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营销模式初探
【图文】:
图 1.1 2005-2012 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增长趋势Fig1.1 growth trend of Chinese movie box-office revenue in 2005-2012电影票房的增幅使电影业吸收了大量的投资,电影营销也成为近年来颇受关关键词。电影是个高风险的行业,“档期”的出现和发展是市场的产物,而电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开发、经营和利用,也正是出于降低市场风险、扩大投资回目的。目前我国电影市场在档期经营方面尚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从观众需求费行为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档期”经营的基本理念、“档期生产”和“档期”等多方面内容的分析和阐述,力图找到深入开发档期价值的有效之道。2 研究内容本文丛电影的市场定位与目标开始谈起,逐一分析好莱坞类型片的电影营销及列举电影制作各个环节的营销策略,同时对比中国电影市场营销现状。指出电影的大国局限性,并以近年来中国电影中比较具有商业价值的贺岁片为案例
2 中国电影营销的市场定位与目的2.1 何谓电影营销电影营销,一方面是指通过电影开展营销活动的行为,即企业利用电影如置入式广告、赞助等方式来展开其产品的销售活动;另一方面是指电影自身的营销,电影在拍摄和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定位,,利用营销的思维来展开运作。这里所指的电影营销主要是电影自身的营销。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94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又;;山西好人贾樟柯 用胶片抚摩灵魂[J];西部广播电视;2007年06期
2 沈寅;吕文轩;;秦怡 只是一个默片的说客[J];明日风尚;2010年09期
3 郑洞天;需要一部感性的电影史 纪念中国电影一百年感言[J];电影艺术;2005年01期
4 谢其章;声电色影 蓦然回首:被遗忘的民国电影刊物[J];档案;2005年03期
5 ;卷首语[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05期
6 颜纯钧;;从艺术转向传播[J];现代传播;2006年04期
7 虞吉;;“开放的电影史观念”主导的路径标识[J];当代电影;2009年04期
8 刘文博;;对中国电影史研究的思考[J];大舞台;2010年11期
9 陈墨;;电影史学发展谈:细节·建构[J];当代电影;2009年04期
10 丁亚平;;电影史学的兴起与发展[J];当代电影;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振华;陈少远;;“镜城”风景:中国电影中的北京映像[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石川;;家的重建:中国电影的一种叙事策略研究[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黄式宪;;新世纪十年:以文化主体创新为根本是时代赋予的使命[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张振华;于晶;;一意孤行还是理性定位?——中国武侠大片如何真正走向世界[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莫里茨·德·哈尔德;;从奇迹到幻灭:中国电影在欧洲[A];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2年
6 周星;王利丽;;后WTO时代的中国电影发展之路——兼论好莱坞对中国电影的影响[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贾冀川;;“五四”精神与八十年代中国电影[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8 谢铁骊;;表演需从“三个”出发[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下)——第八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1年
9 陈犀禾;郑洁;;中国电影的美学和政治经济学——一个关于中国电影的资本结构、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关系的历史研究[A];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2年
10 黄式宪;;反思“后大片现象”:努力弘扬我们民族文化的主体性[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孙琪 裴蕾;用集体智慧打造《建国大业》[N];四川日报;2009年
2 苗春;重整中国电影的百年记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3 本报记者 李博;以影人之口塑影史[N];中国艺术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陈香;如何书写中国电影史?[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王洋;“金扫帚”的质疑[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6 沈芸;中国电影史上的三次产业发展时期[N];文艺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李蕾;中国电影:忙于开疆 忘记守土[N];华夏时报;2010年
8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研究员 赵小青;中国电影产业化的三对矛盾[N];团结报;2010年
9 吴存荣;中国电影的合肥观澜[N];巢湖日报;2011年
10 苏小卫;站在艺术与商业之间[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书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中的上海想象[D];上海大学;2012年
2 钟瑾;迷失在权力的漩涡[D];上海大学;2010年
3 刘君;谁的话语空间?中国电影与公共领域的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朴成培;内蒙古电影的起源与发展[D];内蒙古大学;2012年
5 石川;政治.影像.诗意——1949—1966年的中国电影[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1年
6 赵慧娟;新时期文学思潮对电影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7 张利;时代良知的影像表达[D];苏州大学;2011年
8 张辛;论新世纪以来的第六代电影[D];武汉大学;2012年
9 韩煜;少数民族电影与新中国的民族想象(1949-1966)[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霁月;新中国革命题材电影中的寡母寓言(1949-1978)[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君;21世纪十年来中国的中等成本电影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姚尚凯;新中国六十年文学作品改编电影的整体梳理及其规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严峰;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许涵之;国产大片的叙事范式和传播策略[D];浙江大学;2010年
5 梅琳;陪都《国民公报》电影副刊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殷雅茹;民族大义话语下的世俗生存[D];西南大学;2010年
7 王洁琼;中国电影现实主义表演创作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曹智;我国数字化电影的美学审视[D];中南大学;2010年
9 屈雯U
本文编号:26124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2612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