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生产率变迁及省际异质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文化产业生产率变迁及省际异质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产业 生产率变迁 DEA-Malmquist
【摘要】:本文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1999-2009年间我国内地各省市文化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波动较大,增长主导因素由技术进步转变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并重,国家政策和文化体制改革是导致相关波动和转变的主要原因。各省市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全要素生产率增幅低于中西部地区,文化投资差异是导致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重要原因。
【作者单位】: 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生产率变迁 DEA-Malmquist
【基金】: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山东省文化资源价值评估体系研究(13DJJZ04)
【分类号】:G124
【正文快照】: 1引言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文化产业正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早在2000年,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就正式将文化产业纳入全国“十五”规划纲要[1]。2003年,各级政府开始将文化产业列为经济发展重点,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自此,我国文化产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马萱;郑世林;;中国区域文化产业效率研究综述与展望[J];经济学动态;2010年03期
2 蒋萍;王勇;;全口径中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12期
3 马跃如;白勇;程伟波;;基于SFA的我国文化产业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年08期
4 揭志强;;我国地区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3年01期
5 李兴江;孙亮;;中国省际文化产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年2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长海;李均立;吴顺祥;;种植类农业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2 韩晶;;中国钢铁业上市公司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基于DEA-TOBIT两步法的实证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周燕;蔡宏波;;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决定因素:1996-2007[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康飞;吕廷杰;吕昌春;;我国移动通信网络效率、效率增长及区域差异[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解百臣;吴育华;邓英芝;;客车行业生产效率变动趋势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于剑;;基于Malmquist指数的我国航空公司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李尽法;吴育华;潘海生;;基于Malmquist指数的钢铁企业效率测度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马庆国;石亦思;;基于Malmqusit指数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实证研究(2000—2006)[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李志红;和金生;;基于Malmquist指数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供应商效率评价模型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陈旭升;綦良群;范德成;;资源型城市产业创新策略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官建成;陈凯华;;中国省域研发生产前沿绩效的测度框架——基于SBM-DEA/RD-Malmquist的实证分析[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曹乾;;中国保险业经营效率的动态演进:基于DEA与MI模型的考察[A];保险学术获奖成果汇编(2008)[C];2009年
3 李珊珊;胡迪;胡中华;;从创新到应用——探讨北京工业科技产业化之路[A];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11年
4 郭淑芬;郝言慧;;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基于超效率DEA和Malmquist指数[A];中国创新与企业成长(CI&G)2013年度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马永红;王晓彤;;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两阶段评价及升级逻辑路径搜寻——基于DEA-Malmquist指数和相似性分析[A];中国创新与企业成长(CI&G)2013年度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卢丽娜;郭淑芬;;产业集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基于山西文化产业的实证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王艳芬;郭淑芬;;中国文化产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周旋;陶长琪;;基于三阶段DEA的信息产业技术效率研究[A];2013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Wang Yujing;;Evaluation on Shipbuilding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Value Chain Management based on 9 shipbuilding Listed Companies[A];Proceedings of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CEIM 2011)[C];2011年
10 郭淑芬;郝言慧;卢丽娜;;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产业创新系统视角[A];文化发展研究2014年第1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雷;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陈旭升;中国水资源配置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崔传斌;我国烟草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王恩旭;区域旅游产业效率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邓蕾;中国集装箱港口企业生产率测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李志红;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决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刘微微;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动态评价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肖泽磊;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配置和政策效果评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邓淇中;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运行效率及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孙绪华;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实证分析与效率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静;中部六省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熊小芳;河南省文化产业效率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范斐;海陆统筹下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吕菲;高新技术产业R&D绩效评价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5 陈壮伟;国际贸易对中国环境效率的影响及对策[D];山东大学;2011年
6 薛健;基于DEA的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7 牛玉婷;基于DEA方法的建筑业效率评价[D];天津大学;2010年
8 罗航艳;我国农业效率增进、技术进步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陈瑜;江苏主导产业效率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10 谢芒芒;陕西省城镇土地生产效率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花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结构和战略重点[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魏下海;;人力资本、空间溢出与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三种空间权重测度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10年12期
3 许慧宏,吴声怡;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5年03期
4 屈学书;黄解宇;;以文化消费推动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8年04期
5 彭国华;;我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与人力资本构成[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2期
6 郭国峰;郑召锋;;我国中部六省文化产业发展绩效评价与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12期
7 许钢;我国文化产业及其产业政策[J];管理世界;1992年06期
8 李小平;朱钟棣;;中国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5年04期
9 王忻;马永红;王国峰;郑晓齐;;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J];管理世界;2007年12期
10 马彪;卢华;王芸;;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7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艳红;文化产业投入绩效评价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洪银兴;全要素生产率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作用[J];教学与研究;1997年01期
2 刘鹏飞;傅永超;;文化、经济与规则[J];管理科学文摘;2004年03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姜国君;郭蓉;朱平芳;;中国生产率溢出效应及其机制的微观实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出口与R&D[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7卷)[C];2006年
2 马甜;;中国电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结构调整对策[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赵凤芹;申德超;刘远洋;张祖立;;挤压系统参数对秸秆挤压膨化机生产率的影响[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分册[C];2005年
4 戴平生;陈建宝;;我国省域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夏沁芳;许晓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生产率提高——基于1978-2008年北京市金融服务和科技服务的定量分析[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祝侃;俞秀宝;于忠军;;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在煤炭企业的应用[A];世纪之交的煤炭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蒲郸名;;论雾化负离子健身香烟与生产率发展[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8 黄德春;林丽;刘炳胜;;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及动因分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久;生产率提高改变美经济周期[N];中国财经报;2002年
2 ;美第2季非农生产率提高5.7%[N];证券日报;2003年
3 本报首席记者 任荃 本报实习生 赵方宇;碳生产率 未来经济“紧箍咒”[N];文汇报;2009年
4 郎楷淳 编译;俄罗斯引爆生产率[N];经理日报;2002年
5 郑世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日益受到关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想点儿主意提高生产率[N];经济观察报;2013年
7 王心见;竞争是推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N];科技日报;2004年
8 ;电信公司亟待提升资产生产率[N];人民邮电;2002年
9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章玉贵;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挖掘增长潜力[N];证券时报;2013年
10 ;全球经济受益亚洲生产率提高[N];北京商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祝接金;中国地方政府科教支出的生产率改进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董德刚;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D];中共中央党校;199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贺力;我国软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2 王殿武;中国省际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空间效应[D];吉林大学;2014年
3 刘轶;对全球原铝产业2000-2006年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9年
4 张杰;中国金融发展与生产率关系的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5 黄净;高校教师研究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王磊;“文化资本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7 林伟;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内在机理探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8 满成福;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省际生产率拆分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9 滕飞;全要素生产率、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76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676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