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文化经济论文 >

基于知识图谱法的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03 13:17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同属于现代服务业,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和耦合度。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研究基于知识图谱法(CiteSpace),对CNKI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中2007-2017年的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相关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年度发文量和发文机构数量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发文机构主要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的热点领域包括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内在机理""水平与对策""融合形式"三个方面。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3(06)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基于知识图谱法的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分析


关键词共现图谱

分布图,旅游产业,年度,机构


借助CiteSpaceV软件对275篇文献进行统计整理,首先得出2007-2017年国内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文献发文量和机构数量的分布图、表如下(图1、图2和表1):图1描绘了近十年我国学者在中文核心期刊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领域的年度发文情况,包括年度发文量、发文机构数量及整体变化趋势。从发展阶段上看,2007-2010年期间,年度发文量和发文机构数量都较少,说明这一时期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及相关主题研究还未引起国内学者的足够关注。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出台,提出要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文旅融合的主题讨论中。2011-2014年期间,年度发文量和发文机构数量出现较大增幅,特别是在2014年达到了2011-2014年这段时间中的峰值,说明随着主题讨论的深入,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形成的新业态和新产品研究日益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2011年国家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振兴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同年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信息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促使2012年的发文量突破30篇,同比增长了2.56倍。2015-2017年期间,年度发文量和发文机构数量呈现出“先上升后回落”的趋势,并形成了2016年的小高峰,表明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趋于成熟但仍然保持一定的热度。

旅游产业,机构,图谱,文献


图1描绘了近十年我国学者在中文核心期刊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领域的年度发文情况,包括年度发文量、发文机构数量及整体变化趋势。从发展阶段上看,2007-2010年期间,年度发文量和发文机构数量都较少,说明这一时期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及相关主题研究还未引起国内学者的足够关注。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出台,提出要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文旅融合的主题讨论中。2011-2014年期间,年度发文量和发文机构数量出现较大增幅,特别是在2014年达到了2011-2014年这段时间中的峰值,说明随着主题讨论的深入,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形成的新业态和新产品研究日益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2011年国家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振兴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同年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信息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促使2012年的发文量突破30篇,同比增长了2.56倍。2015-2017年期间,年度发文量和发文机构数量呈现出“先上升后回落”的趋势,并形成了2016年的小高峰,表明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趋于成熟但仍然保持一定的热度。表1 发文量2篇以上的发文机构 机构 发文量 机构 发文量 机构 发文量 吉首大学 14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2 郑州轻工业学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 5 运城学院 2 西北师范大学 2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4 安阳工学院 2 内蒙古科技大学 2 青海民族大学 4 哈尔滨商业大学 2 信阳师范学院 2 郑州大学 4 安徽财经大学 2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2 上海师范大学 3 中共泰安市委党校 2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 2 黄山学院 3 苏州科技学院 2 燕山大学 2 贵州财经大学 2 成都理工大学 2 新乡学院 2 陕西师范大学 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营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研究[J]. 戴兰,赵婷婷,马庆景,亓慧.  科技经济导刊. 2017(35)
[2]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析[J]. 孟茂倩.  中州学刊. 2017(11)
[3]闽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动力机制及对策研究——以《闽南神韵》剧院类文化旅游演艺产品为例[J]. 唐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4]山西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融合机理及协调发展研究[J]. 苏建军,晋迪.  特区经济. 2017(10)
[5]东北三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与发展路径[J]. 黄蕊,侯丹.  当代经济研究. 2017(10)
[6]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机制——基于文化生产视角的新分析框架[J]. 黄剑锋,胡孟姣,董坤,郭英之.  生产力研究. 2017(10)
[7]基于投入产出法及ANN模型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分析[J]. 古冰.  商业经济研究. 2017(18)
[8]东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式探析[J]. 王玲.  现代商贸工业. 2017(26)
[9]基于CiteSpace的我国旅游消费研究[J]. 司家慧,陈广强,王欣.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4)
[10]产业融合视角下洛阳创意旅游产品的开发[J]. 马欢欢.  中国商论. 2016(23)



本文编号:33196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33196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4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