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与渠道创新基础上的吸引力经济:传媒经济本质的另一种解读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传播学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播电视制播分离与市场适应机制变革研究”(项目编号:11CXW008)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G206-F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喻国明;试论受众注意力资源的获得与维系(上)──关于传播营销的策略分析[J];当代传播;2000年02期
2 高福安;陈鹏;;公信力战略与整合营销传播——打造电视媒介核心竞争力[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03期
3 郭镇之;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泰斗达拉斯·斯麦兹[J];国际新闻界;2001年03期
4 喻国明;关于传媒影响力的诠释——对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探讨[J];国际新闻界;2003年02期
5 谭天;;传媒经济的本质是意义经济[J];国际新闻界;2010年07期
6 曹鹏;影响力经济与媒体赢利模式[J];新闻与写作;2001年12期
7 喻国明;关于传媒影响力的诠释——对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探讨[J];新闻战线;2003年06期
8 董锦瑞;注意力经济环境下传媒的核心竞争力[J];中国流通经济;2004年11期
9 赵凯;影响力,传媒人永恒的追求[J];新闻爱好者;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芳;;试论电视传媒的品牌[J];北方经济;2009年04期
2 魏华 ,袁丰雪;报业多品牌战略及误区规避——以南方报业的多品牌运营为例[J];编辑之友;2004年02期
3 陈长松;;论门户网站提升网络新闻影响力的策略[J];编辑之友;2010年08期
4 张书娟;;从科学传播角度审视新闻媒体食品安全监督[J];今传媒;2011年08期
5 彭文波;赵晓芳;;新媒体时代的博客传播与图书出版研究[J];出版科学;2007年04期
6 马嘉 ,海燕;电视频道专业化当慎行[J];传媒观察;2005年08期
7 陈长松;;网络空间特性对网络新闻影响力的作用[J];传媒观察;2010年10期
8 谭天;刘晓旋;;2010年媒介融合关键词:关系与平台[J];传媒观察;2011年04期
9 燕道成;受众需要是传媒影响力发展的动力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解读报告[J];重庆与世界;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晓慰;;谁的声音更响亮?——析经济权力旨趣规范下的大众传媒[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2 程静薇;;传媒经济研究的三种取向[A];中国传媒经济(第一辑)[C];2004年
3 ;微博传播影响力形成机制及其负面影响因素探析[A];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秋苹;当代中国报业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琴;数字化背景下报纸内容生产及其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杜忠锋;基督宗教传播与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世界的建构[D];浙江大学;2012年
4 娄伟;我国技术创新传播的问题与对策[D];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
5 林洪美;中国媒介组织绩效评估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吴为民;媒介产业投资机会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张志安;编辑部场域中的新闻生产[D];复旦大学;2006年
8 尤游;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在农村社区的角色分析[D];上海大学;2006年
9 谢梅;新闻与消费[D];四川大学;2007年
10 李伟;职业体育的注意力经济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芳;技术驱动下的互联网媒体商业模式解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马铭婕;学术发表的“眼球经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佟静;媒介社会学视野下的电视访谈节目生产[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4 程晓宇;注意力经济背景下我国现代传媒伦理问题探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贾磊;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电视节目的特点与发展方向[D];浙江大学;2011年
6 郑爽;媒介平台理论初探[D];暨南大学;2011年
7 曲玮婷;媒介融合环境下电视媒介核心竞争力的演化升级[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岩;当前我国传媒赢利模式的探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白v,
本文编号:2533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2533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