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亚胺修饰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平台的制备、功能化及肿瘤诊疗应用
本文关键词:聚乙烯亚胺修饰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平台的制备、功能化及肿瘤诊疗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聚乙烯亚胺 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 金纳米颗粒 磁共振成像 X射线断层扫描成像 光声成像 光热治疗 肿瘤诊断与治疗
【摘要】:随着纳米合成技术和纳米医学的发展,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颗粒作为一种优良的阴性造影剂已经广泛地用于核磁共振(MR)成像领域。为提高疾病检测的灵敏度,多功能化的Fe_3O_4纳米颗粒相继被开发出来,以达到高效地靶向病灶MR成像的效果。此外,金(Au)纳米颗粒引入Fe_3O_4纳米颗粒平台而构建的复合纳米颗粒可用于肿瘤的MR/CT(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术)/PA(光声成像技术)多模态成像和光热治疗(PTT)。我们前期工作以表面拥有大量氨基的超支化聚乙烯亚胺(PEI)为稳定剂,并通过后续对其表面氨基进一步多功能化,成功构建了多功能化的Fe_3O_4纳米颗粒平台,如多功能化PEI包覆的Fe_3O_4和Fe_3O_4/Au复合纳米颗粒,用于肿瘤的单模态或双模态成像。在此前期工作基础上,本硕士论文进一步对合成高弛豫率Fe_3O_4纳米颗粒和靶向修饰Fe_3O_4/Au复合纳米颗粒以提高成像诊断的准确度,以及调控Fe_3O_4/Au复合纳米颗粒尺寸和形貌用于肿瘤诊疗一体化进行了探索。在第二章中,我们首先通过温和还原法合成PEI包覆的超高弛豫率Fe_3O_4纳米颗粒,然后在其表面修饰示踪剂异硫氰酸荧光素(FI)和聚乙二醇(PEG)化的靶分子RGD多肽,最终乙酰化表面残留的氨基,并将合成的多功能Fe_3O_4纳米颗粒用于αvβ3整合素受体高表达的U87MG皮下肿瘤模型T2加权MR成像。实验结果表明,RGD修饰的Fe_3O_4纳米颗粒的粒径在9 nm左右,具有很好的胶体稳定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T2弛豫率高达500 mM-1s-1以上,并对U87MG细胞具有很好的靶向能力。体外细胞和体内肿瘤模型成像实验以及组织分布结果表明,RGD修饰的Fe_3O_4纳米颗粒具有αvβ3整合素受体高表达的肿瘤细胞和肿瘤部位的靶向MR成像能力,可以从体内代谢出去,降低了对活体的潜在危害,可以安全用于体内MR成像。在第三章中,为了进一步实现靶向多模态成像,PEI首先用来稳定Au纳米颗粒,然后通过共沉淀的方法将PEI稳定的Au纳米颗粒与Fe_3O_4纳米颗粒复合在一起形成Fe_3O_4/Au复合纳米颗粒。接着,在其表面修饰靶向试剂透明质酸(HA),实现对CD44受体高表达的HeLa肿瘤模型的靶向MR/CT双模态成像。结果表明,复合纳米颗粒具有很好的胶体稳定性,较高的T2弛豫率(264.16mM-1s-1)、良好的X-射线衰减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对HeLa细胞很好的靶向能力。体外细胞和体内肿瘤模型成像实验以及组织分布结果表明,Fe_3O_4/Au复合纳米颗粒具有靶向肿瘤细胞和肿瘤部位MR/CT双模态成像的能力,可以从体内代谢出去,降低了对活体的潜在危害,可以安全用于体内MR/CT双模态成像。在第四章中,通过调整Au纳米颗粒的形貌,我们还合成了将特定波长的激光转换成热能的核壳结构Fe_3O_4@Au星型纳米颗粒(NSs),用于肿瘤的诊疗一体化研究。首先通过温和还原法合成Fe_3O_4/Ag复合纳米颗粒种子,然后种子在星形纳米颗粒生长液(含氯金酸、CTAB、抗坏血酸和硝酸银)中生成Fe_3O_4@Au NSs,接着在其表面修饰巯基化的PEI(PEI-SH)和PEG化的叶酸(FA),并最终乙酰化残留的表面氨基。合成的FA修饰的多功能Fe_3O_4@Au NSs可以用于靶向FA受体高表达的HeLa肿瘤模型,实现肿瘤的MR/CT/PA/thermal(热)成像以及PTT治疗。结果表明,该星形纳米颗粒粒径约为149.6 nm,具有超高弛豫率(549.07 mM-1s-1),良好的X-射线衰减性能,较高的光热转换效率,较强的光声信号强度,良好的胶体稳定性和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对FA受体高表达的He La细胞具有很好的靶向能力。细胞和动物成像实验表明,星形纳米颗粒可以用于靶向体外He La细胞和体内肿瘤模型MR/CT/PA多模态成像。体外细胞光热消融和体内肿瘤光热治疗数据显示,星形纳米颗粒可以用于肿瘤细胞和肿瘤组织的光热治疗。总之,我们研究了PEI修饰的Fe_3O_4纳米颗粒平台的制备和进一步功能化,用于提高肿瘤成像诊断的准确度和实现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本论文的实验对开发新型的、准确度高的肿瘤成像诊断造影剂和诊疗一体化载体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聚乙烯亚胺 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 金纳米颗粒 磁共振成像 X射线断层扫描成像 光声成像 光热治疗 肿瘤诊断与治疗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43;TB383.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绪论13-30
