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文化经济论文 >

马克思主义文化生产力理论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7-09-30 12:22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化生产力理论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 文化生产力 文化产业 发展


【摘要】:马克思主义文化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引入有助于对之前的生产力评价标准进行有益补充,使得对生产力的衡量更加全面、科学和具有人文关怀。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探索性研究法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生产力理论并提炼出其理论内核:精神生产是社会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归宿。并由此推导出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构成,文化创造力是文化生产力的核心,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具有辩证关系。同时对照我国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实然状态,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应然状态进行展望。我国文化产业当前发展速度较快,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过分看重其GDP贡献值,同质化现象严重和对“娱乐”的追求颠覆了其对“教化”的依附等问题。文章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化生产的论述进行梳理和概括的基础之上形成马克思主义文化生产力理论,并且探讨其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文化生产力理论可以引导文化产业发展方向: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文化与经济、社会生产力的协调,促进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外文化交流。文化生产力理论还可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创新。在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文化产业发展创新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发民族文化资源。要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培养新型产业业态。还要发展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引领世界文化潮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文化生产力 文化产业 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1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3
  • 1 文化生产力与文化产业13-25
  • 1.1 文化生产力的概念及意义13-17
  • 1.1.1 文化生产力的概念13-15
  • 1.1.2 文化力、文化生产力与文化软实力15-16
  • 1.1.3 文化生产力的理论意义16-17
  • 1.2 文化生产力与文化产业的内在联系17-20
  • 1.2.1 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背景17-19
  • 1.2.2 文化产业是文化生产力的现代表现形态19
  • 1.2.3 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对文化生产力的研究19-20
  • 1.3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20-25
  • 1.3.1 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1-22
  • 1.3.2 文化产业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22-23
  • 1.3.3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3-25
  • 2 马克思主义文化生产力理论25-40
  • 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化生产力的论述25-32
  • 2.1.1 马克思、恩格斯“精神生产力”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5-27
  • 2.1.2 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实践27-29
  • 2.1.3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关于文化工作的论述29-31
  • 2.1.4 邓小平对毛泽东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1-32
  • 2.2 马克思主义文化生产力理论要点提炼32-35
  • 2.2.1 精神生产是社会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33-34
  • 2.2.2 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34-35
  • 2.2.3 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发展的最终归宿35
  • 2.3 马克思主义文化生产力理论延伸理解35-40
  • 2.3.1 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构成36
  • 2.3.2 文化创造力是文化生产力的核心36-37
  • 2.3.3 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具有辩证关系37-40
  • 3 马克思主义文化生产力理论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40-51
  • 3.1 引导文化产业发展方向40-45
  • 3.1.1 文化产业发展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40-41
  • 3.1.2 文化产业发展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1-42
  • 3.1.3 文化产业发展要协调文化、经济与社会生产力42-43
  • 3.1.4 文化产业发展要促进中外文化友好交流43-45
  • 3.2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创新45-51
  • 3.2.1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45-46
  • 3.2.2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开发民族文化资源46-47
  • 3.2.3 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培养新型产业业态47-49
  • 3.2.4 发展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引领世界文化潮流49-51
  • 4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5
  • 在学研究成果55-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文升;研究社会生产力问题的另一视角——评《社会生产力理论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况长清;略论邓小平生产力理论的主要内容[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09期

3 吴潜涛;生产力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评《生产力——理论与现实》[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刘道兴,沈庆怀;社会生产力理论的发展与先进生产力标准的界定[J];中州学刊;2002年03期

5 韩素莲;论党的三代领导人对生产力理论的贡献[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年05期

6 孙素岚,杨孟著;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科学性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发展[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焦白;;创造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境界——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历程[J];红旗文稿;2003年13期

8 王丽;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贡献[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牛婷;对生产力理论的发展性认识[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张江;周玲;;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J];生产力研究;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二届优秀生产力理论和实践成果奖获奖名单[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专辑[C];2000年

2 刘世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三次飞跃[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3 贾宝云;;从可持续发展观看生产力理论的创新[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陈忠宁;;生产什么——生产力理论研究的另一维度[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关于评选第二届全国优秀生产力理论与实践成果奖的通知[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专辑[C];2000年

6 ;第二届优秀生产力理论和实践成果评审工作会议纪要[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专辑[C];2000年

7 薛军;赵昆;邹东涛;;在第二届全国优秀生产力理论和实践成果奖颁奖典礼上获奖代表的发言[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专辑[C];2000年

8 陈仕平;;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发展[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第二届全国优秀生产力理论和实践成果奖评选与颁奖活动[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专辑[C];2000年

10 唐连英;;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突出贡献[A];伟大的胜利,辉煌的成就——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对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N];中国绿色时报;2014年

2 黑龙江省社科联主席 刘世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三次飞跃[N];黑龙江日报;2009年

3 刘世佳;邓小平——生产力理论发展的伟大创新者[N];黑龙江日报;2004年

4 世涛 红樱;中国文化发展研究的可喜成果[N];光明日报;2002年

5 中国建筑业协会秘书长 吴涛;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 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企业转型升级[N];中华建筑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志军;历史丛林中的路标[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永杰;科学发展观的生产力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2 陈琳;论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哲学意蕴[D];辽宁大学;2011年

3 乔丽娜;基于生产力理论的“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新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潘亚军;人学视域中的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吴成达;论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伦理向度[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6 原园;经典作家发展生产力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7 黄亚男;马克思主义文化生产力理论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D];宁波大学;2015年

8 张婧;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D];安徽大学;2010年

9 张江;试论邓小平生产力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峰;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与“现实的个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48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948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f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