ;新论[J];新闻实践;2011年02期
9 周志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可优势互补[J];新闻传播;2008年02期
10 付晓燕;;2008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J];国际新闻界;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威;;QMC研究初探[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张荣科;崔薇;;新媒体与基于公众的科技传播之实践探析[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荣科;崔薇;;新媒体与基于公众的科技传播之实践探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4 石峰;杨春霞;;网络新媒体与都市文化[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文君;;新媒体发展与传统媒体变迁趋势研究[A];快门,为构建和谐社会奏响——第十一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闵友钢;蒋慧钧;;抓住“技”遇 融合共存——面对异军突起的新媒体节目开发的思考[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五届一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下篇)[C];2009年
7 曹三省;王群;许志强;;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新媒体服务及其趋势分析[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五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上篇)[C];2010年
8 于春生;;市民新闻与公民媒介素养[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周笑;;新媒体:重塑媒介产业结构的力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10 宋磊;;基于手机媒体特征的手机动画新观念[A];首届中国传媒经济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孙斌 实习记者 刘玉洲;央视国际首获转播权 新媒体走上奥运舞台[N];经济观察报;2007年
2 ;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新媒体将影响中国媒介生态环境[N];人民邮电;2008年
4 钱德拉;新媒体与商业伦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刘洋 黄娜;招标无忧 央视“笼络”新媒体[N];财经时报;2006年
6 郑伟 (作者系北大方正电子副总裁);全民阅读终端将无所不在[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7 袁雪;“中国转播商要作出更大贡献”[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8 马晓芳;央视详解转播方案 新媒体转播奥运北京“亮剑”[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9 盛伟;重构媒体帝国版图[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10 李亚馨;拓展新媒体领域 新华财经媒体千万美元购SP公司[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万;数字化艺术传播形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陈红梅;网络传播与公众表达[D];复旦大学;2005年
3 邓建国;Web2.0时代的互联网使用行为与网民社会资本之关系考察[D];复旦大学;2007年
4 高永亮;网络传播消费主义现象批判[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5 王虎;中国手机电视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咏华;多维视野中的网络新闻业[D];复旦大学;2003年
7 韩巍;新媒体背景下的政治整合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高红波;农村受众的使用、需求与IPTV发展[D];上海大学;2011年
9 汤莉萍;视听媒体新变革[D];四川大学;2007年
10 范帆;奥运会媒体服务的历史演变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文婧;求真的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盛志宏;网络传播中受众的自我伦理[D];广西大学;2004年
3 孙博;网络传播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D];郑州大学;2002年
4 王艳群;网络危机传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艳丽;播客—网络传播新形态[D];兰州大学;2008年
6 武锋;网络“微内容”传播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水小淼;我国网络传播中的网民议程设置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马炳新;试论我国电视媒介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D];广西大学;2004年
9 刘晖;论虚拟空间的伦理失序及伦理秩序[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_";网络传播复杂性理论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48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2148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