- 1.1 引言13-14
- 1.2 核磁共振成像(MRI)14-15
- 1.2.1 核磁共振成像简介14
- 1.2.2 核磁共振成像原理14-15
- 1.3 超顺磁性Fe_3O_4纳米颗粒简介15-21
- 1.3.1 超顺磁性Fe_3O_4纳米颗粒的合成15-17
- 1.3.2 超顺磁性Fe_3O_4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17-21
- 1.4 超顺磁性Fe_3O_4纳米颗粒在分子影像诊断方面的应用简介21-27
- 1.4.1 超顺磁性Fe_3O_4纳米颗粒的MR成像应用21-22
- 1.4.2 Fe_3O_4/Au复合纳米颗粒在分子影像学方面的应用22-27
- 1.5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及创新点27-30
- 1.5.1 研究内容27-29
- 1.5.2 课题创新点29-30
- 第二章 RGD靶向的聚乙烯亚胺基四氧化三铁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制备及其体内肿瘤诊断的研究30-51
- 2.1 引言30-31
- 2.2 实验部分31-38
- 2.2.1 材料和仪器31-32
- 2.2.2 样品的制备32-34
- 2.2.3 样品的表征34-38
- 2.3 结果与讨论38-50
- 2.3.1 材料的合成与表征38-43
- 2.3.2 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43-45
- 2.3.3 材料靶向性检测45-48
- 2.3.4 动物体内试验48-50
- 2.4 本章小结50-51
- 第三章 透明质酸靶向的聚乙烯亚胺基四氧化三铁/金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及靶向肿瘤MR/CT双模态成像应用51-70
- 3.1 引言51-52
- 3.2 实验部分52-58
- 3.2.1 材料和仪器52-53
- 3.2.2 样品的制备53-54
- 3.2.3 样品的表征54-58
- 3.3 结果与讨论58-69
- 3.3.1 材料的合成与表征58-62
- 3.3.2 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62-64
- 3.3.3 材料的靶向性检测64-67
- 3.3.4 动物体内试验67-69
- 3.4 本章小结69-70
- 第四章 叶酸靶向的聚乙烯亚胺基Fe_3O_4@Au星形纳米颗粒用于肿瘤的多模态成像和光热治疗的应用70-92
- 4.1 引言70-71
- 4.2 实验部分71-78
- 4.2.1 材料和仪器71-72
- 4.2.2 样品的制备72-74
- 4.2.3 样品的表征74-78
- 4.3 结果与讨论78-91
- 4.3.1 材料的合成与表征78-84
- 4.3.2 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84-85
- 4.3.3 体外细胞靶向及光热消融实验85-87
- 4.3.4 动物体内实验87-91
- 4.4 本章小结91-92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92-94
- 5.1 研究结论92-93
- 5.2 课题展望93-94
- 参考文献94-101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所取得的成果101-103
- 致谢10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亢占英,宋华,杨志懋,丁秉钧;纳米金丝电导量子效应[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年05期
2 贺全国,聂立波,刘正春,汤建新,陈洪,何农跃;纳米金末端修饰的时间分辨荧光组装[J];中国稀土学报;2005年03期
3 黄国波;;绿色纳米合成技术在纳米材料研究中的应用[J];浙江化工;2008年04期
4 郭建伟;刘雪刚;丁一刚;刘靖;;金纳米制备及催化进展[J];化工进展;2010年11期
5 付云芝;张永强;;生物合成纳米晶的研究进展[J];中国材料进展;2011年03期
6 ;纳米金清洁催化研究获突破[J];功能材料信息;2011年04期
7 ;我国纳米科技实现跨越发展[J];硅谷;2011年22期
8 ;我国在核酸药物的纳米载运体系研究中取得进展[J];功能材料信息;2012年01期
