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地区单体网吧空间分布模式与空间关联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大陆地区单体网吧空间分布模式与空间关联特征研究
【摘要】:互联网产业是21世纪发展最为快速的产业之一,它的产生和飞速发展改变了全世界人类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网吧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产物,网吧业的兴起和发展在特定时期内推动和促进了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人们对于互联网的认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网吧在中国大陆的兴起不过短短20年时间,网吧业却已经经历了从快速膨胀到稳定回落的阶段,当前中国的网吧业正在朝日趋规范化和服务深层次化的道路发展。同时,网吧作为中国娱乐休闲产业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地区网吧业的兴旺与否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息息相关。截止2012年底,中国拥有近15万家单体网吧,网吧分布遍布大陆各个地区的城市、村镇。以网吧在大陆的空间分布数据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GIS空间数据分析技术,探索网吧行业在不同空间距离尺度下的分布模式及其空间关联特征,不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网吧业在大陆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地缘、区位等因素对其分布造成的影响,把握其在宏观布局上的成因规律和发展方向,还能够从侧面了解互联网行业、娱乐休闲产业甚至社会经济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发展水平。本文的工作主要是以中国大陆的单体网吧的空间位置数据为基础,以GIS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Spatial Data Analysis, SDA)技术为支撑,以全国省、市、县域尺度和东中西部典型省份、城市为重点,探索网吧在中国大陆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揭示其内在的空间关联特征。文章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研究:1.以全国大陆范围和典型省份、城市为研究区域,描述网吧在中国大陆分布的总体特征。主要包括: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网吧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生存现状;统计分析全国尺度下的各省份和省会城市网吧分布数量、空间特征,借助数据地图化、分布热点制图、栅格计算等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网吧空间分布的区位特征和集聚特征;以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典型省市(分别是江苏省和南京市,湖北省和武汉市,甘肃省和兰州市)为重点研究区域,以地级市和县级市为次级行政单元,统计各省份、各省会城市中网吧的数量分布,同时借助核密度估计方法对各省市的网吧分布进行核密度制图,对六个省份(城市)进行小尺度下的空间分布特征描述和对比分析。2.运用最近邻指数、Ripley'sK函数两种空间分布模式分析方法,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对全国的网吧空间分布模式和集聚特征作定量化分析。主要包括:计算得到高置信度下的全国和六个典型省市网吧分布空间数据的最近邻指数(R统计量)和高阶(50阶)R值曲线,并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Monte Carlo method)检验其结果,给出了在不同研究区域范围内的网吧空间分布均为集聚分布模式的结论,并对计算结果和曲线进行深入对比分析,探讨因区域差异、阶数变化造成的网吧分布集聚特征的显著性变化;计算得到全国和六个典型省市的Ripley's K函数L(d)值曲线并对结果给出置信度,将结果与蒙特卡洛模拟法产生的随机分布曲线进行对比,同样给出了在不同距离尺度下的网吧空间分布均呈现集聚分布模式的结论,并给出了不同空间尺度下集聚程度最为显著的距离范围;结合两种方法所得出的结果,综合分析和挖掘全国网吧空间分布的深层次特征和东西部地区的差异性。3.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ESDA)技术,引入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网吧在中国大陆的集聚分布特征,挖掘出其内在的空间关联特性,并从空间关联的角度辅助解释造成网吧空间格局差异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分别以地级市和县级市为行政单元,统计网吧在各行政单元的分布数量,并在以K阶最近邻标准(取K=6)建立的空间权重矩阵基础上,分别计算全局Moran's I统计量和局部Moran's I统计量,结果表明网吧空间分布在地市域和县域两级尺度均呈现出显著地空间正相关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异常区域呈现出的不同的空间关联特性进行了分析;运用Getis-Ord General Gi值统计量对网吧分布进行热点分析(hot spot analysis),给出了在地市域和县域两级尺度下的高-低值集聚区域划分结果。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研究了单体网吧在中国大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关联特性,在归纳与探索的基础上对于系统的空间分布研究方法进行了有益尝试。此外,本文综合运用了GIS空间分析技术与方法,贯彻了定量与定性、图形与数据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分析结果主要以专题地图的形式呈现,使得结果的表达更加直观、形象和具有说服力,对以后相关空间分布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娱乐休闲 网吧 最近邻指数 Ripley's K 空间自相关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719.5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7
- 第一章 绪论17-26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7-1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9-22
- 1.2.1 空间分布模式研究现状20-21
- 1.2.2 空间关联特征研究现状21-22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22-24
- 1.3.1 研究内容22-23
- 1.3.2 章节安排23-24
- 1.4 技术路线24-26
- 第二章 研究理论、方法与数据26-40
- 2.1 空间分布模式分析26-32
- 2.1.1 最近邻指数法26-28
- 2.1.2 Ripley's K函数法28-30
- 2.1.3 K阶近邻点计算30-32
- 2.2 空间关联特征分析32-38
- 2.3 研究区与数据38-40
- 第三章 网吧空间分布模式40-61
- 3.1 网吧空间分布特征描述40-53
- 3.1.1 大陆网吧产业发展总体特征40-41
- 3.1.2 全国尺度网吧空间分布特征41-47
- 3.1.3 典型省市网吧空间分布特征47-53
- 3.2 网吧空间分布模式分析53-61
- 3.2.1 最近邻指数分析54-56
- 3.2.2 Ripley's K函数分析56-61
- 第四章 网吧空间关联特征61-70
- 4.1 市域空间关联61-66
- 4.2 县域空间关联66-70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70-73
- 5.1 研究结论70-72
- 5.2 后续工作展望72-73
- 参考文献73-77
- 致谢77-79
- 研究生期间主要成果79-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家强;董琳瑛;汪景宽;李双异;;基于空间统计分析的辽宁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0年09期
2 马军杰;尤建新;张茂林;;上海中心城区农行网点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3 贺伶俐;季青;袁书琪;林岚;;基于AHP和GIS的福州晋安区旅游资源评价及空间分布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4 赵作权;;地理空间分布整体统计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5 闫庆武;卞正富;;基于GIS-SDA的居民点空间分布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3期
6 傅才武;;网吧作为网络文化载体的形态、特征和功能[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胡志斌;何兴元;李月辉;胡远满;;岷江上游居民点分布格局及影响因子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余瑞林;张红;;武汉市星级饭店空间布局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年04期
9 蒲英霞;葛莹;马荣华;黄杏元;马晓冬;;基于ESDA的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研究;2005年06期
10 徐建华,鲁凤,苏方林,卢艳;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石榴花;北京市星级酒店空间分布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胡娟;空间分析技术在电网可视化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与实践[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36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736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