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城市形态的创意产业承载力研究——以厦门市思明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22 15:41
体验经济时代,所有产业活动的开展乃至于人们对一个城市的观感印象在物理层面来说必然要落实到城市的微观形态上。通过对城市微观形态内涵的界定,在对创意经济和创意产业的城市空间依存性进行细化的基础上,提出微观城市形态的创意产业承载力概念。以厦门市思明区为例,分析总结该区微观城市形态的创意产业承载力,主要集中在环境观感印象优良、能有效引聚创意人才、城市更新与创意产业紧密结合等3个向度。这3个向度从城市环境设计的视阈,为当地发展创意经济和构建创意城市提供新的思维方法与决策依据。
【文章来源】:上海城市管理. 2019,28(03)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有关概念的界定
(一) 微观城市形态
(二) 微观城市形态的创意产业承载力——创意经济城市空间依存性的具象与拓展
1. 城市街貌的历史包容度
2. 创意人才的环境吸引力
3. 城市更新与创意产业的结合紧密度
4. 创意产业精细化的文化契合度
5. 环境观感印象的优劣
二、厦门思明区微观城市形态及创意产业承载力
(一) 厦门思明区微观城市形态的特质
(二) 区域内城市微观形态对创意产业的支撑
1. 促进城市更新与创意产业的紧密结合
2. 创意人才的环境吸引度
3. 观感愉悦度的顺畅传播
三、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战略引领下的我国创新型城市研究:模式、路径与评价[J]. 张剑,吕丽,宋琦,彭定蝶,叶选挺. 城市发展研究. 2017(09)
[2]城市典型性特质在旅游创意品设计中的应用——以厦门为例[J]. 林波,王廷廷.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6(05)
[3]基于创意产业和创意集群的创意城市发展研究[J]. 陆恒,冯诗琪.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4]创意经济促进现代城市转型的机理和路径[J]. 尹宏. 社会科学家. 2015(06)
[5]基于分形理论的城市滨江地带风貌控制——以重庆市两江四岸地带为例[J]. 黄海静,陈纲. 新建筑. 2015(03)
[6]城市住区设计中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及其实现[J]. 索朗白姆. 建筑与文化. 2014(12)
[7]文化创意产业对旧城空间生产的作用机制研究——以北京市南锣鼓巷旧城再生为例[J]. 黄斌,吕斌,胡垚. 城市发展研究. 2012(06)
[8]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与国内重点城市创新能力结构研究[J]. 邹燕. 管理评论. 2012(06)
[9]文化创意人才的地域集聚与环境要素的关系[J]. 张胜冰.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10)
[10]创新型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基于长沙与东部主要城市的比较分析[J]. 李琳,韩宝龙,李祖辉,张双武. 经济地理. 2011(02)
博士论文
[1]创新型城市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杨冬梅.天津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厦门和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 王亚云.温州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297427
【文章来源】:上海城市管理. 2019,28(03)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有关概念的界定
(一) 微观城市形态
(二) 微观城市形态的创意产业承载力——创意经济城市空间依存性的具象与拓展
1. 城市街貌的历史包容度
2. 创意人才的环境吸引力
3. 城市更新与创意产业的结合紧密度
4. 创意产业精细化的文化契合度
5. 环境观感印象的优劣
二、厦门思明区微观城市形态及创意产业承载力
(一) 厦门思明区微观城市形态的特质
(二) 区域内城市微观形态对创意产业的支撑
1. 促进城市更新与创意产业的紧密结合
2. 创意人才的环境吸引度
3. 观感愉悦度的顺畅传播
三、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战略引领下的我国创新型城市研究:模式、路径与评价[J]. 张剑,吕丽,宋琦,彭定蝶,叶选挺. 城市发展研究. 2017(09)
[2]城市典型性特质在旅游创意品设计中的应用——以厦门为例[J]. 林波,王廷廷.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6(05)
[3]基于创意产业和创意集群的创意城市发展研究[J]. 陆恒,冯诗琪.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4]创意经济促进现代城市转型的机理和路径[J]. 尹宏. 社会科学家. 2015(06)
[5]基于分形理论的城市滨江地带风貌控制——以重庆市两江四岸地带为例[J]. 黄海静,陈纲. 新建筑. 2015(03)
[6]城市住区设计中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及其实现[J]. 索朗白姆. 建筑与文化. 2014(12)
[7]文化创意产业对旧城空间生产的作用机制研究——以北京市南锣鼓巷旧城再生为例[J]. 黄斌,吕斌,胡垚. 城市发展研究. 2012(06)
[8]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与国内重点城市创新能力结构研究[J]. 邹燕. 管理评论. 2012(06)
[9]文化创意人才的地域集聚与环境要素的关系[J]. 张胜冰.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10)
[10]创新型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基于长沙与东部主要城市的比较分析[J]. 李琳,韩宝龙,李祖辉,张双武. 经济地理. 2011(02)
博士论文
[1]创新型城市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杨冬梅.天津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厦门和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 王亚云.温州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2974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3297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