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文化经济论文 >

广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1 05:25

  本文关键词:广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耦合协调度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广西


【摘要】:在社会经济呈现出新常态发展和人们需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条件下,广西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同样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的关联发展不断增强,两者的关联发展更将是“十三五”新常态下的新亮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深层表述,旅游是实现文化的教化和娱乐功能的良好载体,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对广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对于优化广西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甄选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共33个正向和负向指标构建了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搜集数据并运用熵值法进行权重确定,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模型,对广西2003年-2014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测评了历年耦合协调度的等级,依据耦合协调评判标准将广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历程划分为2003年-2008年的萌芽状态(产业间联系不紧密)、2009年-2012年的起步阶段(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逐步相互影响)和2013年-2014年的稳定阶段(两大产业相互促进彼此的发展),广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整体耦合协调度不断增强。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两个子系统来看,它们的发展水平总体是逐渐提高的,两个产业相比,2010年之前是旅游产业滞后型,2011年基本同步,2012年之后为文化产业滞后型。然而,目前广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还处于初级耦合的阶段,距离良好耦合发展甚至优质耦合发展还具有很大的差距。接着,本研究对广西和周边省份(直辖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做对比分析,发现广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在西部省份中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在中南部省份中处于中游水平。以上述研究结论为依据,本研究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产业层面对广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实现良性耦合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并且指出广西要借助旅游产业的发展平台,强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以实现两个产业的良性耦合协调。
【关键词】:耦合协调度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广西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124;F59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4
  • 第一章 引言14-20
  • 1.1 研究背景14-16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6-17
  • 1.2.1 研究的目的16
  • 1.2.2 研究的意义16-17
  • 1.3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17-20
  • 1.3.1 研究的方法17-18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18-20
  • 第二章 文献研究综述和相关理论基础20-36
  • 2.1 研究综述20-33
  • 2.1.1 文化产业的研究20-22
  • 2.1.2 旅游产业的研究22-23
  • 2.1.3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关系的研究23-29
  • 2.1.4 耦合度研究29-32
  • 2.1.5 以广西为实证分析案例的耦合协调度理论应用研究32-33
  • 2.2 理论基础33-36
  • 2.2.1 产业聚集理论33-34
  • 2.2.2 协同效应理论34-35
  • 2.2.3 耦合协调度理论35
  • 2.2.4 系统理论35-36
  • 第三章 广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耦合作用探讨36-52
  • 3.1 广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36-44
  • 3.1.1 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36-39
  • 3.1.2 广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39-44
  • 3.2 广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作用探讨44-51
  • 3.2.1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机理分析44-47
  • 3.2.2 广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经济效益的关联性47-51
  • 3.3 小结51-52
  • 第四章 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建立52-62
  • 4.1 耦合度模型52-54
  • 4.1.1 功效函数的建立52-53
  • 4.1.2 耦合度函数53-54
  • 4.2 耦合协调度模型54-55
  • 4.3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熵值法55-58
  • 4.3.1 熵与熵值法55-56
  • 4.3.2 熵值法赋权原理56
  • 4.3.3 熵值法赋权步骤56-58
  • 4.4 指标体系的构建58-60
  • 4.4.1 指标的选取58-60
  • 4.4.2 相关指标的解释60
  • 4.5 小结60-62
  • 第五章 广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实证研究62-80
  • 5.1 数据来源62
  • 5.2 耦合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化处理和权重的确定62-63
  • 5.3 广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的计算与评价63-70
  • 5.3.1 广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子系统发展水平评价63-66
  • 5.3.2 广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的综合评价66-70
  • 5.4 广西和周边省份(直辖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的比较分析70-79
  • 5.4.1 各地区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分析71-73
  • 5.4.2 各地区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分析73-75
  • 5.4.3 各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水平分析75-79
  • 5.5 小结79-80
  • 第六章 广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良性耦合协调发展的策略和建议80-84
  • 6.1 政府层面80-81
  • 6.1.1 建立产业长效协调机制,打造促进产业自由发展的良好空间80
  • 6.1.2 建立和完善促进耦合协调发展的顶层制度设计,加强区域产业规划整合80
  • 6.1.3 改造城市发展理念,以文化提升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80-81
  • 6.1.4 创造吸引人才的优良环境,造就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81
  • 6.2 企业层面81-82
  • 6.2.1 拓宽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81
  • 6.2.2 实现文化、旅游和新媒体三者的结合,创新项目发展模式81-82
  • 6.2.3 确定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82
  • 6.3 产业层面82-84
  • 6.3.1 产业融合、集群与集成策略82-83
  • 6.3.2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策略83
  • 6.3.3 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园区83-84
  • 第七章 研究总结84-87
  • 7.1 研究结论84-85
  • 7.2 研究的创新点85
  • 7.3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85-87
  • 参考文献87-93
  • 附录93-98
  • 致谢98-9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9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仲伍;杨德刚;张小雷;张月芹;;山西省城乡协调度演变及其机制分析[J];人文地理;2010年02期

2 王兆萍;薛丽;;信息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协调度研究[J];海南金融;2014年04期

3 杨梅焕;曹明明;雷敏;;陕西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演进分析[J];人文地理;2009年03期

4 赵雪雁;绿洲持续利用评价[J];干旱区地理;2001年01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辉;;辽宁省14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的定量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9-2010年度][C];2013年

2 黄银兵;吴媚;田文林;;西北地区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以甘肃庆阳为例[A];陕西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集[C];2013年

3 黄雪芸;陈松林;;小城镇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以德化县为例[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运迎霞;田健;;可持续视角下的中观层面土地使用与交通发展协调评价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关丽娟;青岛市碳承载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金海;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人口、经济和环境协调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徐寅寅;辽河旅游带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3 赵雅婷;城区型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创新能力评估[D];东南大学;2015年

4 杨晓庆;台湾地区能源—经济—环境(3E)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5 江冰;城镇化进程与住房市场协同关系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马明远;基于协调度理论的吉林省电力系统协调性评价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6年

7 陈通;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业与对外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年

8 潘鹤思;滇中城市群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9 张颖;我国产业与金融融合测度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10 王芳菲;广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288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8288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6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