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梁祝文化公园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8 14:39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重要的活态遗存,其独特的民族性、历史性等特征决定了它作为文化旅游全新吸引物的重要地位,而其自身的脆弱性又无可避免地让人们对旅游开发这一特殊的保护模式产生了诸多质疑。如何在确保其原真性不受破坏的原则下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已经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宁波梁祝文化公园作为国内唯一的爱情主题公园,正是在依托晋代古墓、梁山伯庙、梁祝合葬墓等遗址的基础上,围绕梁祝传说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兴建的。特定的社区环境赋予了它作为梁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的资格,高度集约化的主题公园产业经营模式更为其开展文化遗产产业化运作提供了体制保障。为此本文特选取宁波梁祝文化公园为研究样本,尝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主题公园开发两者间的辩证关系进行探讨,分析存在问题、探讨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梁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梁祝文化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同时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互动问题的研究进程。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本章为全文提供了理论上和研究思路上的铺垫。第二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梁祝文化公园概述。本章简要分析...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全国梁祝遗存分布图
弦德畚牡诙?路俏镏饰幕?挪?肓鹤N幕??胺⒄垢攀?情主题公园。见图2一2。图2一2梁祝文化公园区位图资料来源:梁祝文化产业园发展规划示意图赏析.梁祝文化公园网站(httP://v四阴.11姐邪h梦Park.co耐nows/丘gh瓜00768165947上tm),2IX)7.6.8园内有一座建于公元397年的梁山伯庙,距今已有1600多年。岁月沧桑,历经兴废。1985年,高桥镇群众自筹资金在原地两侧修复和兴建了墓道、小庙和夫妻桥等梁祝遗迹,稍具规模,开始对外开放。1994年,遗址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经专家多方论证,确定了“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梁祝文化内涵为旅游服务”①的开发方针。历经三年多的精心规划
研究院.梁祝文化公园旅游总体规划【2].2004:16.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资源分布情况和游客游览需求,分设18个项目对三大功能区进行了更为深入细致的整合提炼。见图2一4。梁祝公园总规项目设l圈18,十台口广鳗’密份圣组珑专决典吸恢公翔次皿吸愉空庵啦哭知图24梁祝文化公园项目设置图资料来源:北京国智景元旅游顾问有限公司,宁波东方旅游规划研究院.梁祝文化公园旅游总体规划[2].2004:16.改变现有景区入口狭小的布局,将入口区调整到现在停车场位置,融合蝴蝶广场和现有的夫妻桥、牵手桥构建“第一印象区”。以现在景区入口处、万松书院、凤凰山、两座梁山伯庙及梁山伯墓、长亭、现盆景园几大景点为规划范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发展探索——以古徽州为例[J]. 吴丽蓉,金声琅,徐宏图.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8(02)
[2]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J]. 华春霞,贾鸿雁.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S2)
[3]三峡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利用原则[J]. 胡绍华.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6)
[4]梁祝哀恋与民间文艺创造[J]. 翁敏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
[5]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J]. 贾鸿雁. 改革与战略. 2007(11)
[6]祁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 吴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5)
[7]旅游经济开发与无形文化保护刍议——兼评纳尔逊.格雷本的《无形遗产:如何保护? 为谁保护?》一文[J]. 曾萍,张晓萍. 经济问题探索. 2007(09)
[8]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的路径研究——以大型天然溶洞实景舞台剧《夷水丽川》为例[J]. 汪宇明,马木兰. 旅游科学. 2007(04)
[9]文化旅游资源区域争议的透析——以梁祝故里争议为例[J]. 马木兰,何丽红,郑丽.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10]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研究[J]. 刘焱.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7(04)
硕士论文
[1]江西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 韩双斌.南昌大学 2007
[2]旅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研究[D]. 符霞.北京林业大学 2007
[3]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业中的有形化利用研究[D]. 罗春培.浙江工商大学 2007
[4]河北省藁城市耿村民间文学旅游开发研究[D]. 崔建勋.山东大学 2006
[5]传统节日文化与山东节庆旅游资源开发[D]. 宋嵋.山东大学 2006
[6]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D]. 肖曾艳.湖南师范大学 2006
[7]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问题研究[D]. 罗茜.湘潭大学 2006
[8]我国当代社会中民艺的创造性转化[D]. 王媖娴.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05248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全国梁祝遗存分布图
弦德畚牡诙?路俏镏饰幕?挪?肓鹤N幕??胺⒄垢攀?情主题公园。见图2一2。图2一2梁祝文化公园区位图资料来源:梁祝文化产业园发展规划示意图赏析.梁祝文化公园网站(httP://v四阴.11姐邪h梦Park.co耐nows/丘gh瓜00768165947上tm),2IX)7.6.8园内有一座建于公元397年的梁山伯庙,距今已有1600多年。岁月沧桑,历经兴废。1985年,高桥镇群众自筹资金在原地两侧修复和兴建了墓道、小庙和夫妻桥等梁祝遗迹,稍具规模,开始对外开放。1994年,遗址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经专家多方论证,确定了“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梁祝文化内涵为旅游服务”①的开发方针。历经三年多的精心规划
研究院.梁祝文化公园旅游总体规划【2].2004:16.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资源分布情况和游客游览需求,分设18个项目对三大功能区进行了更为深入细致的整合提炼。见图2一4。梁祝公园总规项目设l圈18,十台口广鳗’密份圣组珑专决典吸恢公翔次皿吸愉空庵啦哭知图24梁祝文化公园项目设置图资料来源:北京国智景元旅游顾问有限公司,宁波东方旅游规划研究院.梁祝文化公园旅游总体规划[2].2004:16.改变现有景区入口狭小的布局,将入口区调整到现在停车场位置,融合蝴蝶广场和现有的夫妻桥、牵手桥构建“第一印象区”。以现在景区入口处、万松书院、凤凰山、两座梁山伯庙及梁山伯墓、长亭、现盆景园几大景点为规划范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发展探索——以古徽州为例[J]. 吴丽蓉,金声琅,徐宏图.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8(02)
[2]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J]. 华春霞,贾鸿雁.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S2)
[3]三峡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利用原则[J]. 胡绍华.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6)
[4]梁祝哀恋与民间文艺创造[J]. 翁敏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
[5]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J]. 贾鸿雁. 改革与战略. 2007(11)
[6]祁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 吴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5)
[7]旅游经济开发与无形文化保护刍议——兼评纳尔逊.格雷本的《无形遗产:如何保护? 为谁保护?》一文[J]. 曾萍,张晓萍. 经济问题探索. 2007(09)
[8]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的路径研究——以大型天然溶洞实景舞台剧《夷水丽川》为例[J]. 汪宇明,马木兰. 旅游科学. 2007(04)
[9]文化旅游资源区域争议的透析——以梁祝故里争议为例[J]. 马木兰,何丽红,郑丽.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10]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研究[J]. 刘焱.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7(04)
硕士论文
[1]江西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 韩双斌.南昌大学 2007
[2]旅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研究[D]. 符霞.北京林业大学 2007
[3]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业中的有形化利用研究[D]. 罗春培.浙江工商大学 2007
[4]河北省藁城市耿村民间文学旅游开发研究[D]. 崔建勋.山东大学 2006
[5]传统节日文化与山东节庆旅游资源开发[D]. 宋嵋.山东大学 2006
[6]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D]. 肖曾艳.湖南师范大学 2006
[7]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问题研究[D]. 罗茜.湘潭大学 2006
[8]我国当代社会中民艺的创造性转化[D]. 王媖娴.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052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2905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