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文化经济论文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因差异及旅游发展转型

发布时间:2017-08-21 07:43

  本文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因差异及旅游发展转型


  更多相关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因差异 地域性 旅游开发 基因表达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传统和精神信仰的载体,是一个地区、民族乃至国家的无形财产,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保护和传承也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在阅读相关文献基础上,运用类比法和举证法,从生物遗传学视角出发,从历史沉淀和地理变迁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的基因差异进行了分析,并从具体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案例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因及性状表达差异。同时,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困惑的基础上,探讨通过旅游开发将无形遗产有形化、大众化,优化文化基因赖以生存的遗传基质的可行性,从而探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双赢策略。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因差异 地域性 旅游开发 基因表达
【分类号】:G124
【正文快照】: 1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遗传基因1.1文化基因基因(gene),又称遗传因子,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或RNA序列,是生物体遗传的最基本单位。它通过转录、翻译等复杂的生化过程,并伴随着基因重组、基因突变等确定及不确定的动力,保证着自身基因的有序表达和代际延续,从而实现生物体的性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玢;黄成林;;黄梅戏文化区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彭福荣;;重庆黔江南溪号子的内涵、现状与保护[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曹诗图;鲁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年04期

4 姚春海;;马头琴的文化解析[J];大舞台;2012年05期

5 曹诗图;胡绍华;查俊峰;;三峡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与旅游开发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2期

6 尹乐;李建梅;周亮广;;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皖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5期

7 张文峰;;浅析青海“花儿”与甘肃“花儿”的不同点[J];大众文艺;2010年23期

8 王东;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与现代传承(专题讨论) 中华文明的五次辉煌与文化基因中的五大核心理念[J];河北学刊;2003年05期

9 江鑫;;浅析东北二人转的艺术风格[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6期

10 董楚平;近代的吴越文化[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沛林;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2 李墨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屏;彭家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文化资本的转换——以旧州绣球的产业化发展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方宇波;孙云;;模因论对高职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启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代俐;;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乡村旅游开发理论与实践——以黑水卡斯达温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4 胡世恩;;宁夏回族“山花儿”的商标权保护[J];中华商标;2010年09期

5 张文凤;;语言模因在传统外语教学模式中彰显特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朱成棋;苏建荣;;隐喻传播机制的模因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张耘;;语言模因作为语用策略的顺应性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李慧;谢道兵;;“×哥”传播的模因论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许敏;;浅析广告语中的强势模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10 裘莹莹;;从模因论视角看背诵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翠玲;安静;郭晓暹;李佳美;杨雯;;运用“模因论”培养学习者语言输出能力的尝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2 李正周;;穿在身上的一本“书”——云南文山苗族自治州苗族服饰的文化功能[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3 陈洁;;广告归化翻译策略的模因论角度探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曹进;;网络语言传播的“模仿”与“复制”[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方益萍;;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传统建筑园林规划——以济南珍珠泉及德王府花园为例[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1999年

6 乐素娜;郭丹英;;试论对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7 刘楚群;;三音节新词语构造理据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闫新艳;;浅析“花儿”的特点及其传承与保护问题[A];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13年

9 牛一之;;浅析语言模因、先例现象、仿拟之异同[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二辑)[C];2013年

10 王立松;;模因翻译论视阈下的天津滨海新区公示语翻译[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敏;鲁迅与浙东民间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高仙玉;中国朝鲜族舞蹈与韩国民族舞蹈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宋暖;博山琉璃及其产业化保护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鲁春晓;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产业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周永博;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意象结构性评价与信息化传播[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汤立许;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层评价体系及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7 张鸽娟;陕南新农村建设的文化传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乌再荣;基于“文化基因”视角的苏州古代城市空间研究[D];南京大学;2009年

9 徐金龙;从资源到资本[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季诚迁;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兵;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陈婷;模因论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智勇;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及实施途径[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付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臧晓曦;民族文化的再生与认同—作为文化符号的铜鼓[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朱蓓华;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新闻标题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许立娇;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李朝军;模因视角下的网络语言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陈剑威;从模因论视角解读网络语言[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黄玲;模因论视角下的“背诵—仿写”英语写作教学模式[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婷婷;陈震云;;客家传统民居文化在现代住宅建设中的传承[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1期

2 刘锡诚;;民俗与国情备忘录[J];报告文学;2002年09期

3 邓运员;代侦勇;刘沛林;;基于GIS的中国南方传统聚落景观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初步研究[J];测绘科学;2006年04期

4 任忠斌;孙庆珍;;基于可用性的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界面设计研究[J];测绘科学;2010年02期

5 李春霞;;世界遗产:人类共同继承的遗产[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周兴茂;张牛;;重庆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现状与保护[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陈德璋;;浅论重庆黔江南溪号子的艺术特色与价值[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仇保兴;;城市文化复兴与规划变革[J];城市规划;2007年08期

9 吴良镛;;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环境创造——为2007年6月9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写[J];城市规划;2007年08期

10 李春华;文化民族主义:原初形态与全球化语境下的解读[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驻法国使馆文化处 刘望春;[N];中国文化报;2002年

2 吴汉东;[N];法制日报;2005年

3 本报驻法国记者 郑园园;[N];人民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臧小丽;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李雅梅;南宋川南墓葬石刻艺术与计算机图像识别应用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王茹;古建筑数字化及三维建模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龙文;论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归属[D];黑龙江大学;2004年

2 杨鸿;传统文化表达的特别保护体制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冬菊;;民俗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别[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7年01期

2 瞿继勇;;中国古代“和同”观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齐爱民;;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研究(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构成要件[J];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04期

4 傅安平;喻峰;;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5 李红;;论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攀登;2007年02期

6 田特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以人为本[J];艺海;2007年02期

7 ;珠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谐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传承[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王洪军;;谈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9 刘建平;陈姣凤;林龙飞;;论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3期

10 张燕;;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以甘肃省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兴燕;;关于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探讨[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李玉军;冯静;;浅谈抚宁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张洪波;;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思考[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4 齐易;;从冀中“音乐会”看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些问题[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5 柳霞;;山东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6 贾晓峰;;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造特色历史文化名城——以山东省平度市为个案[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7 隋维娟;;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8 蔡文琴;;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述评[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9 李秀娜;石美玉;;关于建设世界城市中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A];建设世界城市提高首都软实力——2010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10年

10 刘临安;马龙;;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策略[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类遗产对文明进步的启示”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小驹;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徐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突出重点全面推进[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单继瑜;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性[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杨红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檀勇 陈酿;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后继乏人[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记者 徐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全社会参与[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孙志兵;江苏资助首批31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曾岩;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重申报轻保护[N];中国文化报;2007年

9 孟贵成;河北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进程[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池墨;保护“非遗”更应该重内质[N];中国文化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华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墨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3 韩小兵;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基本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吴磊;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周志彬;关于中医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问题的探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王巨山;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及博物馆化保护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谭志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8 刘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9 高晓芳;物质文化遗产的电视传播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盛静;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探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崔苗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3 陈多琦;哈尔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娜娜;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5 李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初探[D];南昌大学;2008年

6 罗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但娟;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及其法律规制[D];西南大学;2010年

8 国慧霞;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9 张敏;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D];浙江大学;2010年

10 王娟;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政法保护及其完善[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11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711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1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