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困境、契机与模式探索
发布时间:2021-12-10 11:22
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是新时期集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最优策略,以文化对接精准扶贫的产业发展思路旨在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通过对已有实践模式的经验总结,发现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包括"创意乡村""小城镇""经济文化共同体"等实践模式。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应该着重于对乡村自身自然资源禀赋的挖掘,寻找文化产业区域性和乡村文化的契合点,集聚城市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优势,拉长文化产业链,形成新型文化业态,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寻求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对三种发展模式特点的总结实现对其他同类地区产业的理论指导。
【文章来源】: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35(02)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
(一) 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困境
(二) 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的制约因素
1. 城镇化对乡村文化产业原有属性的改造
2. 城乡公共服务差异供给对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
三、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契机
(一) 乡村振兴战略为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指明了道路
(二) 政策性措施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明确了边界
(三) 经济利益诉求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典型模式
(一) 山东省朱家峪村实践模式
(二) 浙江省横店镇实践模式
(三) 湖北省谷城堰河村实践模式
五、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可能性模式探索
(一) “创意乡村”发展模式
(二) “小城镇”发展模式
(三) “经济文化共同体”模式
六、总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展望[J]. 李宇佳,刘笑冰,江晶,魏东雄. 农业展望. 2018(07)
[2]文旅融合的特征分析与实践路径研究——以重庆涪陵为例[J]. 熊正贤.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06)
[3]产业结构优化研究述评[J]. 王志标,刘冰冰. 社会科学动态. 2017(10)
[4]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的资源开发与乡村实践[J]. 林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5]新型城镇化视阈下的中国乡村文化及其产业化问题研究[J]. 李娟. 学术交流. 2014(11)
[6]乡村文化产业与傣族园村寨变迁[J]. 刘从水. 民族艺术研究. 2013(01)
[7]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路径分析[J]. 王志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8]文化工业述要[J]. 西奥多·W·阿多诺,赵勇. 贵州社会科学. 2011(06)
[9]传统乡村文化的秩序危机与价值重建[J]. 赵霞. 中国农村观察. 2011(03)
[10]文化产业链设计[J]. 王志标. 科学学研究. 2007(02)
本文编号:3532524
【文章来源】: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35(02)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
(一) 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困境
(二) 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的制约因素
1. 城镇化对乡村文化产业原有属性的改造
2. 城乡公共服务差异供给对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
三、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契机
(一) 乡村振兴战略为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指明了道路
(二) 政策性措施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明确了边界
(三) 经济利益诉求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典型模式
(一) 山东省朱家峪村实践模式
(二) 浙江省横店镇实践模式
(三) 湖北省谷城堰河村实践模式
五、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可能性模式探索
(一) “创意乡村”发展模式
(二) “小城镇”发展模式
(三) “经济文化共同体”模式
六、总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展望[J]. 李宇佳,刘笑冰,江晶,魏东雄. 农业展望. 2018(07)
[2]文旅融合的特征分析与实践路径研究——以重庆涪陵为例[J]. 熊正贤.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06)
[3]产业结构优化研究述评[J]. 王志标,刘冰冰. 社会科学动态. 2017(10)
[4]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的资源开发与乡村实践[J]. 林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5]新型城镇化视阈下的中国乡村文化及其产业化问题研究[J]. 李娟. 学术交流. 2014(11)
[6]乡村文化产业与傣族园村寨变迁[J]. 刘从水. 民族艺术研究. 2013(01)
[7]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路径分析[J]. 王志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8]文化工业述要[J]. 西奥多·W·阿多诺,赵勇. 贵州社会科学. 2011(06)
[9]传统乡村文化的秩序危机与价值重建[J]. 赵霞. 中国农村观察. 2011(03)
[10]文化产业链设计[J]. 王志标. 科学学研究. 2007(02)
本文编号:3532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3532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