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户县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5 14:12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战略性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世界各国对此越来越重视。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方面,更重要的是看文化是否发达。在一些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发展文化产业,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基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的背景下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我国文化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创新与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实践意义。户县,地处陕西中部,深受古都长安的熏陶,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不但可以重塑户县民间文化形象,而且可以推动户县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目前户县的文化产业发展在思想观念、管理水平、资金投入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探索一条适合户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是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文化产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多,如:文化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本文以社会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实证分析、文献分析、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户县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文章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文化产业在国外的研究情况
1.2.2 文化产业在国内的研究情况
1.3 理论依据
1.3.1 皮埃尔·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
1.3.2 日下公人的经济文化论
1.4 研究方法
1.4.1 实证研究法
1.4.2 比较分析法
1.4.3 文献分析法
第二章 文化产业及其作用
2.1 文化、文化产业的概念
2.1.1 文化的概念
2.1.2 文化产业的概念
2.2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辨析
2.3 文化产业化
2.3.1 文化产业化的概念
2.3.2 文化产业化的理解
2.4 文化产业的特征
2.5 文化产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章 户县文化产业的兴起及发展成就
3.1 文化产业兴起的宏观背景
3.1.1 文化产业在国外的发展
3.1.2 文化产业在国内的发展
3.2 文化产业在户县兴起
3.3 户县文化产业兴起的动力
3.4 户县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类型
3.4.1 户县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3.4.2 户县文化产业的主要类型
3.5 主要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户县经济的影响
3.6 小结
第四章 户县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户县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4.1.1 文化产业后继乏人
4.1.2 文化产品市场竞争实力弱
4.1.3 管理体制不顺畅,缺乏管理人才
4.1.4 资金投入不足
4.2 原因分析
4.2.1 文化产业发展外部环境不适,老一代艺术家及经典作品大量流失
4.2.2 文化产业起步晚,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不强,导致缺乏市场竞争力
4.2.3 观念落后,思想没有得到完全的解放
4.2.4 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文化产业的效益认识不足
第五章 户县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
5.1 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5.1.1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5.1.2 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5.2 促进户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5.2.1 加强对经典画作、老一代艺术家的保护,努力培养后继人才
5.2.2 努力提高文化产品的高新科技含量,提升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5.2.3 加强领导管理,全面发展文化产业,培植新的增长点
5.2.4 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资经营文化产业
第六章 户县文化产业对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6.1 要不断增加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加大对本地特色文化产业的开发力度
6.2 要科学规划、循序渐进
6.3 要实施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战略
6.4 要有效整合民俗、人文优势等地方特色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投融资支持——陕西文化产业现状调查引发的思考[J]. 汪洋.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0(01)
[2]陕西户县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之道:明确市场定位 服务目标客户[J]. 钱皓,何嘉萍. 西部金融. 2008(05)
[3]中国的文化产业应该加强法律保护[J]. 李顺德. 河南社会科学. 2007(04)
[4]文化创新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J]. 汪振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5]我国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及特征[J]. 徐萍. 统计与决策. 2007(01)
[6]上海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对策[J]. 楼文高,宋红艳,杨立东. 学术交流. 2007(01)
[7]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走势分析及政策建议[J]. 李京文. 中国经贸导刊. 2006(21)
[8]世界文化产业的撞击与竞争[J]. 李永增,陈泽伟. 瞭望新闻周刊. 2004(21)
[9]国外文化产业现状、发展措施与经验[J]. 董为民. 经济研究参考. 2004(10)
[10]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J]. 李全生.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3(01)
硕士论文
[1]文化产业及发展趋势研究[D]. 黄雅丽.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23895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文化产业在国外的研究情况
1.2.2 文化产业在国内的研究情况
1.3 理论依据
1.3.1 皮埃尔·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
1.3.2 日下公人的经济文化论
1.4 研究方法
1.4.1 实证研究法
1.4.2 比较分析法
1.4.3 文献分析法
第二章 文化产业及其作用
2.1 文化、文化产业的概念
2.1.1 文化的概念
2.1.2 文化产业的概念
2.2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辨析
2.3 文化产业化
2.3.1 文化产业化的概念
2.3.2 文化产业化的理解
2.4 文化产业的特征
2.5 文化产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章 户县文化产业的兴起及发展成就
3.1 文化产业兴起的宏观背景
3.1.1 文化产业在国外的发展
3.1.2 文化产业在国内的发展
3.2 文化产业在户县兴起
3.3 户县文化产业兴起的动力
3.4 户县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类型
3.4.1 户县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3.4.2 户县文化产业的主要类型
3.5 主要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户县经济的影响
3.6 小结
第四章 户县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户县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4.1.1 文化产业后继乏人
4.1.2 文化产品市场竞争实力弱
4.1.3 管理体制不顺畅,缺乏管理人才
4.1.4 资金投入不足
4.2 原因分析
4.2.1 文化产业发展外部环境不适,老一代艺术家及经典作品大量流失
4.2.2 文化产业起步晚,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不强,导致缺乏市场竞争力
4.2.3 观念落后,思想没有得到完全的解放
4.2.4 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文化产业的效益认识不足
第五章 户县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
5.1 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5.1.1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5.1.2 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5.2 促进户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5.2.1 加强对经典画作、老一代艺术家的保护,努力培养后继人才
5.2.2 努力提高文化产品的高新科技含量,提升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5.2.3 加强领导管理,全面发展文化产业,培植新的增长点
5.2.4 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资经营文化产业
第六章 户县文化产业对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6.1 要不断增加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加大对本地特色文化产业的开发力度
6.2 要科学规划、循序渐进
6.3 要实施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战略
6.4 要有效整合民俗、人文优势等地方特色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投融资支持——陕西文化产业现状调查引发的思考[J]. 汪洋.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0(01)
[2]陕西户县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之道:明确市场定位 服务目标客户[J]. 钱皓,何嘉萍. 西部金融. 2008(05)
[3]中国的文化产业应该加强法律保护[J]. 李顺德. 河南社会科学. 2007(04)
[4]文化创新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J]. 汪振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5]我国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及特征[J]. 徐萍. 统计与决策. 2007(01)
[6]上海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对策[J]. 楼文高,宋红艳,杨立东. 学术交流. 2007(01)
[7]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走势分析及政策建议[J]. 李京文. 中国经贸导刊. 2006(21)
[8]世界文化产业的撞击与竞争[J]. 李永增,陈泽伟. 瞭望新闻周刊. 2004(21)
[9]国外文化产业现状、发展措施与经验[J]. 董为民. 经济研究参考. 2004(10)
[10]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J]. 李全生.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3(01)
硕士论文
[1]文化产业及发展趋势研究[D]. 黄雅丽.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23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3323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