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文化经济论文 >

鲁锦织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2 14:07
  鲁锦是鲁西南地区农家妇女智慧的结晶,曾广泛分布于山东、河北、河南一带。元末明初,由于自然条件适宜、交通便利,山东鲁西南一带就开始种植棉花,为江南棉纺织业提供原料。棉纺织技艺由此自江南经运河传入,并在明朝中后期异军突起,发展壮大形成了独特的鲁锦织造技艺。数百年来在贫瘠的生活中交织着简单的追求,演绎着平凡的美丽。新的历史时期,由于工业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它逐渐失去了原来的经济文化基础而衰落。许多文化遗产都有与其类似的发展轨迹。因此,对鲁锦织造技艺传承和发展的研究,能够为许多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足以借鉴的经验。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经济、文化和技术资料,探讨了鲁锦的发展历史、工艺、现状和未来,试图挖掘出促使其发展演变的根本动因,以期能对其未来的传承有所帮助。本文共有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导言部分阐述了本文研究的对象、意义、方法、目的、学术前史等;第二章对鲁锦的定义、分布地域、起源背景、发展阶段进行了探讨和追溯;第三章描述了鲁锦织造所涉及的各道工序。第四章探讨了鲁锦艺术产生的经济、自然和文化背景,阐述了其艺术风格,对其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纹样进行了解读。第五章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对象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和目的
    1.4 鲁锦研究的学术前史
        1.4.1 鲁锦名称的定义
        1.4.2 鲁锦的产生和发展
        1.4.3 鲁锦的种类和图案
        1.4.4 鲁锦的现状
第二章 鲁锦的起源和发展
    2.1 鲁锦的定义
    2.2 鲁锦的分布地域
    2.3 鲁锦织造技艺产生的历史背景
    2.4 鲁锦的产生和早期发展
    2.5 鲁锦的缓慢发展时期
    2.6 建国后鲁锦的发展
第三章 鲁锦织造技艺
    3.1 棉花的种植
    3.2 原料的加工
        3.2.1 轧花
        3.2.2 弹棉花
        3.2.3 搓不几
        3.2.4 纺线
        3.2.5 打线
        3.2.6 染线
        3.2.7 浆线
        3.2.8 络线
        3.2.9 经线
    3.3 鲁锦织造
        3.3.1 刷线
        3.3.2 装机楼子
        3.3.3 做综
        3.3.4 二次闯杼
        3.3.5 拴布裙
        3.3.6 上梭
        3.3.7 织造
    3.4 鲁锦的制造技法
    3.5 鲁锦的品种
第四章 鲁锦的艺术特色
    4.1 鲁锦艺术的经济背景
    4.2 鲁锦艺术的自然环境
    4.3 鲁锦艺术的文化背景
    4.4 鲁锦的艺术特色
    4.5 鲁锦纹样的断代和代表性纹样的解读
        4.5.1 解放前的传统纹样
        4.5.2 新中国成立初期纹样
        4.5.3 改革开放初期纹样
第五章 鲁锦织造技艺的产业化发展
    5.1 鲁锦产业化开发的必然性
    5.2 鲁锦产业的发展概况
    5.3 鲁锦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5.3.1 优势(Strengths)
        5.3.2 劣势(Weaknesses)
        5.3.3 机遇(Opportunities)
        5.3.4 威胁(Threats)
        5.3.5 分析
    5.4 产业开发对策的实施
        5.4.1 政府层面
        5.4.2 企业层面
        5.4.3 民间机构层面
        5.4.4 个人层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商标权与地理标志权的博弈——兼评“鲁锦”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案[J]. 崔立红.  电子知识产权. 2009(09)
[2]刍议鲁锦的现状 传承及创新[J]. 宋法强,陈建伟.  山东纺织科技. 2009(03)
[3]鲁锦的艺术特色及基础纹样解析[J]. 任雪玲,葛玉珍.  丝绸. 2009(06)
[4]鲁西南织锦艺术——民间工艺美术成功挖掘保护个案研究[J]. 司继琳.  齐鲁艺苑. 2009(03)
[5]鲁锦艺术[J]. 王巍,黎小强,李敏.  美术界. 2009(02)
[6]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鲁锦艺术[J]. 王大海.  齐鲁艺苑. 2008(04)
[7]鲁锦溯源及其艺术特色[J]. 任雪玲,洪凭,屠恒贤.  纺织学报. 2008(03)
[8]鲁西南民间织锦的传承与发展[J]. 朱小乐.  内蒙古艺术. 2008(01)
[9]论鲁锦的传承融合与发展创新[J]. 刘乐,杨永庆.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7(05)
[10]危机与希望并存古老的技艺需与时俱进 鲁锦的发展与创新[J]. 杨永庆,许旭兵.  流行色. 2007(08)

硕士论文
[1]鲁锦研究及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D]. 赵萌.东华大学 2007
[2]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D]. 王大海.天津大学 2007
[3]中国古代织机改造与丝绸提花织物纹样的发展演变[D]. 李颖.苏州大学 2006
[4]鲁锦中的民俗观念[D]. 郜冬萍.西北民族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28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3528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5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