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下网络文化产业链模式研究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view, a multi-perspective industrial chain model including value chain, product chain, knowledge chain, enterprise chain, technology chain, supply chain and spatial chain is construct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re is an inh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chains; Different demand drives the emergence of different chains (product chain, knowledge chain, supply chain, technology chain). The core of these chains is the value chain, and the final performance is the enterprise chain, which forms the spatial chain based on the geographical or spatial relationship. Based on the multi-perspective industrial chain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twork culture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upply and demand, value, products and technology, and constructs the industry chain and value chain. Product chain and supply chain (enterprise chain) and technology chain (knowledge chain) multi-perspective network culture industry chain model.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基金】:2013年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项目“多视角下的福建网络文化产业链模式及对策研究”(2013D12)
【分类号】:G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银娣;;我国数字内容产业价值链建设初探[J];编辑之友;2011年10期
2 蒋国俊,蒋明新;产业链理论及其稳定机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芮明杰;刘明宇;;模块化网络状产业链的知识分工与创新[J];当代财经;2006年04期
4 吴金明;邵昶;;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4+4+4”模型[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4期
5 周轶昆;广东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08期
6 包菊芳;;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价值链重构研究[J];技术经济;2007年04期
7 刘慧波;黄祖辉;;产业链协同整合实证研究——一个循环经济的视角[J];技术经济;2007年09期
8 周吉帅;徐瑜青;;基于价值链分析的随机环境下的供应链优化[J];技术经济;2010年04期
9 赵春雨;;企业知识价值链管理体系超循环运行的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J];技术经济;2011年04期
10 周杰;;供应链联盟知识转移管理能力与知识转移效果之间的关系[J];技术经济;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Problems Impeding Farmers’ Successful Entrepreneurship in Minority Areas[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4期
2 ;New Development Trend of Edible Fungus Industry in China[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2年01期
3 杨加猛;张智光;;论林业产业链的多维拓展思路[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0期
4 戴孝悌;;产业链视域中的日本农业产业发展经验及其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3期
5 俸晓锦;徐枞巍;;妨碍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成功创业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6 卢敏;李玉;;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新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7 赵辰光;张雪;夏徽;王欢;;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综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4期
8 张卫国;;我国体育产业价值创造系统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9 王睿丽;;产业链背景下出版企业如何实现增值[J];编辑之友;2007年01期
10 王萌;周言;朱建明;;黑客产业链形成与演化的分析[J];保密科学技术;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本红;刘东;;大型客机产业的模块化培育分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雪锋;张卫东;;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价值基础和稳定性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3 路超君;乔琦;姚扬;;综合类生态工业园产业链稳定性研究[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巫景飞;芮明杰;;企业创新战略视角下的产业模块化动力机制研究——基于计算机产业演化史的考察[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沈丽珍;顾朝林;章光日;陈香;;基于产业链理论的工业区用地功能组织方法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段跃芳;张绪宝;;三峡库区农村生态产业链稳定机制探讨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2分会场:政产学研用结合,促进企业创新与特色产业园区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宋国琴;邓红蕾;郑胜华;章俊杰;;现代服务业产业链整合及其发展策略研究[A];2012-2015年转型期的中国——中国未来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欧朝敏;李杨;李景保;;长沙县文化产业基地的产业链构建[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侯远志;张燕君;;产业链构建与统筹城乡互动发展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侯远志;张燕君;;产业链构建与统筹城乡互动发展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秉春;产业链视域下的农户增收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庞燕;我国中部地区国际物流运作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崔毓剑;基于网络化的林业工程装备制造业供应链协同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弛;基于产业链治理的集群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耿亚新;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构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李金津;企业生态链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峰;中国茧丝绸产业链纵向合作关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8 董军;企业集团物流网络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李玉梅;面向产业链的协同产品开发理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董科;模块化生产方式下中国制造业产业集群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培成;养猪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耦合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杰;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浙江省纺织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机制及对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袭希;大型军工产品研发中的知识创新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海峰;中国TD-SCDMA产业内企业间协同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张伟;煤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博弈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张耀中;产业价值链中的价值创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朱灵艳;中国电视内容产业链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韩娟;模块化生产实现的组织架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郝珍珍;基于价值链理论的静脉产业园竞争力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峗峗;工业区产业链一体化的技术经济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明华,李国平;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及对我国的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曹群;姜振寰;;产业链的内涵及特性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11期
