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遗产旅游地的价值认同及其影响机制
本文关键词:我国遗产旅游地的价值认同及其影响机制
【摘要】:我国遗产旅游近些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我国遗产旅游地已经发展成为具有核心吸引物、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我国遗产旅游地类型多样,而"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殊荣无疑是对其价值的最高认同。从我国所入选的世界遗产项目标准看,有区间分布特征,与自然遗产相比世界文化遗产显著胜出。第一批44处国家风景名胜和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以凸显国家政治因素和传统文化符号为主而入选。文章详细解读了我国遗产旅游地的入选标准及分布特征,试阐述了我国遗产旅游地价值认同的影响因素,并从组织行为学角度揭示其价值认同影响机制是由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影响因素共同作用构成的复杂循环反馈体系。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商学院;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关键词】: 遗产旅游地 价值认同 权力话语 影响机制
【分类号】:G124;F592
【正文快照】: 一、引言当下,遗产旅游地已构成全世界各个国家旅游产业的最主要形式。旅游学术界还没有形成完善的遗产旅游地研究体系,遗产旅游地的概念与定义还没有确定统一,本论文中所研究的遗产旅游地特指以遗产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目的地。我国遗产旅游地包括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国家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娜;;旅游地品牌建设的文化价值选择与塑造——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4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祥华;吴涛;;法学研究的范式与模式——兼与戚建刚博士商榷[J];河北法学;2006年11期
2 仕超;;审美时空的超越意蕴[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乔荣生;王建刚;;试析个人品德建设的方法论问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程立涛;蔺子雨;;日常生活体验与后现代道德——微观视角下的人性与伦理的考察[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赵荷花;;人性的教育学立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1期
6 袁继红;社会科学中是否也存在规律[J];河北学刊;2003年01期
7 周霞;;新教伦理与社会性格——资本主义精神兴衰的两种解析模式[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8 杨爱兵;以非诉讼程序解决物业纠纷的合理性分析[J];中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9 李莉;;论和谐理念对我国大学文化的影响——以价值判断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2期
10 刘冰清;;略谈长阳南曲的保护与发展[J];黑龙江史志;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玮;;以大众的名义——当前大众传媒的文化民粹主义倾向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许瑞芳;;教育史研究的方法论透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3 刘洪岩;马宇歌;;找骂:走进“范跑跑”——网络社区作为公共领域的可能性探讨[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4 钱洪伟;薛向欣;陈红兵;;论环境治理的源头控制策略——产品设计生态化[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5 马雷君;;论多元文化背景中教育法律的价值取向[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朱最新;;行政备案类型化与法治化初探[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戚建刚;;风险规制过程的合法性之证成——以公众和专家的风险知识运用为视角[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陈小鼎;;探析结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理论的构建[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9 李进富;王斌;;我国海上安全中人为因素控制策略研究[A];安全理论与实践[C];2006年
10 尹筱莉;;科学教育研究方法论及其反思[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7 周国兴;寻求现实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琳琳;城市化进程中农地使用权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杨晓;形式反思的抽象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韩光辉;桂林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保护[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张云霞;崔越峰;;内在价值、工具价值、系统价值辩证关系初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谢彦君;论旅游的本质与特征[J];旅游学刊;1998年04期
4 萧梅;;谁在保护?为谁保护?保护什么?怎样保护?[J];音乐研究;2006年02期
5 方李莉;;全球化背景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贵州梭嘎生态博物馆考察所引发的思考[J];民族艺术;2006年03期
6 巴莫曲布嫫;;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概念到实践[J];民族艺术;2008年01期
7 李春霞;彭兆荣;;无形文化遗产遭遇的三种“政治”[J];民族艺术;2008年03期
8 吕俊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去主体化倾向及原因探析[J];民族艺术;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红;;浅谈文化价值认同与公民道德建设[J];伦理与文明;2013年00期
2 贾英健;;重建当代价值认同的致思理路和方法解答[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3 王岩;;论人本主导价值认同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失位与归位[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黄觅;;虚拟条件下价值认同的困境——以个体和民族为视角[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宋振文;;核心价值认同路径下的文化消费引导原则[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3期
6 瞿敬平;;大学生对开展“唱读讲传”活动的价值认同研究——以重庆为例[J];黑龙江史志;2012年05期
7 黄陵东;“现实的人”的价值认同与价值选择及其矛盾悖逆──兼及实践中的世俗难题及其解决[J];福建学刊;1997年S1期
8 何俊;;多元生活中的共同价值认同[J];杭州(我们);2013年Z1期
9 胡建;全球化视角下的中西文化之价值认同[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贾英健;;认同的哲学意蕴与价值认同的本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袁峰;;价值认同与当代政治合法性的基础[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2 林仙;;“老板娘”是“老板”?!——以一个体工商户为例谈女性的价值认同[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哈战荣;;“两个转化”、“一个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件分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余治平;;民族认同与核心价值的现代重构——新中国60年与中华未来新路向[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5 崔金赋;;站在大学的讲台上——教育、教学、教师及其他[A];农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共淮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陈儒江;凝聚价值认同 构筑精神基石[N];安徽日报;2014年
2 郭建新;道德价值认同的路径探索[N];光明日报;2008年
3 浙江嘉兴 媒体人 浦江潮;“微博好新闻”的 价值认同[N];长江日报;2013年
4 刘立平;寻求教育出版价值认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王端鹏;价值认同校准“精神指针”[N];济南日报;2014年
6 陈合营;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实现途径[N];陕西日报;2006年
7 于广河;价值认同与践行科学发展观[N];吉林日报;2009年
8 《前线》杂志社总编辑 刘陈德;人文北京的价值认同[N];北京日报;2011年
9 本报评论员;春风化雨增强价值认同度[N];鄂州日报;2014年
10 北京市新源里第四小学 沈颖;引领集体话语 传承价值认同[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俭;基于价值尊重与价值认同的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宋联江;民族复兴视域中的人民军队价值认同史论[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柳克方;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柯细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认同[D];武汉工程大学;2012年
3 张博;大学生价值认同的文化实现路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4 朱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5 徐滕;论宪法共识[D];河北大学;2014年
6 石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问题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7 夏燕;产品审美价值认同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提升认同度的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乔阿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田媛;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26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526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