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文创品牌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5 12:27
本论文以台湾地区的文创品牌作为出发点,进一步探寻台湾文创品牌背后的独特发展路径,并基于品牌背后的美学形态深层次地对于台湾地区的文创品牌进行品牌美学符号的审视与意义探寻。无独有偶,鉴于文创品牌相较于一般性商业品牌的特殊性与独特意识形态下的附加价值,进一步探索文创品牌背后积极的品牌符号内核与消极的诱导属性内核。通过对于台湾文创品牌的研究也能进一步梳理出其发展模式的参考价值,从而对大陆文创品牌的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探索。本论文的重点,通过实地调研与个案分析,以及田野调查访谈的基础之上,前半部分会着重于结合台湾地区的历史脉络与社会取向来探究台湾文创品牌的“原真性”与“风格性”。后半部分则会基于文化研究中的消费文化理论、意识形态与大众传播的关系,从而进一步集中在三点进行深层次的探究过程:(一)文创品牌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文创品牌相较于大众品牌如何将意识形态合法化;(二)文创品牌如何通过审美意识及形态来建构受众的认知;(三)文创品牌基于特有的文化属性是否建构了一种别致的广告乌托邦形态。对于台湾地区文创品牌的考究,积极层面上,可以进一步探索出台湾文创品牌在其地区性政策的扶持下以及受众美学形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之处及不足
1.5 核心概念厘清
1.5.1 何为文化
1.5.2 文化作为产业的出现——从“文化工业”到“文化产业”
1.5.3 文化创意产业的提出
1.5.4 消费视阈下的文创品牌符号
1.6 文献综述
1.6.1 文创产业的形态侧重点不同
1.6.2 基于台湾特色下的文创品牌
第2章 疯癫与文明——台湾地区文创品牌经验的旧思与新赋
2.1 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成
2.2 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
2.2.1 政府职能部门的多重培育与资金链扶持
2.2.2 以点带面,台湾文化创意园区的多维构建
2.2.3 推动“公民美学”运动,聚焦在地化的情感属性
2.3 台湾地区文创品牌类别概述
2.3.1 传统农业模式的改造
2.3.2 都市困顿情绪的提炼
2.3.3 传统叙事文化的赋予
2.4 台湾地区文创品牌美学形态
2.4.1 “新艺术”运动下的美学形态变迁
2.4.2 品牌美学形态的重要性
2.4.3 台湾文创品牌的美学形态及价值符号
2.4.4 台湾文创品牌的叙事形态与社会责任
第3章 匠心与新赋——深度访谈下的文创品牌内在互动链
3.1 研究问题及研究背景
3.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3.3 研究发现及分析
3.3.1 文创品牌的文化内驱力与原真性
3.3.2 文创品牌的隐喻赋值与生活美学符号
3.3.3 文创品牌的消费制约
第4章 碰撞与共荣——台湾文创品牌经验与大陆经验的比较研究
4.1 大陆文创产业的宏观市场现状
4.2 台湾经验影响下的大陆文创品牌
4.2.1 “文化消费”下的意义宣导
4.2.2 “仪式空间”下的品牌效应
4.2.3 “创意构面”下的品牌形态
4.3 大陆文创品牌发展的局限与困顿
4.3.1 失衡的文化——文化消费与版权意识的认知局限
4.3.2 不在场的展演空间——文创工业园区的单一定位
4.3.3 强加性的感知空间——深度体验的缺失
4.3.4 折戟的传统文化——文化遗产的历史性错位
4.4 “互联网+”形态下大陆文创品牌的新赋
4.5 大中华地区文创品牌的整合与熔融
4.5.1 台湾文创产业的局限性
4.5.2 大陆文创品牌的国际化取向
4.5.3 民族复兴的文化隐喻
4.5.4 文化母体下的华人文创品牌呈现
第5章 反向与制约——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创品牌
5.1 后现代主义下的文创品牌重构
5.1.1 后现代主义下的意义系统
5.1.2 消费社会视阈下的“文创快感”再造
5.2 后现代审美形态下的隐忧
5.2.1 后现代审美形态下的文化消费
5.2.2 审美超越下的品牌权力与消费自由
5.3 消费的幻觉态与文化的本真态
5.3.1 媒介驱动下的文化产业
5.3.2 消费语境下的文化工业
5.4 文创品牌背后的新型广告乌托邦
5.5 消费视阈下的大中华区文创品牌前瞻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本文编号:3734969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之处及不足
1.5 核心概念厘清
1.5.1 何为文化
1.5.2 文化作为产业的出现——从“文化工业”到“文化产业”
1.5.3 文化创意产业的提出
1.5.4 消费视阈下的文创品牌符号
1.6 文献综述
1.6.1 文创产业的形态侧重点不同
1.6.2 基于台湾特色下的文创品牌
第2章 疯癫与文明——台湾地区文创品牌经验的旧思与新赋
2.1 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成
2.2 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
2.2.1 政府职能部门的多重培育与资金链扶持
2.2.2 以点带面,台湾文化创意园区的多维构建
2.2.3 推动“公民美学”运动,聚焦在地化的情感属性
2.3 台湾地区文创品牌类别概述
2.3.1 传统农业模式的改造
2.3.2 都市困顿情绪的提炼
2.3.3 传统叙事文化的赋予
2.4 台湾地区文创品牌美学形态
2.4.1 “新艺术”运动下的美学形态变迁
2.4.2 品牌美学形态的重要性
2.4.3 台湾文创品牌的美学形态及价值符号
2.4.4 台湾文创品牌的叙事形态与社会责任
第3章 匠心与新赋——深度访谈下的文创品牌内在互动链
3.1 研究问题及研究背景
3.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3.3 研究发现及分析
3.3.1 文创品牌的文化内驱力与原真性
3.3.2 文创品牌的隐喻赋值与生活美学符号
3.3.3 文创品牌的消费制约
第4章 碰撞与共荣——台湾文创品牌经验与大陆经验的比较研究
4.1 大陆文创产业的宏观市场现状
4.2 台湾经验影响下的大陆文创品牌
4.2.1 “文化消费”下的意义宣导
4.2.2 “仪式空间”下的品牌效应
4.2.3 “创意构面”下的品牌形态
4.3 大陆文创品牌发展的局限与困顿
4.3.1 失衡的文化——文化消费与版权意识的认知局限
4.3.2 不在场的展演空间——文创工业园区的单一定位
4.3.3 强加性的感知空间——深度体验的缺失
4.3.4 折戟的传统文化——文化遗产的历史性错位
4.4 “互联网+”形态下大陆文创品牌的新赋
4.5 大中华地区文创品牌的整合与熔融
4.5.1 台湾文创产业的局限性
4.5.2 大陆文创品牌的国际化取向
4.5.3 民族复兴的文化隐喻
4.5.4 文化母体下的华人文创品牌呈现
第5章 反向与制约——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创品牌
5.1 后现代主义下的文创品牌重构
5.1.1 后现代主义下的意义系统
5.1.2 消费社会视阈下的“文创快感”再造
5.2 后现代审美形态下的隐忧
5.2.1 后现代审美形态下的文化消费
5.2.2 审美超越下的品牌权力与消费自由
5.3 消费的幻觉态与文化的本真态
5.3.1 媒介驱动下的文化产业
5.3.2 消费语境下的文化工业
5.4 文创品牌背后的新型广告乌托邦
5.5 消费视阈下的大中华区文创品牌前瞻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本文编号:37349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3734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