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文化经济论文 >

高校文创实践课程“在场与不在

发布时间:2021-05-23 23:20
  高校文创实践课程是现代教学课程体系下的课程模块,这种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是一种"在场"的教育方式,但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文化认知与传统技艺应用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中国传统技艺多是师徒相授的教育方式,文化认知更需亲临体验感受,这些都在人才培养方案之外,是"不在场"的教育。因此,采用"在场"与"不在场"协同育人的实践课程教育模式,把学科系统化教学与传统师徒相授相结合,将课程设置的"在场"与人才培养的"不在场"相融合,在学校培养与社会培养中寻求新的结合点,探索文创实践课程自身特色的培养路径,为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文章来源】: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3(34)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文创实践课程中的“在场”与“不在场”模块搭建
    1.1 文创实践课程的课程特征解析
    1.2 搭建“在场”与“不在场”共融的课程模块
2 构建“在场”与“不在场”协同培养的育人模式
    2.1 构建“在场”与“不在场”协同育人的教学路径
    2.2 开发“在场”与“不在场”共生共育的课程内容
    2.3 建立“在场”与“不在场”价值多元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3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赛促教协同项目驱动的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教改探究[J]. 赵贵清.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9(02)
[2]人文社会学科教育的在场与不在场——以书法艺术硕士人才培养为例[J]. 罗红胜,蔡惠萌.  现代大学教育. 2018(02)
[3]基于“在场”观的高校民俗旅游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杨艺.  钦州学院学报. 2017(11)
[4]国内外高等教育学习评价现状研究综述——兼论对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评价体系建设的启示[J]. 王丽娜,杨亭亭,刘仁坤.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2(02)
[5]布迪厄场域理论简析[J]. 李全生.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



本文编号:3203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3203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3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