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文化经济论文 >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及其路径选择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4 11:10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确立的战略目标。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产业在扩大消费、拉动内需、调整结构、促进增长方面作用突显。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8071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5%,比同期现价GDP增速高6.8个百分点。尽管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一大批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不断发展壮大,但是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基础薄弱,在文化产业结构方面还存在供求矛盾,文化产业的结构、布局、资源配置还不合理,文化产业效率不高,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还没有建立起文化产业协同运作的体系。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与结构如何,文化产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如何,文化产业的效率怎样,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选择文化产业发展路径,这些都成为政府、企业和学界关注的问题。 本文依据相关理论,利用大量统计数据,对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结构和发展特征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了我国文化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化规律和特点;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文化产业中的文化制造业和文化服务业两大类细分行业的产业关联效应、波及效应与拉动效应进行了动态分析,揭示了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利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和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分别对我国文化产业效率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分析,揭示了我国文化产业效率所处水平;利用面板数据模型(Panel Data),对全国及三大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文化产业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了文化产业发展路径,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本文共分7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1章绪论。本章首先介绍了全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然后对文化产业的产业关联、产业发展、产业政策和产业效率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综述,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框架、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2章文化产业及其相关理论。本章首先界定了文化产业的定义,阐述了文化产业的分类方法。然后介绍了文化产业的相关理论,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效率的理论和消费理论。 第3章我国文化产业的总量规模与结构布局。首先是从文化产业的总量规模、机构规模、从业人员规模和投资规模方面分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然后从文化产业产值结构、行业结构、国际贸易结构、城乡结构和文化消费的区域结构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结构与布局。最后是我国文化产业与发达国家的比较研究,主要分析了美国、英国、日本、韩国与我国文化产业的特点和发展状况,指出我国文化产业的差距。 第4章我国文化产业的关联拉动效应分析。本章利用2002、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和2010年投入产出延长表,对文化产业的产业关联进行动态的分析,共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我国文化产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分析。首先,通过测算直接消耗系数,分析文化产业及细分行业与其他产业的直接依存度,结果显示:传统产业对文化产业的依赖性不强,文化产业在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直接作用不大,文化服务业的发展直接依赖文化制造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内部细分行业间的直接消耗较大。其次,通过测算完全消耗系数,分析文化产业及细分行业与其他产业的完全依存度,结果显示:我国其他产业对文化产业的依赖性和带动性较低,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和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通过整个国民经济系统对第二产业的带动性最强。最后,通过测算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分析文化产业及细分行业中间使用状况,结果显示:我国的文化制造业属于“高中间投入、低附加值”行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较强。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与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业的中间需求率较大,对其他产业的发展起着制约和决定作用。文化服务业属于“低中间投入、高附加值”行业,对其他产业带动作用不强。另一部分是我国文化产业的产业波及效应分析。首先,通过测算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分别分析文化产业及细分行业对其他产业的波及程度和文化产业及细分行业受其他产业的波及程度,结果显示:文化制造业通过产业链对其他产业部门的波及拉动作用较大,特别是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业和家电视听设备制造业的拉动作用较大,文化产业受其他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大。其次,通过测算生产诱发系数和依存度系数,分别分析最终需求项目对文化产业及细分行业的生产诱导作用和文化产业及细分行业的生产对最终需求项目的依赖程度,结果显示:消费需求对文化产业的影响作用较大且不断增强,投资对大部分文化产业细分行业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强,出口对文化产业的拉动作用不强。旅游业、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对消费的依存度最大,多数细分行业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程度有所增大。 第5章我国文化产业效率研究。本文主要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对我国文化产业效率进行分析。首先是我国文化产业效率的静态分析。本节采用三阶段DEA模型,以31个省市作为决策单元,选取教育水平、科技水平和集聚水平三个环境变量,文化产业劳动力和资产作为投入变量,以文化产业增加值为产出变量,分析了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效率状况,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文化产业综合技术效率均值为0.625,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677,规模效率均值为0.925,表明我国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是我国文化产业效率提高的瓶颈。上海市文化产业的三项效率值调整前后都为1,达到有效的生产前沿面,文化产业的决策与管理水平和发展规模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从区域角度来看,我国文化产业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即东部最优,中部次之,西部最差。然后是我国文化产业效率的动态分析。本节采用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对2008年至2012年文化产业效率进行动态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我国文化产业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1.8%。但技术进步水平偏低,多数省市文化产业的技术进步对文化产业效率提升的作用不显著。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纯技术效率在文化产业效率提高的过程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规模效率对文化产业整体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高于纯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文化企业的管理水平不能满足文化产业规模壮大发展的需要。 第6章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本章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影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2004年至2012年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计量研究,结果表明:文化消费需求、政府扶持和文化产业投资三项因素均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呈正相关关系。从全国来看,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拉动效应从高到低依次是文化消费需求、政府扶持和文化产业投资;东部、中部地区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是文化消费需求,并且东部地区文化消费需求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大于中部地区;影响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是文化产业投资。第二部分是对影响区域文化消费差异的因素做进一步分析,同样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2004年至2012年的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区域文化消费影响因素进行计量研究,结果显示:全国和东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文化消费呈正向影响,是影响文化消费的主要因素,中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文化消费呈反向影响,中部地区的文化消费潜力没有释放;无论是全国还是东中西部地区价格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均大于1,说明文化产品是富有弹性的商品;城镇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对居民的文化消费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将有效促进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提高,对中部地区影响最大,其次是西部地区,最后是东部地区。第三部分是考虑空间因素作用的情况下,对文化消费影响因素的省际差异做进一步分析。根据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可知,人均可支配收入、文化消费价格、居民受教育程度、城镇化水平对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空间溢出效应分别为0.1264、-1.7601、0.3908和-0.0363,其中文化消费价格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检验,居民受教育程度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文化消费价格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大。综合可以发现,文化消费价格对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水平影响最大且对相邻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水平的负向溢出效应显著。 第7章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路径选择。本章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特征和内部结构,文化产业及细分行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波及关系,文化产业效率以及文化产业的影响因素,提出我国文化产业可行性的发展路径,主要有:注重产业关联,推动文化制造业与文化服务业协调发展;加强文化企业经营管理,提高文化产业效率;扩大文化消费,拉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强融资渠道建设,提高文化产业投资规模;加强政策引导扶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调整文化产业结构,优化文化产业布局;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利用比较优势,实现区域文化产业差异化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小明,向勇;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林秀梅;臧霄鹏;;三阶段DEA模型的中国服务业效率[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蓝庆新;郑学党;;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及策略研究——基于2010年横截面数据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3期

4 钟祖昌;;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中国物流产业技术效率研究[J];财经研究;2010年09期

5 陈石清;李健健;龚芳;;文化产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06期

6 余泳泽;武鹏;;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空间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10年03期

7 吕鹰飞;林秀梅;;吉林省金融业的产业关联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林秀梅,张屹山,方毅;我国产业结构效益分析——基于劳动力的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11期

9 林秀梅;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省际比较[J];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10 刘飒;王强;;我国人力资本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鑫;中国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徐艳芳;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周国梁;美国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金兑炫;韩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陈萍;文化软实力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6 沈强;日韩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张宝宗;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穆宝江;韩国文化产业发展与中韩文化产业合作[D];吉林大学;2012年

9 吕鹰飞;我国金融业投入产出关联及效率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10 修远;中国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687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27687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8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