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09 23:30
文化产业是经济与文化日益融合的时代产物,作为一种新兴的朝阳产业,它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的文化产业是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宏阔时代背景下逐渐兴起的,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加快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文化事业的改革和进步,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和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对于“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将为我国跨世纪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在中国转型期背景下对我国文化产业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从文化产业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文化产业的内涵、特征,界定了本文文化产业研究的范畴;第二部分论述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历史发展,客观分析了文化产业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所具...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化产业基本理论分析
1.1 文化产业的基本概念
1.1.1 文化的内涵
1.1.2 文化产业概念形成的演进
1.1.3 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
1.2 社会转型期文化产业的特点
1.2.1 营利性
1.2.2 兼顾性
1.2.3 原创性
1.2.4 知识性
第二章 我国文化产业的历史发展与转型
2.1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简要历程
2.1.1 改革初期文化产业的初步建立和探索阶段
2.1.2 转型期文化产业迅速发展阶段
2.1.3 转型期文化产业全面发展阶段
2.2 转型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2.1 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2.2.2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2.2.3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第三章 我国文化产业全面转型的发展状况
3.1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3.1.1 文化产业优势凸显
3.1.2 文化产业集团初具规模
3.1.3 文化产业融投资日益多元化
3.1.4 文化产业信息化趋势明显
3.2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 总体规模弱小,经济效益不高
3.2.2 整体发展不平衡
3.2.3 文化资源浪费严重
3.2.4 文化市场经营秩序混乱
3.2.5 文化产业发展原创力不足
3.2.6 文化产业人才缺乏
第四章 转型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4.1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4.1.1 协调发展战略
4.1.2 重点突破发展战略
4.1.3 创新化发展战略
4.2 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必须处理好几对关系
4.2.1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4.2.2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4.2.3 市场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第五章 转型期我国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5.1 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体制改革
5.1.1 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文化产业管理机制
5.1.2 拓宽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资融资体制
5.1.3 确立文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5.1.4 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体系
5.2 建立旨在促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体系
5.2.1 确立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5.2.2 制定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应政策
5.3 走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的融合之路,提升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
5.3.1 建立科技与文化的对应沟通机制
5.3.2 大力发展以信息文化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文化产业
5.3.3 进一步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5.4 走品牌化发展之路,打造知名文化品牌
5.4.1 打造文化产业特色行业品牌
5.4.2 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精品
5.4.3 借鉴发达国家打造品牌文化产品的经验和模式
5.5 走人才支撑产业发展之路,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5.5.1 制定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计划
5.5.2 建立公平、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
5.5.3 吸纳海外优秀文化产业人才
5.5.4 通过高校培养文化产业人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文章目录
个人简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对策思考[J]. 吴艳玲,张志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4)
[2]正确把握若干重要关系 促进文化产业健全发展(上)[J]. 黄南珊. 学术论坛. 2004(04)
[3]各国文化产业产值[J]. 韩磊. 时事报告. 2004(07)
[4]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批判理论的批判与中国语境的规范[J]. 傅守祥.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5]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思考[J]. 贺善侃. 探索与争鸣. 2004(03)
[6]国外关于文化产业统计的界定[J]. 国际统计信息中心课题组. 中国统计. 2004(01)
[7]中国加入WTO对文化产业意味着什么[J]. 赵振宇.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3(02)
[8]经济转型时期的文化产业化探索[J]. 陈国龙.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01)
[9]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产业论坛第二届年会综述[J]. 李康化,王一侬. 社会科学. 2003(02)
[10]关于21世纪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 聂瑞平. 河北学刊. 2002(04)
本文编号:3617835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化产业基本理论分析
1.1 文化产业的基本概念
1.1.1 文化的内涵
1.1.2 文化产业概念形成的演进
1.1.3 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
1.2 社会转型期文化产业的特点
1.2.1 营利性
1.2.2 兼顾性
1.2.3 原创性
1.2.4 知识性
第二章 我国文化产业的历史发展与转型
2.1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简要历程
2.1.1 改革初期文化产业的初步建立和探索阶段
2.1.2 转型期文化产业迅速发展阶段
2.1.3 转型期文化产业全面发展阶段
2.2 转型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2.1 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2.2.2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2.2.3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第三章 我国文化产业全面转型的发展状况
3.1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3.1.1 文化产业优势凸显
3.1.2 文化产业集团初具规模
3.1.3 文化产业融投资日益多元化
3.1.4 文化产业信息化趋势明显
3.2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 总体规模弱小,经济效益不高
3.2.2 整体发展不平衡
3.2.3 文化资源浪费严重
3.2.4 文化市场经营秩序混乱
3.2.5 文化产业发展原创力不足
3.2.6 文化产业人才缺乏
第四章 转型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4.1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4.1.1 协调发展战略
4.1.2 重点突破发展战略
4.1.3 创新化发展战略
4.2 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必须处理好几对关系
4.2.1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4.2.2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4.2.3 市场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第五章 转型期我国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5.1 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体制改革
5.1.1 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文化产业管理机制
5.1.2 拓宽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资融资体制
5.1.3 确立文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5.1.4 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体系
5.2 建立旨在促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体系
5.2.1 确立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5.2.2 制定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应政策
5.3 走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的融合之路,提升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
5.3.1 建立科技与文化的对应沟通机制
5.3.2 大力发展以信息文化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文化产业
5.3.3 进一步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5.4 走品牌化发展之路,打造知名文化品牌
5.4.1 打造文化产业特色行业品牌
5.4.2 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精品
5.4.3 借鉴发达国家打造品牌文化产品的经验和模式
5.5 走人才支撑产业发展之路,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5.5.1 制定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计划
5.5.2 建立公平、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
5.5.3 吸纳海外优秀文化产业人才
5.5.4 通过高校培养文化产业人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文章目录
个人简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对策思考[J]. 吴艳玲,张志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4)
[2]正确把握若干重要关系 促进文化产业健全发展(上)[J]. 黄南珊. 学术论坛. 2004(04)
[3]各国文化产业产值[J]. 韩磊. 时事报告. 2004(07)
[4]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批判理论的批判与中国语境的规范[J]. 傅守祥.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5]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思考[J]. 贺善侃. 探索与争鸣. 2004(03)
[6]国外关于文化产业统计的界定[J]. 国际统计信息中心课题组. 中国统计. 2004(01)
[7]中国加入WTO对文化产业意味着什么[J]. 赵振宇.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3(02)
[8]经济转型时期的文化产业化探索[J]. 陈国龙.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01)
[9]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产业论坛第二届年会综述[J]. 李康化,王一侬. 社会科学. 2003(02)
[10]关于21世纪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 聂瑞平. 河北学刊. 2002(04)
本文编号:3617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3617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