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文化经济论文 >

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20-05-14 23:00
【摘要】: 文化产业对一国发展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各国的文化企业纷纷走出国门,把本国的文化影响力扩展到世界各地,并借助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推动了本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在文化产业国际化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积极地“走出去”,参与到世界文化产业分工的链条中,这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我国文化产业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开始了“出海”的实践。而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既缺乏实践经验也缺乏理论指导。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文化产业“走出去”进行理论探索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关键是解决如何“走出去”的问题,即哪些企业需要走出去,走到哪里,采用什么方式走出去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实际情况,分别分析了文化产业出口、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合作三种路径,并从企业角度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商业模式问题。 研究发现,我国文化产业缺乏规模经济、文化市场的竞争无序、文化企业对国际市场营销不够重视及国家对文化市场的保护不够等原因制约着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为了推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我国文化产业应该在出口的目标市场选择、出口项目和出口渠道上下功夫。 受文化企业自身实力,国外文化市场壁垒和非市场壁垒的制约,我国文化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极小,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且投资区域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我国文化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应该多样化,并利用金融危机的机遇加强对国外文化企业的跨国并购,并加强国家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支持力度,突破重重的市场和非市场壁垒。 在文化产业国际合作方面,应该在技术开发、市场开发、人才培养和交流、文化资源及产业政策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合作的重点项目应该是融入中国元素、具有竞争优势的文化项目及技术、版权等资本领域项目的合作。 企业的商业运作模式关系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走出去”之后的生存问题。通过借鉴成功的商业运作模式,得出我国文化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品牌化生产,创新营销手段,开发和完善价值链和拓展融资渠道。 希望本文得到的启示和政策建议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化产业更好的“走出去”,让世界上更多的国家重新认识中国,繁荣5000年的传统文化,塑造起文化强国的形象。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郑长娟,徐建中;服务国际化的特殊性及进入模式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方春子,周金城;关于我国服务贸易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考[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徐庆峰;吴国蔚;;对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策略的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12期

4 李怀亮;闫玉刚;;当代国际文化贸易综论(下)[J];河北学刊;2006年01期

5 林毅夫,蔡f ,李周;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5期



本文编号:2664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2664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1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