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文化经济论文 >

微博与华语电影营销的新选择

发布时间:2017-05-31 13:26

  本文关键词:微博与华语电影营销的新选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回顾2010年的华语电影市场,电影营销可以用一个"新"字来概括。一是"新点子"层出不穷,二是对新媒体的利用。特别是很多影片运用微博评论进行低成本造势,为华语电影营销开启了全新的思路。面对这种复杂的新情况,本文首先描述国内微博的兴起、特征与现状,进而结合相关数据、案例,梳理电影微博营销的原则,解析营销策略。最后,指出微博营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
【关键词】华语电影 微博 电影营销 新选择
【基金】: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电影学,项目编号为(S30103)
【分类号】:J943
【正文快照】: 一、引言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存在的具体事物的属性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艺术性、商业性、意识形态性等都是电影属性的组成部分。电影自诞生至今不过短短一百多年,在这一百多年历史中,从电影是否是艺术到电影产业属性不断地被放大,电影的诸多属性被轮番置于本质位置加以认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道新;;电影的华语规划与母语电影的尴尬[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2 赵伟东;;论华语电影传播的后现代性流变[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3 王建南;;“行驶在雷雨中的列车”2011年上半年华语电影关键词[J];电影世界;2011年08期

4 刘牧;;华语电影情境中景观元素的内外转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5 史志文;;国内暑期档 养眼是王道[J];东方电影;2011年08期

6 颜纯钧;;华语电影的践行者——胡金铨和他的电影[J];当代电影;2011年08期

7 沈鲁;姜娜;;全球化语境与华语电影品牌的传播策略[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李硕;;华语电影奇观下明星制的文化价值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8期

9 杨曙;;全球化时代的华语电影文化传播[J];新闻界;2011年03期

10 杨紫轩;;全球化视域下的华语电影:身份、集体记忆与传播策略[J];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旭光;;华语电影大片十年:全球化时代中华文化的影像化表达[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郭越;;台湾“新电影”对华语电影的主要贡献[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刘宇清;;“华语电影”视野中的中国电影史书写[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黄式宪;;与世界对话:华语电影跨界的历史性荣耀与当下生存焦虑[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5 陈旭光;;悖论与选择——“全球化”语境中华语电影现代化/民族化问题之省思[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6 聂伟;;中国电影海外市场拓展的三重“现代性”[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7 张振华;于晶;;一意孤行还是理性定位?——中国武侠大片如何真正走向世界[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彭吉象;;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民族影视艺术[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9 陈旭光;;冲突、对话与融合——“全球化”时代中西艺术文化交流问题的思考[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10 许留军;;武侠片的艺术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班玮 郑启航;华语电影 柏林欢迎[N];中国电影报;2009年

2 尹达;2009,大有可为的华语电影[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3 ;品牌年——华语电影新课题[N];北京商报;2009年

4 张波;世界华语电影历史与现状引关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崔汀;华语特效电影三天王[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6 宋华;2010年华语电影如何作为?[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7 赵建;内地电影暑期档: 华语电影类型化 势头强劲令人期待[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8 毛梦溪;华语电影: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不可或缺[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影评人 张小北;华语电影“翻拍新浪潮”满含危险[N];东方早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孔莉萍;操办英国国际华语电影节的太原女孩[N];太原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雯艳;华语电影与中国戏曲[D];苏州大学;2010年

2 邹鹃薇;言志诗学与华语电影的审美倾向[D];暨南大学;2010年

3 徐文明;论华语电影中的清代历史表述、想象与意义生产[D];上海大学;2010年

4 边静;华语电影中的同性恋话语[D];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

5 陈辉;全球化时代华语电影之现代性与文化认同[D];苏州大学;2009年

6 向宇;跨界的艺术[D];上海大学;2012年

7 康宁;香港喜剧电影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8 刘点点;跨媒介时代的文化产业[D];北京大学;2011年

9 王雁;论台湾电影的国族认同观之变迁[D];上海大学;2011年

10 邱宝林;新世纪中国青年导演电影话语建构图景与传播逻辑[D];上海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帮文;论华语电影的命名逻辑[D];暨南大学;2010年

2 海晓虹;近五年华语电影的传播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2年

3 李俊;2000年以来华语电影的国际传播和影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4 卢燕蔷;华语电影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认同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5 李硕;当代华语电影奇观化与民族身份的构建[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6 何美;冲突 融合 共赢:新时期内地香港合拍片的历史与趋势[D];清华大学;2006年

7 李琳;论CEPA协议对内地电影业的影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8 韩瑾;内地、香港合拍片发展现状及走向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苏益露;陆港十年忆[D];西南大学;2010年

10 魏婉笛;融媒环境下微博给中国电影业带来的影响初探[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微博与华语电影营销的新选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9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409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d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