3 蒋国俊,蒋明新;产业链理论及其稳定机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裴正兵;价值链管理与作业成本法的有机结合:双向增值法[J];财会月刊;2003年01期
5 芮明杰;刘明宇;;产业链整合理论述评[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6 远德玉;产业技术界说[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滕佳;干胜道;;企业资金链断裂防范研究[J];当代经理人;2005年01期
8 孙晓华;秦川;;产业演进中技术与制度的协同演化——以中国水电行业为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胡立君,石军伟,傅太平;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互动关系的实现机理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5期
10 郁义鸿;;产业链类型与产业链效率基准[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整理 本报记者 李苑 韩业庭;[N];光明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杜义飞;基于价值创造与分配的产业价值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韩洁平;数字内容产业成长机理及发展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章恩伟;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的经济学分析[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2 沈明伟;网络游戏产业外向型发展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楚;;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创意产业赢利模式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03期
2 刘凤;;漫画与动画的关系[J];大舞台;2010年09期
3 吴永强;刘建;刘莎;邵军;;在精英与大众之间:四川乡土美术的现代形式[J];天府新论;2007年06期
4 刘建;;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提升成都的综合竞争力[J];天府新论;2007年S2期
5 黄南珊;刘保昌;;湖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前瞻性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5期
6 霍秀媚;;以文化创意产业强化区域文化中心地位[J];城市观察;2009年03期
7 虞莉莉;;基于手机媒体的动画产业链研究[J];才智;2010年14期
8 许正林;马蕊;;论中国动漫产业链的构建[J];现代视听;2010年08期
9 王劭君;周彬;鲍蔚;刘志迎;;影视文化创意产业链及其技术路径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彭川;;从“日本制造”到“日本动漫”,引发对中国动漫业的冷思考[J];工业设计;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国华;;文化产业市场的拓展与项目链构建——以武汉市武昌区文化产业市场拓展方式为例[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陈树文;任筱楠;;基于创新驱动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3 唐艺;周伟;;3G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手机动漫产业发展初探[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4 吕晓宁;史敏;;从电影院看电影产业能力的形成——兼论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能力问题[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08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5 吕晓宁;史敏;;从电影院看电影产业能力的形成——兼论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能力问题[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6 张海涛;;我国提升文化贸易竞争力的几点思考[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7 吕晓宁;张蓉;;对陕西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8 张海涛;;文化传播与我国发展创意产业的思考[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9 吕晓宁;张蓉;;对陕西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10 ;陕西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体制改革研讨会纪要[A];陕西改革探索[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路艳霞邋实习记者 周南焱;无“漫”可动让动漫产业链缺失[N];北京日报;2007年
2 李云;广州打造国内知名创意中心[N];广东科技报;2007年
3 张书乐;2007国产动漫:产业链成熟前的局部繁荣[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王新;三辰卡通:用原创撬动产业链[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张绪旺;中国数字产业链“逆袭”英国[N];北京商报;2010年
6 杜秀平;动漫产业:向市场要资源[N];北京商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黄磊邋见习记者 叶石界;政府护盘:广东打造粤港澳文化产业链[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8 本报记者 牛福莲 侯新宇 王仲斌;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副主任祁述裕:总结经验 推进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8年
9 记者 卫昕;金沙:不断延伸的产业链[N];成都日报;2006年
10 深圳商报记者 李灿珍;以产业链形式做好“大片”[N];深圳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其扩散效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2 郑洪涛;基于区域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3 许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投资决策及运营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李红伟;民族文化创新与产业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海霞;韩国文化产业链建设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启示[D];北京服装学院;2008年
2 张海燕;论文化产业的结构形态与价值趋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高旭琳;中国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孔丽华;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与对策浅析[D];山东大学;2007年
5 伊文臣;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分析与对策[D];湖南大学;2008年
6 赵宗英;论中国动漫产业链的结构及整合[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7 包文静;基于播放渠道垄断的动漫产业发展困局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8 侯沁江;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动漫产业园区投资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姚楠;从《少年周刊JUMP》的成功来看中日动漫业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陈国俊;数字音乐商务模式创新初探[D];厦门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59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2459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