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文化经济论文 >

创新和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发布时间:2017-03-01 21:40

  本文关键词:创新和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核心期刊论文

要发挥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融资规模大的优势,把间接融资与直接投资紧密结合起来,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传统文化产业改造提供通畅、持续的资金支持

创新和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 齐勇锋

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

皮”的脱节状态,致使我国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一方面,体制僵化导致生产能力低下,文化产品与服务极度短缺,致使人民群众长期处于“文化饥渴”的状态;另一方面,投资不足,缺乏市场机制和盈利动力,造成我国极为丰厚的文化资源长期闲置,以致巨大的文化财富与我们擦肩而过,如《花木兰》《三国志》等民族题材由美国、日本等国创意开发为电影和动画作品,赚得盆满钵满。推动民族文化资源创意开发和现代转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投资就像一根指挥棒,引导着文化资源的市场配置和结构优化。与此同时,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其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也为金融业务创新、扩大产业规模、提高盈利水平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这一点,目前已为金融界有识之士所认识,并初步达成了共识。

构建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的意义

构建文化投融资体系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选择。文化产业以非物质文化资源为加工对象,为市场提供文化意义消费,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低,需求弹性大,产品附加值高,价值链长,是典型的绿色经济。作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历史文化传统没有中断的四大文明古国,历史文化资源积淀之丰厚举世罕见,但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与自然资源匮乏和过度开采、后续资源不足对我国经济发展形成的严峻约束相比,形成了鲜明对照,发展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和优越条件极为明显。这一国情特点,决定了在产业选择方面,应当把文化产业作为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性产业,在产业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通过构建适应文化产业特点的投融资体系,以投资推动创意人才培养和文化资源开发,促使文化产业超常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构建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是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基本着力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事业体制,其基本特点是,国有资本单一投资主体;排斥市场机制,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严重的条块分割而导致的资源碎片化,使结构很不合理。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

新活力,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繁荣提供制度保障。经过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和“十一五”时期的深化改革,我们在对社会资本开放投资准入门槛、推动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方面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市场机制在文化资源和要素配置中的作用开始显现,文化市场初步形成了日益发展繁荣的可喜局面。然而,由于文化体制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传统文化体制的惯性仍然在一些领域发挥作用,行政壁垒严重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当前,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的进程中,我们既要通过深化改革,把传统的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方式转变到市场配置资源的轨道上来,同时,还要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从依靠投资和资源开发而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文化人力资源开发、发展文化产业新兴业态、改造传统文化行业以及对文化资源进行创意转换方面来。这就需要创新文化投融资机制、发挥投融资的导向和杠杆作用,把资金配置到有利于打破行政壁垒,培育市场机制,推动文化产业的结构优化和产业链完善方面来,促使文化产业升级换代,从粗放式经营转变到内涵式发展的轨道上来。

构建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是促进文化产业与金融产业互动发展、合作共赢的实现途径。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文化发展长期游离于市场经济的轨道,依赖于国家财政的单一投资支持方式在体制内封闭性发展,与社会资本和金融市场处于“两张

构建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的

进展和问题分析

随着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文化产业快速起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成就卓越,举世瞩目。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5%。其中,2004~2008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23.3%,高于同期现价GDP年均增长速度近5个百分点;2008~2010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24.2%,继续较大幅度高于同期GDP的现价年均增长速度。


  本文关键词:创新和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7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247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3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