9 牛凌梅;张玉娜;连靠奇;石红梅;康维钧;;基于双层纳米金修饰传感器的应用研究[J];化学传感器;2013年01期
10 展宗瑞;;盐诱导纳米金基因探针杂交及其应用研究[J];广东化工;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廉学明;金洁;田佳;赵汉英;;具有温度响应可逆收缩的纳米金球簇[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2 郭彬;李青山;;纳米功能性纺织品的最新研究进展[A];雪莲杯第10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贾文峰;李津如;林官华;江龙;;简单方法制备单分散纳米金花及其表面拉曼增强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李竟先;鄢程;吴基球;;纳米颗粒制备过程中的机械力化学效应[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5 唐芳琼;;尺寸、结构、形貌可控纳米颗粒制备与调变技术开发[A];纳微粉体制备与应用进展——2002年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李军;纪小慧;洪霞;王连英;贾若昆;菅文平;白玉白;;基于纳米晶特性的免疫检测研究[A];2003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李传新;潘春旭;;纳米科技现状及展望[A];中南地区第十六届电子显微镜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袭著革;;纳米毒理学研究进展[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何微娜;林丰;郭祥群;;自旋标记-发光纳米金多模式探针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余玲;张彦峥;王亚丹;张银堂;徐茂田;;非标记纳米金光谱法检测雌激素[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俊;“纳米食品”安全存疑[N];广州日报;2010年
2 张阳德;我国纳米生物医药科技发展的战略思考[N];科技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童岱;刘扬:发现“神水”之毒[N];北京科技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贾书哲;拨开迷雾看纳米[N];中国质量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李胜;一吨值一亿美元[N];深圳商报;2002年
6 李树龙;小纳米 大神通(上篇)[N];中国黄金报;2001年
7 何屹;纳米金晶簇的催化活性与大小有关[N];科技日报;2008年
8 记者 任荃;纳米金球让基因拷贝不走样[N];文汇报;2006年
9 中国包装联合会纸委会副秘书长 陈希荣;微观色彩学与包装设计应用[N];中国包装报;2010年
10 张唯诚;显微世界中的DNA纳米机器人[N];大众科技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洪;硒、碲及其化合物纳米线的液相化学合成和电子器件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淑华;金纳米棒—适配子耦联物的研制及其在体内外肿瘤热疗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3 霍子扬;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的调控合成、组装及其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4 庄家骐;水溶性掺杂型纳米晶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李锋;稀土掺杂发光纳米晶的制备及在细胞标记中应用的探索[D];东北大学;2010年
6 夏玮;纳米金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雷存喜;纳米活性界面构建新方法用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设计[D];湖南大学;2005年
8 徐林;分级结构纳米线的制备、表征与器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9 李文清;纳米金在雄性生殖毒理和雄性避孕中的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10 童春义;基于硒纳米颗粒的新型生物材料研制与表征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660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066066.html