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文化经济论文 >

长沙文化产业的夜间界面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6 17:04
【摘要】:夜间文化产业是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载体,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质量和投资政策环境的“晴雨表”。长沙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以文化产业而蜚声海内外的消费型城市,其夜间文化产业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以长沙文化产业的夜间界面为切入点,在对国内外夜间文化产业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人本理论、文化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消费经济学、休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门科学的理论知识,采用个案分析和对比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沙夜间文化产业这一重要文化和经济现象进行了现实清理和理论分析。 首先,本文系统介绍了夜间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夜间文化产业作为以时间为界面的产业领域,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论题。发展夜间文化产业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经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解释夜间文化产业勃兴的规律,从历史与当下、文化与习俗、地理和气候等方面解析夜间界面文化产业“长沙现象”的原因,进而从事业和产业、空间和时间等要素上进行分析,认为长沙夜间文化产业的繁荣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又是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长期滋养的结果。在综述长沙夜间界面上文化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长沙夜间文化消费的需求特征和行为特征。认为长沙夜间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属于市场自发形成的文化企业聚集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长沙夜间消费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效益进一步提高。发展夜间文化产业可以有效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扩大城市影响力、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阐明了长沙文化产业在夜间界面上的主要业态。从长沙夜间文化产业中有代表性的选取了歌厅业、演艺业、电视业、酒吧业、电影业、网络业、观光与旅游业、文博与会展业、保健与健身业等进行实证分析,并据此归纳出长沙夜间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竞争优势。剖析了长沙文化产业在夜间界面上发展的制约因素。认为长沙夜间文化产业发展主要受思想观念、收入差别、消费习惯、经营秩序失范等因素的制约。此外,公共保障体系缺位、规划的引导性不强和产业发展低端化等,也制约着长沙夜间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长沙夜间文化产业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保证其美好的前景。本文从文化底色、时间布局、空间分布等不同方面提出长沙夜间界面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 最后,本文提出了长沙文化产业夜间界面的对策建议,以及人本性、人文性、人为性、人居性等四大基本原则,从科学规划、面向市场、低碳导向、强化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鸣;关于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路[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2 汪太理;研究文化产业经营规律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简介《文化产业经营学》[J];学习导报;2000年05期

3 刘青云,曾石龙;文化产业崛起的希望在于体制创新[J];广东艺术;2000年04期

4 毛三元;我国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与政策透视[J];民族艺术研究;2001年03期

5 戴茸;;加拿大文化产业的行业管理[J];北京观察;2001年10期

6 张向东;加快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2年05期

7 黎明;中国文化产业出路何在[J];管理科学文摘;2002年03期

8 钱来忠;开发四川的文化产业[J];经营管理者;2002年08期

9 张晋琼;寒冬,燕园这边一股热流 ——“WTO与文化产业”北大研修班纪实[J];广东艺术;2002年01期

10 刘英群;;民营文化:想在全球经济中做大[J];文化月刊;2002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关莉丽;;文化产业背景下的高校文化与艺术教育[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2 徐建平;杨庆华;张玉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赵允福;;我国文化产业的定位及发展模式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4 刘晓宁;;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现状、优势及策略分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5 刘秀华;;我国文化产业和谐发展的路径探讨[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6 陈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7 王立岩;;文化产业新型融资模式构建的思路与探讨[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8 吕在;杨建生;;从精神态文化到物质态产业——兼论艺术之于文化产业的价值[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冠群;;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壮大服务经济[A];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2010-2011)[C];2011年

10 陈树文;宋晨;;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的素质结构及开发途径探究[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葛洪才;深圳战略:向文化产业大转向[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魏晓霞;发展文化产业意义深远[N];中国旅游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朱文伟;文化产业:展览航母由此启航[N];中国贸易报;2005年

4 韩宗树 邹文锋;岳阳文化产业突围记[N];中国文化报;2005年

5 向勇;文化产业学科建设构想[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马相武 ;文化产业的走出去战略[N];中国文化报;2005年

7 金元浦;文化产业:不断嬗变和生成的概念[N];中国文化报;2005年

8 张典;文化产业呈现健康发展态势[N];中国文化报;2005年

9 罗云川;探讨文化产业“四新”[N];中国文化报;2005年

10 早报记者 封欣 实习生 钱振华;文化产业已成新一轮投资热点[N];东方早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斌;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黄斌;文化发展转型与国家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1年

3 向泽映;重庆城乡文化产业统筹发展模式及分区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欧培彬;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王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冯潮华;文化产业若干重要关系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晓刚;文化体制改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8 杜开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锋;文化资本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刘蔚;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永红;产业融合理论视角下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威;意义解读的错位与断裂—山寨文化的“生产—消费”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李正凯;中国文化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0年

4 刘丽华;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素质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袁炯;文化创新体系的内涵研究及文化制度创新的制度选择[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6 周琴;文化产业国际分工背景下的文化同质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熊小芳;河南省文化产业效率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漆飞;重庆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9 曲晓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初探[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10 高月;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670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26670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9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