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源价值视角下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文化资源价值视角下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长期以来,资源依赖型的经济发展路径是山西省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重大制约因素,尤其是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寻求经济发展新动力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山西对自身旅游产业弊端的认知也使山西省各级政府对文化旅游的发展日益重视。在文化强省以及文化建设“六大工程”的政策导向下,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猛。探索产业转型新路径,发展文化旅游是山西省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山西省第一产业近年来发展较为平稳,稳中略有上升;第二产业尤其是煤炭行业产值近年来由于经济新常态占比有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旅游业更是发展势头强劲,有望引领山西省走出“煤”之困境。但是当前山西省文化旅游发展存在诸多问题,高品质文化旅游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利用,开发产品普遍较为单一,低端,问题较为突出。主要原因是对本省文化旅游资源认识不足,进而导致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偏向、发展路径、发展方式不明确。基于此文章通过文献分析、现状问题把握,依托资源梳理、创新文化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构建文化旅游矩阵模型评价等研究方法,探索适合山西省的文化旅游发展战略路径,为山西省文化旅游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本文一共分为六部分来阐述论证,第一章绪论,包括论文所研究的背景、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及方法。第二章相关概念及理论,介绍了本文涉及到的概念及理论。第三章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发展问题,发展瓶颈,基于问题导向,有的放矢。第四章山西省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评估,简单梳理了山西省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创新性构建文化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矩阵,用新的评价模型去分析和评价山西省的各种文化资源的价值,为构建山西旅游产品以及文化旅游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第五章案例分析--山西碛口古镇文化旅游发展研究,通过对山西省碛口县文化资源的梳理及价值评估,为更好的挖掘、发展碛口县的文化旅游提供对策。第六章深化山西省文化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依托资源价值评估结果,构建山西省文化旅游产品谱系,并提出三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山西省 文化旅游 资源评估 战略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124;F592.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意义11-12
- 1.2.1 理论意义11
- 1.2.2 实践意义11-12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12-15
- 1.3.1 国内外区域旅游发展基础理论综述12-14
- 1.3.2 国内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综述14-15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5-17
- 1.4.1 研究内容15-16
- 1.4.2 研究方法16-17
- 1.5 技术路线17
- 1.6 创新与不足之处17-19
- 1.6.1 创新之处17-18
- 1.6.2 不足之处18-19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19-23
- 2.1 相关概念19-21
- 2.1.1 文化资源概述19
- 2.1.2 文化资源价值概述19-20
- 2.1.3 文化旅游概述20-21
- 2.2 相关理论21-23
- 2.2.1 价值观理论21
- 2.2.2 文化与旅游耦合发展理论21-22
- 2.2.3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22-23
- 第三章 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23-30
- 3.1 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23-26
- 3.1.1 山西省旅游产业的现状23-25
- 3.1.2 山西省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25
- 3.1.3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现状25-26
- 3.2 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中存在的问题26-30
- 3.2.1 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整体的开发27
- 3.2.2 对文化旅游资源的认知和重视不足27-28
- 3.2.3 缺乏对景区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挖掘28-30
- 第四章 山西省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评估30-43
- 4.1 山西省文化旅游资源的简单梳理30-33
- 4.1.1 山西省重点文化旅游资源概况30-31
- 4.1.2 山西省文化类别梳理31-33
- 4.2 构建山西省文化旅游资源评估体系33-40
- 4.2.1 评估体系的构建目的和原则34-35
- 4.2.2 文化旅游资源创新评价体系构建35-37
- 4.2.3 文化旅游资源综合评价37-40
- 4.3 文化旅游“资源—市场”矩阵评价模型构建与评价40-43
- 第五章 案例分析----山西碛口古镇文化旅游发展研究43-52
- 5.1 碛口古镇概述43-44
- 5.1.1 碛口古镇概述43
- 5.1.2 碛口古镇旅游现状概述43-44
- 5.2 碛口文化资源价值的评价44-48
- 5.2.1 碛口文化资源的简单梳理44-45
- 5.2.2 碛口文化资源价值的评价体系45-46
- 5.2.3 碛口文化资源价值的评价模型46-48
- 5.3 碛口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策略与建议48-52
- 5.3.1 碛口镇旅游发展策略48-49
- 5.3.2 碛口镇旅游产品策划49-52
- 第六章 深化山西省文化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52-57
