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传统民俗文化的再生产——以蒲江县大塘镇幺妹灯展演为例
发布时间:2021-09-09 20:37
中国乡村的民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大多不会以其原生形态延续,在社会再生产的大背景之下,它们通常变成了一种文化资源。由于多主体的参与,让其传承与传播变成了动态的异化过程。本文以四川省蒲江县大塘镇的"幺妹灯"展演活动为例,实证分析乡村传统民俗文化的再生产过程、参与主体及其扮演的角色,阐释传统民俗文化再生产过程中各主体的角色定位与文化行为逻辑,透视民俗文化再生产中体现出的文化调适,进而深入探讨中国乡村民俗文化的再生产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的利弊影响。
【文章来源】:四川戏剧. 2019,(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传统民俗文化再生产的相关背景
(一) “非遗热”:国家支持与政府主导
(二) 文化的自觉:寻找记忆与守住乡愁
(三) 利益驱动:旅游经济与文化品牌
二、传统民俗文化再生产过程中的各方主体
(一) 基层政府的统筹与策划
(二) 传承人和专业团队共同负责排演与包装
三、传统民俗文化再生产的利弊之我观
(一) 民俗文化再生产带来的积极影响
(二) 民俗文化再生产带来的消极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
[1]传统手工艺的再生产研究[D]. 王潇.西安美术学院 2016
硕士论文
[1]传统民俗文化的再生产[D]. 汪泽民.南昌航空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92748
【文章来源】:四川戏剧. 2019,(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传统民俗文化再生产的相关背景
(一) “非遗热”:国家支持与政府主导
(二) 文化的自觉:寻找记忆与守住乡愁
(三) 利益驱动:旅游经济与文化品牌
二、传统民俗文化再生产过程中的各方主体
(一) 基层政府的统筹与策划
(二) 传承人和专业团队共同负责排演与包装
三、传统民俗文化再生产的利弊之我观
(一) 民俗文化再生产带来的积极影响
(二) 民俗文化再生产带来的消极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
[1]传统手工艺的再生产研究[D]. 王潇.西安美术学院 2016
硕士论文
[1]传统民俗文化的再生产[D]. 汪泽民.南昌航空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927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3392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