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文化经济论文 >

乌镇戏剧节的消费研究 ——一种部落主义的路径

发布时间:2021-07-19 15:29
  后现代性社会中人们的消费逐渐由各种各样的文化形象符号所替代,社会经济发展得越快,人们在精神资料性消费上的支出越高。当前人们的旅游出行越来越频繁,产生大量节庆现象。消费者参与一系列节庆活动的过程,就是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通过消费者在节庆中获得感知和体验,使得附着于节庆活动中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饮食文化等得以充分利用和实现。目前在中国,“乌镇戏剧节”是备受瞩目的节庆消费活动。乌镇戏剧节由于具有文化和旅游产品的特点,引起了我的兴趣。特别是在消费社会,认识游客的消费行为,了解消费的功能,能够更好地为人们、为社会经济作出建设性参考。本文以部落主义范式为研究路径,采用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深入戏剧节期间的乌镇,对当时当地的消费进行研究。通过部落主义的路径,分析消费者的消费特征,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的消费动机,避免不必要的消费。本研究的现实意义不在于为整个宏观消费市场作出描述与诊断,而在于使人们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消费行为,为节庆部落化营销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文章来源】: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2.3 创新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节庆消费研究综述
        1.3.2 乌镇戏剧节研究综述
        1.3.3 部落主义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及概念界定
        1.4.1 研究问题
        1.4.2 概念界定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法
2 部落化的乌镇戏剧节
    2.1 研究中的乌镇戏剧节
        2.1.1 乌镇戏剧节的历史和发展
        2.1.2 乌镇戏剧节的机构设置
        2.1.3 乌镇戏剧节的内容排布
    2.2 实地调研中的乌镇戏剧节
        2.2.1 乌镇戏剧节的空间消费
        2.2.2 乌镇戏剧节的组织性
    2.3 部落主义范式的三个交织性因素
3 乌镇戏剧节消费的集体主义
    3.1 戏剧节参与者的部落身份认同
        3.1.1 特定的部落文化和礼仪
        3.1.2 流动的消费者和不固定的消费者
        3.1.3 非理性的情感依赖和消费激情
    3.2 遵循并维护一定的“群体”行为规范
        3.2.1 乌镇戏剧节的行为规范
        3.2.2 群体规范的维护途径
    3.3 在戏剧节期间组建的临时性社会关系
        3.3.1 线上临时性社会关系
        3.3.2 线下临时性社会关系
4 乌镇戏剧节消费的自目的性
    4.1 自目的性的内涵特征
    4.2 聚生型游客的自目的性
        4.2.1 共通的目标:自我满足
        4.2.2 共通的目标:身体的真实在场感
5 乌镇戏剧节消费的非理性
    5.1 部落主义的“非理性”
    5.2 聚生型游客的群体情感
6 结论
    6.1 乌镇戏剧节的聚生型游客消费特征
        6.1.1 消费指向关系建立
        6.1.2 消费指向情感
        6.1.3 消费指向审美
    6.2 针对部落主义消费的营销建议
        6.2.1 建构部落符号消费
        6.2.2 增加情感集会消费
        6.2.3 增强品牌审美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内容到体验——乌镇戏剧节的品牌构建之路[J]. 阿甘.  上海艺术评论. 2019(06)
[2]乌镇戏剧节的品牌发展和城市文化[J]. 韩爽.  戏剧艺术. 2019(03)
[3]乌镇戏剧节模式研究及对北京旅游演出的借鉴[J]. 王欣,马爱萍,闫奇.  戏剧之家. 2019(15)
[4]情感社群与集体行动:粉丝群体的社会学研究——以鹿晗粉丝“芦苇”为例[J]. 陈昕.  山东社会科学. 2018(10)
[5]节庆消费视角下电商“造节”营销模式思考[J]. 康亮.  商业经济研究. 2018(10)
[6]从群体极化到公众极化:极化研究的进路与转向[J]. 夏倩芳,原永涛.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06)
[7]从文化消费的视角看侗族戏剧的兴衰——以天柱县甘溪侗寨为例[J]. 何琼,任仙.  大众文艺. 2017(04)
[8]自目的性和部落主义:消费社会学研究的新范式[J]. 王宁.  人文杂志. 2017(02)
[9]狂欢中的国内戏剧节[J]. 罗丽.  上海艺术评论. 2016(06)
[10]建构的文化与文化的建构——以“双十一”网购狂欢节为例[J]. 王枫萍.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7)

硕士论文
[1]走入“产业化”时代的中国“戏剧节”[D]. 曹磊.厦门大学 2018
[2]乌镇戏剧节品牌化建构路径研究[D]. 孙雯.西北大学 2018
[3]自媒体视角下民族节庆品牌传播研究[D]. 江爱云.广西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90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3290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3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