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与文化贸易的政策选择
发布时间:2022-02-19 16:3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各国文化交流的加深,文化产业和国际文化贸易获得了迅速发展。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文化贸:易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承载的一国文化影响力也随着文化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扩大而增强。入世以来,中国的文化贸易发展迅速,文化市场越来越与世界接轨,但不同文化产品的贸易发展水平却不平衡,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文化市场,中国文化产业面临着巨大挑战。在这样的国内外背景下,研究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以及文化贸易政策选择问题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全面分析当代国际文化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两方面出发,借鉴灰色关联度的评价模型,构建了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对中国和世界主要文化贸易国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测定与比较;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现行文化贸易政策的正、负面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中国文化贸易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国际文化贸易的规模持续扩大,发展中国家拥有比较大的文化贸易发展潜力,但目前世界文化市场仍主要由发达国家占据;中国的文化商品贸易顺差较大,文化服务贸易逆差严重,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写作框架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1 国际文化贸易
1.3.2 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
1.3.3 开放型适度保护政策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国际文化贸易的模式
2.2 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
2.2.1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2.2.2 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2.3 文化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之争
2.4 小结
3 国际文化贸易的发展现状
3.1 文化产品的分类
3.2 国际文化贸易的发展现状
3.2.1 文化贸易的规模
3.2.2 文化贸易的产品结构
3.2.3 文化贸易的主体结构
3.2.4 文化贸易的区域结构
3.2.5 文化贸易的国别结构
3.3 中国文化贸易的发展现状
3.3.1 中国文化贸易的规模
3.3.2 中国文化贸易的收支状况
3.3.3 中国文化贸易的主要对象
3.4 小结
4 中国与世界主要文化贸易国的文化产业竞争力
4.1 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体系
4.1.1 评价指标的选择
4.1.2 评价模型的构建
4.2 中国与世界主要文化贸易国的竞争力测定
4.3 中国与世界主要文化贸易国的竞争力比较
4.4 小结
5 中国现行的文化贸易政策及其效应
5.1 中国现行的文化贸易政策
5.2 现行文化贸易政策的效应
5.2.1 正面效应
5.2.2 负面效应
5.3 小结
6 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的政策选择
6.1 开放型适度保护政策的提出
6.1.1 开放型适度保护政策的内涵
6.1.2 实施开放型适度保护政策的必要性
6.2 实施开放型适度保护政策的具体措施
6.2.1 采取促进竞争的开放措施
6.2.2 采取适当干预的保护措施
6.3 小结
7 主要结论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由市场”还是“文化例外”——美国与法-加文化产业政策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李宁.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6(05)
[2]国际产业分工与中国文化产业[J]. 吕方.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6(05)
[3]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J]. 赵彦云,余毅,马文涛.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04)
[4]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模型[J]. 迟国泰,王际科.大连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杜娟. 控制与决策. 2006(03)
[5]《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谈判通过始末[J]. 范帆,杨颖. 中国出版. 2006(02)
[6]当代国际文化贸易综论(下)[J]. 李怀亮,闫玉刚. 河北学刊. 2006(01)
[7]基于范数灰关联度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J]. 张颖超,周媛,刘雨华. 统计与决策. 2006(01)
[8]中国文化产业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比较优势探讨[J]. 欧阳有旺,郭炳南. 开发研究. 2005(06)
[9]文化产业:形态演变、产业基础和时代特征[J]. 荣跃明. 社会科学. 2005(09)
[10]发展文化产业战略意义探析[J]. 范玉刚. 人文杂志. 2005(04)
本文编号:3633236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写作框架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1 国际文化贸易
1.3.2 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
1.3.3 开放型适度保护政策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国际文化贸易的模式
2.2 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
2.2.1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2.2.2 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2.3 文化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之争
2.4 小结
3 国际文化贸易的发展现状
3.1 文化产品的分类
3.2 国际文化贸易的发展现状
3.2.1 文化贸易的规模
3.2.2 文化贸易的产品结构
3.2.3 文化贸易的主体结构
3.2.4 文化贸易的区域结构
3.2.5 文化贸易的国别结构
3.3 中国文化贸易的发展现状
3.3.1 中国文化贸易的规模
3.3.2 中国文化贸易的收支状况
3.3.3 中国文化贸易的主要对象
3.4 小结
4 中国与世界主要文化贸易国的文化产业竞争力
4.1 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体系
4.1.1 评价指标的选择
4.1.2 评价模型的构建
4.2 中国与世界主要文化贸易国的竞争力测定
4.3 中国与世界主要文化贸易国的竞争力比较
4.4 小结
5 中国现行的文化贸易政策及其效应
5.1 中国现行的文化贸易政策
5.2 现行文化贸易政策的效应
5.2.1 正面效应
5.2.2 负面效应
5.3 小结
6 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的政策选择
6.1 开放型适度保护政策的提出
6.1.1 开放型适度保护政策的内涵
6.1.2 实施开放型适度保护政策的必要性
6.2 实施开放型适度保护政策的具体措施
6.2.1 采取促进竞争的开放措施
6.2.2 采取适当干预的保护措施
6.3 小结
7 主要结论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由市场”还是“文化例外”——美国与法-加文化产业政策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李宁.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6(05)
[2]国际产业分工与中国文化产业[J]. 吕方.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6(05)
[3]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J]. 赵彦云,余毅,马文涛.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04)
[4]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模型[J]. 迟国泰,王际科.大连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杜娟. 控制与决策. 2006(03)
[5]《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谈判通过始末[J]. 范帆,杨颖. 中国出版. 2006(02)
[6]当代国际文化贸易综论(下)[J]. 李怀亮,闫玉刚. 河北学刊. 2006(01)
[7]基于范数灰关联度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J]. 张颖超,周媛,刘雨华. 统计与决策. 2006(01)
[8]中国文化产业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比较优势探讨[J]. 欧阳有旺,郭炳南. 开发研究. 2005(06)
[9]文化产业:形态演变、产业基础和时代特征[J]. 荣跃明. 社会科学. 2005(09)
[10]发展文化产业战略意义探析[J]. 范玉刚. 人文杂志. 2005(04)
本文编号:3633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3633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