- 6.1 构建文化旅游产品层面的建议52-54
- 6.1.1 构建山西省文化旅游产品的总体思路52
- 6.1.2 构建文化旅游产品谱系52-54
- 6.2 深化发展山西省文化旅游的政策建议54-57
- 6.2.1 正确评估文化资源价值并合理开发利用54-55
- 6.2.2 大力发展核心文化、构建文化旅游产品谱系55
- 6.2.3 围绕核心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平台55-56
- 6.2.4 挖掘文化内涵,塑造强有力的文化旅游特色56-57
- 结论与展望57-59
- 附录59-61
- 参考文献61-66
- 致谢66-6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7-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战化军;齐文化旅游研究的奠基石——范跃进教授主编的《齐文化旅游丛书》读后[J];管子学刊;2003年04期
2 秦学;宁波发展文化旅游对策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1期
3 骆凯;;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系统管理[J];法制与社会;2008年17期
4 闫爱萍;;运城文化旅游及关公文化的地区性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王兆峰;黄喜林;;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6 司法臣;;坚持文化创新 推进互助文化旅游产业升级[J];群文天地;2011年07期
7 邵金萍;;再论文化旅游产业的特征、作用及发展对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8 苏晓丽;蒋再松;杜立文;王登才;;提升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山西文化旅游领导[J];黄河之声;2013年14期
10 吴冬颖;;发挥国际音乐城品牌优势 开发哈尔滨音乐文化旅游[J];学理论;2013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步长存;;发挥人文资源优势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洁;;浅论贵州省黔中地区的文化旅游[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3 张文建;金丽娇;;绍兴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研究[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谢寿球;;建设广西文化旅游的“特区”——西林县文化旅游的定位和开发思路[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5 李秀金;;文化旅游:城市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6 谭申;宋立中;周胜林;;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国外文化旅游地影响模式分析及其启示[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张维克;;深入发掘文化内涵 促进青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8 常莉;;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营销策略分析[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道路·创新·发展——“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交流论文选编[C];2009年
9 张生寅;;加快青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10 王学昭;宋伟;;马尾船政文化旅游市场拓展策略探寻[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晋;双赢:文化旅游的目标[N];中国文化报;2001年
2 溧阳旅游局副局长 许新平;文化、旅游与文化旅游可持续开发[N];华东旅游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王小萍 实习生 杜博;河南文化旅游如何破题?[N];河南日报;2005年
4 吴敏 陈雪钧;人文奥运与文化旅游[N];江南游报;2005年
5 玉华宫管理局局长 苏龙海;立足文化旅游资源 建设文化旅游名市[N];铜川日报;2005年
6 记者 李悦春;找准契合点做特做亮文化旅游产业[N];云南日报;2005年
7 记者 姚振发 实习生 翁嫣;积极发展文化旅游 推进建设文化大省[N];浙江日报;2000年
8 本报评论员 贾启龙;借鉴云南经验 做强文化旅游[N];阿坝日报;2006年
9 陈永正;成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战略选择[N];成都日报;2007年
10 熊秀兰;州政协建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N];楚雄日报(汉);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萌;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上海文化旅游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朱华武;湘绣文化旅游形成与适应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俞容龄;跨文化旅游情境中的多重话语[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会宾;洛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D];山东大学;2009年
2 王蕊;长春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尹颜迪;文化旅游的审美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向杰;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5 魏代俊;郑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2年
6 刘智慧;朝阳市文化旅游产业规划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4年
7 李鹏达;人类学视野下跨文化旅游与旅游目的地和谐社会的构建[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8 聂璐;文化旅游产业融资问题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9 杨乐;鄂尔多斯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府行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10 亚历山德拉(Bukharova Aleksandra);贝加尔湖地区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38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638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