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意产业和创意集群的创意城市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创意产业和创意集群的创意城市发展研究
【摘要】:单纯的科学逻辑并不能完全解决城市问题,城市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意与想象力。新型城市的崛起,既需要经济规模扩张的硬实力,更需要以文化为基础、创意为核心、人才为保障的软实力的全面提升。建构于区域文化资源基础上的创意产业将为城市转型升级、城市空间重塑和城市治理创新提供更多可能。走特色化的创意产业集群之路,根本意义在于使城市摆脱传统的资源依赖、提升城市竞争力,同时也将为缓解城市矛盾,特别是城市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压力,走可持续城市化道路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后工业时代 文化资源 创意产业 创意城市
【分类号】:F299.27;G124
【正文快照】: 一、城市化矛盾及其对新兴产业的诉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城镇常住人口接近7.5亿,预计到2030年,中国城镇人口比例将达到总人口的2/3以上。随着中国城市化率的不断攀升,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导致的能源消耗、环境负荷、人口膨胀和交通压力等矛盾在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琦;张庆刚;王冠韬;;以创意推动文化创新[J];改革与开放;2011年04期
2 江晓敏;王波;;创意产业及城市再生的研究——成都创意产业发展策略[J];工业建筑;2010年09期
3 徐明亮;;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个案研究[J];经济纵横;2011年05期
4 雷宏振;张敬博;;动漫产业集群发展中“政策租”效应及其对集群知识创新绩效的影响[J];经济经纬;2013年01期
5 付永萍;曹如中;;城市创意产业集聚化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04期
6 陈玉国;陈子薇;;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研究综述[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7 李光安;;基于大众传播场的艺术文化探讨[J];河南社会科学;2013年12期
8 吴卫红;王阳阳;张爱美;;北京市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翔;;全球创意产品贸易发展趋势及中国机遇[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赵继新;楚江江;;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3 黄彬;武景山;;自主品牌的发展与保护[J];北方经济;2009年06期
4 张炜;姚海棠;;试析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因素[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5 赵莉;贺艳;;企业培养开发创意人才的途径探讨[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6 李康;;版权产业融资中的版权价值评估问题探析[J];编辑之友;2011年09期
7 刘炜;;环渤海地区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7期
8 楼文高;宋红艳;匡罗平;;创意产业及出版业创意发展策略[J];出版发行研究;2007年02期
9 蒋小娇;;福州创意产业面临的人才问题及其对策——基于政府职能的视角[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李洁;;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汝安;武术创意产业的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方忠;中韩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应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马仁锋;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大都市空间重构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梁俊海;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人力资源建设问题探索[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刘登佐;创意经济风险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杜开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利成;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9 成海;“圈子”的建构与实践—旅游规划的民族志[D];云南大学;2011年
10 韩顺法;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炜;姚海棠;;试析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因素[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2 马晓燕,骆玲;基于支柱产业理论体系构建的研究[J];财经科学;2005年05期
3 李旗;;浅谈现代传播媒介对美术创作的影响[J];传媒;2007年05期
4 胡彬;;创意产业促进城市发展的内容与途径[J];城市问题;2007年07期
5 吴迪;;史前艺术是原始社会生活的反映[J];大舞台;2011年06期
6 冯筱;刘虹;包晓雯;;伦敦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11年05期
7 周海青,贺国强;浅论文化对艺术发展的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2期
8 周膺;;创意经济与创意城市[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6期
9 黄江;胡晓鸣;;创意产业企业空间分布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1年11期
10 熊清华,吴娅玲;关于支柱产业的几个理论问题[J];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雁飞;创意产业区发展的经济空间动力机制和创新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邹鲜红;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守忠;;我国文化产业的定位与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7年12期
2 戴钰;;文化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分析[J];中国国情国力;2011年10期
3 赵丹丹;;广东省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年11期
4 蔡旺春;;中国文化产业关联程度与波及效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年19期
5 赵树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1年02期
6 张圣平,邓苏;消费结构、产业关联及产业结构的高级化[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7 邹志勇;;齐鲁文化产业竞争力量化指数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7期
8 阚大学;;文化产业的国内研究进展述评[J];学术论坛;2013年06期
9 毕小青;王代丽;;天津市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J];企业经济;2009年09期
10 郭国峰;郑召锋;;我国中部六省文化产业发展绩效评价与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灵;申玉铭;任旺兵;;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杨雪春;王茂军;;区域产业关联网络结构的复杂性分析——以四川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姜洁;;关于如何发展小城镇问题的几点思考[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4 李国平;王春杨;袁薇薇;马小雨;;我国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与科技资源配置的匹配关系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国平;;产业升级的核心:拓展企业主体行为[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6 耿鹏;赵昕东;;基于GVAR模型的产业内生联系与外生冲击分析[A];200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危机与变局中的国有经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黄选高;;关于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若干思考[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8 吴志文;;林下产业的发展与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6分会场-沿海生态建设与城乡人居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韩军;雷娟;;流通业对山西承接产业转移的作用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钟明;张晓彤;危海霞;;城市产业发展的研究——以葫芦岛市为例[A];2013年9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劳承玉;大地震的产业关联损失影响评估[N];四川日报;2008年
2 省委政策研究室 史春梅;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着力点[N];安徽日报;2011年
3 陈奇;提升特色产业 增强市场竞争力[N];安康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陈勇;三化”能否成为垦区二三产业发展的助推器[N];海南农垦报;2006年
5 国家发改委区域规划咨询专家、华东师大教授 朱荣林;壮大上海产业整体实力的迫切需要[N];文汇报;2008年
6 本报评论员;强化基础建设 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N];广元日报;2008年
7 张晓明 胡惠林 章建刚;应对金融危机挑战,推动文化产业新的发展[N];学习时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王海平;江苏840亿政府资金催化14大产业[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9 ;首旅股份强化产业关联突出主业经营[N];市场报;2001年
10 李江涛;不应忽视产业深化理论的研究[N];中国改革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颖;我国若干产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影响的数量分析[D];东北大学;2007年
2 肖建勇;饭店产业融合的机理、路径与风险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3 张云;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产业转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迎旭;日本对亚洲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张建平;东亚产业关联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徐康宁;产业聚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徐强;中国产业集聚形成机理与发展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8 高宇列;天目山区山核桃产业成长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焦少飞;产业技术能力及其提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张孝锋;产业转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韵;我国汽车产业关联特性及带动效应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2 段薇;全球价值链下的中国汽车产业转移承接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3 李红;武汉市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洁;知识服务产业的发展机制与功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5 崔晓蕊;四川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及产业空间分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刘源;山西省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7 盛建楠;北京市软件产业集聚与扩散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崔佳;产业集聚视角下的乡镇产业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吴建虎;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D];河北大学;2005年
10 周雪;对外开放与产业集聚类型[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70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570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